GSTN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TN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一、GSTN上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超[1](2021)在《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5G技术在商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固话和手机的应用中,各种场景化的智能通信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固话通信,基础通信中的实时音视频连接也已经迈入200亿大关,在5G技术支撑下的实时音视频通信中呈现体验超清、交互智能、服务泛在等优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文章中将以面向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要话题,结合技术优势与技术应用场景,对当下智能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意见,以供各位参考。

张理[2](2021)在《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事故灾害发生后,应急救援系统的快速展开及响应,显得尤为重要。应急管理部的组建标志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但现有应急救援装备种类多、自成系统,无法做到统一指挥调度,难以支撑灾后复杂恶劣环境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因此,针对灾后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需求,研究一套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实现原理加以研究,结合现阶段对应急救援提出的救援通信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指挥调度统一化等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了系统需要承载的业务类型。结合现实应急救援场景,对融合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划分,明确了系统要设计的核心实体为应用服务器。遵循软交换开放的架构体系,设计开发支持宽窄带融合的应急通信系统。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通信模块、管理模块。通过SIP协议对通信模块承载的业务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登录鉴权、单呼、组呼、会议通信等。基于前后端分离的思想,对管理模块进行设计实现。考虑到应急救援场景的复杂性,通过引入令牌桶算法,保证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登录鉴权、单呼、组呼、会议通信等功能。通过抓包工具Wireshark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信令交互流程进行抓取,分析可知各模块满足设计预期。使用SIPp工具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其中注册测试和通话测试其成功率在99%以上,平均呼叫接续时延在300ms以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目标,满足了使用需求。

杨永刚[3](2019)在《基于Android的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也随之增长,尤其是对老年人影响比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需求急剧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国务院将“互联网+”订立为一项国家战略计划,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现有的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缓解了医患矛盾,但是针对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互联网诊疗和“家庭医生”实现等方面大都存在轻问诊、快餐式诊疗,缺乏即时性和真实性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的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系统,该项目采用Osip/Exosip等开源SIP协议栈来开发信令控制,然后利用JNI技术将音视频对讲信令控制设计成Android应用层、JNI层及SIP协议栈3层结构。然后通过SIP技术搭建平台的C/S通信架构,实现客户端与上位机服务器端快速稳定安全的数据交互;采取Android嵌入式技术和RTP实时传输协议、H.264等多媒体技术设计、实现家庭医生和病患实时视频通信的APP,使在线诊疗具有即时性和真实性。同时基于C#语言开发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医生在PC端管理信息。另外要设计一款方便老年病患使用的一键式问诊终端,提升老年病患的使用体验。本项目——基于Android的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系统可有效解决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针对远程诊疗和实现“家庭医生”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推针对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专业性互联网医疗服务,并可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武瑞琼[4](2018)在《鄂尔多斯电业局电力通信软交换的规划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内蒙古电网智能化的发展,信息通信专业在电网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鄂尔多斯电业局电力通信网迎来了极大的挑战,近年来鄂尔多斯电业局的行政、调度语音系统发展迅猛,现有电力程控交换机和2M组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为重点解决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网络容量小、不能实现语音业务全覆盖互通、多媒体业务引入程度小和引入成本高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针对鄂尔多斯电业局通信网网络分布现状,对电力通信网软交换系统建设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以软交换技术为研究方法,本着使用安全方便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要求能够提供语音、流媒体、DATA等多种综合性业务,选用开源的平台、标准化的业务结构,可以满足各类新业务的的新一代网络。基于原有分组交换网,支持各类电信、电话业务,充分利用虚拟带宽技术和基于服务质量的可靠传输技术,其业务实现功能和业务传输技术彼此独立,实现对现有程控语音网络的改造。在功能方面,除了保留原有的语音业务外,还可以实现数据、视频、会议、消息推送等新增业务。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软交换技术的介绍,调度交换网和行政交换网的规划与建设。创造性的使用新旧网并行使用,互为备份方式,最大可能的实现服务器间的融合。经规划设计,形成了软交换系统的组网方案、技术方案和新功能的引进融合方案。

于金刚[5](2018)在《基于IMS的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已经逐步的走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以蜂窝语音通信为代表的传统通信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通信需求。融合通信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数据业务为基础,通过整合富媒体消息、语音、视频、地理位置、社交网络等多种技术,将人与人的互动沟通带入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融合通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构建灵活可扩展的融合通信架构;如何在尽力而为的IP网络,提供具有服务质量保证的融合通信服务;如何在融合通信系统整合社交属性等都是丞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新一代IP通信技术为背景,围绕融合通信系统体系结构,服务质量保证,低功耗轻量级协议,社交属性等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对融合通信系统平台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和实现。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适合融合通信业务的系统架构,解决了融合通信业务内容的多样性、业务特点的复杂性和业务需求的可扩展性问题,满足融合通信系统结构的整体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2)提出了一种基于SIP+P2P的多业务流分离传输模式,解决了业务多样性的传输QoS问题。(3)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感知的Relay查找机制,解决了Relay在线查找与决策问题。(4)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消息服务集群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消息并发推送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社交网络的融合通信系统模型,提升融合通信平台整体社交业务能力,从而实现了完整的融合通信系统平台。

董烨[6](2017)在《基于4G的多模异构融合终端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本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来自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电力移动互联应用的4G多业务承载关键技术研究”(SGRIXTKJ[2015]349号),针对电力移动互联应用中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业务需求,对远程监测系统中的多模异构融合终端进行优化设计与实现。本文给出了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的总体优化设计方案,并基于Linux平台实现了 3G、4G和WiFi网络模式的融合及远程业务数据与视频数据的传输。该多模异构融合终端优化硬件平台为嵌入式Cortex-A9 Exynos 4412,在该平台上移植定制编译的Linux内核并完成各模块的驱动,实现对3G通信终端、4G通信终端和WiFi无线网卡的支持。软件平台的优化主程序基于socket通信实现数据收发、数据处理和网络资源管理等功能,同时优化视频数据编解码、传输和显示的功能,实现远程视频监测传输。最后,系统联调和测试结果表明,多模异构融合终端可以支持多模网络异构融合来提高链路传输速率,同时实现远程视频传输功能,完成了对多模通信终端的优化,满足了远程监测传输系统的应用需求,适用于电力传输系统及其他类似场景。本文一共包含六章内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课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简要介绍了文章各章节的内容安排。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现有远程监测传输系统中多模通信终端已实现的功能与弊端,设计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的总体优化方案,包括硬件优化、软件优化和功能优化,并且重点介绍了视频传输功能的优化设计方案。第三章根据第二章的总体优化方案,给出了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硬件平台的优化设计方案,并基于嵌入式开发平台编译移植了 Linux系统内核,完成了 3G、4G和WiFi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驱动开发与移植工作,完成了硬件优化平台的搭建。第四章给出了软件系统优化架构设计方案,分别介绍了管控中心程序、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程序、数据监测终端程序的优化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数据传输方案和socket通信过程,并根据功能模块重点阐述了数据接收、数据处理、网络资源管理和数据发送功能的实现。第五章重点完成了对多模异构融合终端视频传输优化设计与实现验证。根据对主流编解码方式的分析对比,综合评估选用最适用于本系统的编码标准和编解码器,设计并实现了视频监控中的编码压缩、视频传输和解码环节,完善并优化了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的系统功能。第六章搭建了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的硬软件测试环境,根据模块功能,分别验证了 3G、4G和WiFi的通信功能,以及数据通信功能、视频数据硬编码功能、视频图像数据传输等功能,验证了多模异构融合终端在网络融合与视频数据传输功能上的优化实现。

张建浪[7](2017)在《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上的即时通讯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现有IM系统为人们提供了 MSN、微信、QQ等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但是由于系统自身都遵循各自协议,导致通信系统之间缺乏可扩展性以及连通性,XMPP协议凭借自身的优势,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了即时通信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利用XMPP协议、Android开发平台,尝试进行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分别对系统的服务器端、Android客户端进行详细设计。并且从注册功能模块、用户登录功能模块、联系人管理功能模块、联系人列表显示功能模块、会议管理功能模块、即时信息传递功能模块、数据存储功能模块、加密与解密功能模块、文件传输功能模块方面出发分别论述了服务器功能和客户端功能实现流程图,分别对即时通信系统终端各功能模块进行代码的编写和测试。通过对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加深了对其运行过程了解,为即时通信的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杨乾[8](2017)在《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通信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以ANDROID系统为平台的智能终端设备因为相对体小量轻,携带方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信息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设备能够编辑生成或者通过其他渠道下载获取到各种不同格式大小不一的多媒体资源。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年代,如何快速方便的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多媒体文件,已经成为广大终端设备用户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大通信终端设备厂商以及智能家居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DLNA的出现使得媒体共享的方式冲破了传统传输传送速度和中间存储介质的限制,从而,使得媒体资源共享的的方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以目前智能终端最为普遍采用的ANDROID系统为平台,围绕DLNA协议实现的一款应用,能够在同一个无线网络环境中互相发现访问和播放彼此存储的多媒体资源。该多媒体资源共享应用快速方便简单,不需要做任何配置。此方式与传统的蓝牙传输分享相比,省去了搜索配对操作,更不用通过蓝牙传输接收到本地才能播放,其实在传送速率上也比蓝牙快得多;和中间存储介质转存相比,此方式省去了中间拷贝的过程,对方的物理存储器就是我的存储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家庭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品质。在本文应用研究和实现过程中,针对现有的多种智能终端系统和众多开发语言,通过比较了目前主流的智能终端系统,包括Android和i OS,再通过对这两个系统使用语言的比较,以及对程序员的要求和系统开发周期的考虑,得出了采用Android系统和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组合具有一定的优势。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对DLNA协议所定义的三种设备进行功能上的整合,以方便用户操作和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整合,使得DMS、DMC和DMP这三种设备功能上分开而物理上却是同一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体的角色完全有用户操作来决定。如此设计不仅方便用户操作,还解决了用户是否具有一定知识背景限制的后顾之忧,不再需要知道什么是服务器,控制器和播放器,更不用关心他们怎么操作,都能随心所欲的彼此的分享多媒体资源。2.基于DLNA协议,在DMS和DMR端都增加了数字安全认证技术,DMR请求访问控制DMS时,通过uuid对DMR端进行资源请求授权验证,并在认证过程中对密钥进行加密传输,有效解决了用户的安全问题。3.通过研究DLNA协议,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了这款多媒体分享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地安装或者预置在ANDROID系统设备中,只要设备处于同一个网络环境中,就可以做到相互发现和共享彼此设备上的多媒体资源。此系统极大地方便了用户,避免了传统的多媒体资源要通过拷贝或传输才能实现共享的方式,不仅带给用户完美的体验感,而且还扩大了使用人群范围。通过测试,即使用Wireshark抓取两台手机从开启应用到分享视频结束整个过程的空中包,通过分析了空中包数据,得出了本文实现的多媒体分享系统安全,播放流畅,更方便快捷具有普适性。

罗凯[9](2016)在《基于eUMP的音频码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通信工具,通过逼真的音视频效果为人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沟通感受,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伴随着X86服务器能力的提升,基于X86服务器的纯软化媒体处理服务器具有部署管理通用化,易移植,低成本优势,逐渐成为媒体处理类产品的发展趋势。eUMP定位企业通信领域媒体类产品公共能力平台,采用X86服务器纯软化方案为基础平台,力于满足视频会议服务器等多媒体类产品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相关关键技术,包括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原理、音频编解码及混音技术,从而确定了 eUMP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处理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eUMP的音频码流处理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RTP、RTCP协议以及自适应抗抖动缓冲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音频码流的接受与发送处理模块,解决了因抖动和时延丢包而造成的音频实时播放的断续、失真问题;(2)针对于网络传输中实时音频数据庞大的问题,利用基于X86平台的AACLD编解码协议组件实现了对音频码流数据的编解码,并使用PLC丢包补偿技术来模拟丢包数据;(3)通过对两种混音方式及常见混音算法的研究,设计了音频最大四方混音方案,实现了对各路音频码流的混音操作,并支持最大混音方数的动态修改;(4)根据DTMF信令的不同发送方式,设计并实现了 DTMF信令的发送与检测模块,同时完成IVR在音频码流中的操作。针对于该系统的实现结果,本文还设计了详细的LLT测试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基本满足企业级视频会议的应用需求,且通过了项目迭代验收。

王宏铎[10](2015)在《基于Android的多媒体彩信客户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发展迅速,相关业务已经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实现与对方通信的可能。在强大的用户需求作用下,移动通信业务已经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里,通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促使移动多媒体业务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手机已经基本是智能手机,多媒体彩信的收发是智能手机上必备的功能模块。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媒体彩信软件开发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开发的一个热点。Android是一个开源平台,它是完全免费的。这就促使很多人来使用它,目前在移动终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本次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利用所学的软件工程方法,在移动通讯领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系统的论述多媒体彩信相关技术和相关的Java,Android知识。其次,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然后,通过工程实践所学的知识,本课题对基于Android平台上的多媒体彩信客户端的实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包括多媒体彩信收发的原理及实现,系统整体框架介绍和各个多媒体彩信主要模块的实现,数据库存取分析。多媒体彩信项目主要应用在北京联发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机芯片上。本系统采用了Android操作系统、WAP无线协议等关键技术.这些主要技术为本项目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产品的性能优势和整体的技术优势都更加突出。多媒体彩信项目已经成功的产品化,并用于现行市场上的多种产品,如红米note2、联想X2等手机中。

二、GSTN上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STN上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发展动态
2 面向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发展
    2.1 超清化
    2.2 智能化
    2.3 多态化
    2.4 泛在化
3 面向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Alo Tel)
4 Alo Tel的技术原理与关键技术
    4.1 软件定义通信模组技术
    4.2 网络传输
    4.3 平台服务
5 基于物联网终端的多媒体通信应用场景
    5.1 亲情沟通
    5.2 远程医疗
    5.3 在线教育
    5.4 全屋智能
    5.5 智慧社区
6 智能通信技术发展建议
    6.1 电信级的物联网通信技术
    6.2 物联网通信能力中台
    6.3 基于物联网通信的差异化创新应用
        6.3.1 智能对讲
        6.3.2 智能云广播
        6.3.3 远程看家
        6.3.4 家居联动
7 结语

(2)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交换技术发展现状
        1.2.2 应急通信发展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2 关键技术研究
    2.1 SIP协议解析
        2.1.1 SIP协议实体模型
        2.1.2 SIP消息结构和消息类型
    2.2 SDP协议解析
    2.3 RTP协议解析
    2.4 本章小结
3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概要设计
    3.1 融合应急通信网络
    3.2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需求
    3.3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3.4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媒体控制策略及功能模块划分
        3.4.1 媒体控制策略
        3.4.2 功能模块划分
    3.5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5.1 鉴权模块设计
        3.5.2 通信模块设计
        3.5.3 管理模块设计
    3.6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请求控制策略设计
        3.6.1 计数器算法
        3.6.2 令牌桶算法
    3.7 本章小结
4 融合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实现
    4.1 开发环境搭建
        4.1.1 硬件开发环境
        4.1.2 软件开发环境
    4.2 媒体控制策略
    4.3 功能模块实现
        4.3.1 鉴权模块实现
        4.3.2 通信模块实现
        4.3.3 管理模块实现
    4.4 请求控制策略实现
    4.5 非功能需求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标和测试环境
        5.1.1 测试目标
        5.1.2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Android的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1.2.2 国内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原理
    2.1 嵌入式系统介绍
        2.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2 Android系统的相关简介
    2.3 JNI技术简介
        2.3.1 JNI开发环境搭建
        2.3.2 JNI接口的优点
    2.4 SIP会话初始协议
        2.4.1 SIP消息
        2.4.2 SIP协议的特点
        2.4.3 SIP基本结构及事物
    2.5 C#简介
    2.6 SQL Server 2008数据
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概述
    3.3 SIP通信协议设计
        3.3.1 SIP信令控制协议的开发
        3.3.2 基于SIP协议音视频通话设计
    3.4 音视频功能设计
        3.4.1 音频数据处理
        3.4.2 视频数据处理
    3.5 B/S及C/S系统架构的选择
        3.5.1 C/S架构
        3.5.2 B/S架构
        3.5.3 B/S与C/S的比较与选择
    3.6 问诊终端硬件及Android端软件设计
        3.6.1 问诊终端设计
        3.6.2 软件功能设计
    3.7 数据库管理模块设计
        3.7.1 用户帐号及密码数据表
        3.7.2 用户信息数据表
        3.7.3 医生数据表
        3.7.4 预约信息数据表
        3.7.5 电子病历数据表
        3.7.6 问诊信息数据表
        3.7.7 意见反馈数据表
    3.8 上位机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 系统实现
    4.1 Android端APP功能的实现
        4.1.1 主界面
        4.1.2 可视对讲功能
        4.1.3 一键救助功能
        4.1.4 就诊信息
        4.1.5 系统设置
    4.2 一键式问诊终端的实现
    4.3 上位机数据管理终端实现
        4.3.1 登录界面
        4.3.2 主界面
        4.3.3 电子病历
        4.3.4 预约挂号
        4.3.5 用户信息
        4.3.6 免费咨询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功能性测试
        5.1.1 SIP通信功能模块测试
        5.1.2 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模块测试
        5.1.3 一键问诊终端功能测试
        5.1.4 上位机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测试用例
    5.2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 致谢

(4)鄂尔多斯电业局电力通信软交换的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交换技术概述
    2.1 软交换概念
    2.2 软交换的网络结构
    2.3 软交换的特点
        2.3.1 软交换与现有电话网络的比较
        2.3.2 软交换与智能网的比较
        2.3.3 软交换与H.323网络的比较
        2.3.4 软交换系统与传统PSTN网络分析比较
    2.4 软交换设备需要支持的主要协议
        2.4.1 H.323协议
        2.4.2 SIP协议
        2.4.3 SIGTRAN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交换组网设计
    3.1 软交换建设需求及系统分析
        3.1.1 公司调度交换网现状
        3.1.2 公司行政交换网现状
        3.1.3 鄂尔多斯电业局调度交换网现状
    3.2 鄂尔多斯电业局软交换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3.2.1 提升网络质量
        3.2.2 引入软交换新业务
        3.2.3 促进网络融合
        3.2.4 降低成本
        3.2.5 通信网络宽带化、多媒体化
    3.3 电力软交换体系结构
        3.3.1 系统架构
        3.3.2 电力软交换业务网络体系
    3.4 技术方案比较
    3.5 调度软交换建设
        3.5.1 调度交换系统规划
        3.5.2 规划目标
        3.5.3 规划方案
        3.5.4 调度交换系统重要录音业务功能实现
    3.6 行政软交换建设
        3.6.1 行政软交换系统规划目标
        3.6.2 行政软交换系统规划原则
    3.7 鄂尔多斯电业局软交换系统建设目标
        3.7.1 业务层面
        3.7.2 网络层面
        3.7.3 管理层面
        3.7.4 网络融合层面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调度软交换技术方案
    4.2 行政软交换设计方案
        4.2.1 行政软交换规划方案
        4.2.2 VoIP呼叫拨号方案设计
        4.2.3 PSTN呼叫拨号方案设计
        4.2.4 话务路由设计
        4.2.5 网络带宽需求测试
        4.2.6 计费方案设计
        4.2.7 网管方案设计
        4.2.8 同步方式设计
        4.2.9 设备运行环境要求
第五章 预期成果分析
    5.1 总体成果
    5.2 经济评价内容
    5.3 企业间接效益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IMS的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IMS融合通信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IMS核心网的发展现状
        1.3.2 融合通信体系架构与实现技术现状
        1.3.3 VoIP相关协议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与组织结构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1.4.2 论文组织架构安排
第2章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2.1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系统业务特点分析
        2.1.1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业务框架分析
        2.1.2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业务类型分析
        2.1.3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业务需求可扩展性分析
    2.2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2.2.1 通信系统体系结构现状分析
        2.2.2 基于IMS的融合通信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2.2.3 基于SIP-B2BUA+Proxy的IMS接入技术研究
        2.2.4 软总线实现方式选择
        2.2.5 软总线模型
        2.2.6 软总线架构
        2.2.7 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2.2.8 消息总线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节
第3章 多业务流QoS保证技术研究
    3.1 融合通信QoS问题
    3.2 SIP+P2P融合通信系统结构研究
        3.2.1 融合通信系统信令及媒体传输结构研究概述
        3.2.2 融合通信的媒体QoS问题分析
        3.2.3 融合通信SIP+P2P系统架构
    3.3 多路径传输机制设计
        3.3.1 收集中继节点
        3.3.2 多路径协商过程
    3.4 基于拓扑感知的Relay查找机制研究
        3.4.1 Relay查找机制问题分析
        3.4.2 基于拓扑感知的Relay查找机制设计与实现
        3.4.3 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融合通信系统消息机制研究
    4.1 即时消息协议的对比分析
        4.1.1 SIMPLE协议
        4.1.2 XMPP协议
        4.1.2.1 XMPP会话建立
        4.1.2.2 XMPP数据传输方式
        4.1.2.3 XMPP安全
        4.1.3 MQTT协议
        4.1.3.1 MQTT协议简介
        4.1.3.2 MQTT协议格式
        4.1.4 总结分析
    4.2 基于MQTT协议的消息机制设计与实现
        4.2.1 消息机制介绍
        4.2.2 消息机制设计与实现
    4.3 MQTT消息机制的集群设计与实现
        4.3.1 负载均衡入口服务器
        4.3.2 消息服务器集群
    4.4 消息路由机制
        4.4.1 路由规则定义
        4.4.2 路由条目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合通信系统中社交网络技术研究
    5.1 融合通信系统社交化需求
    5.2 基于社交引擎的用户模型的设计
        5.2.1 ELGG社交引擎简介
        5.2.2 基于ELGG数据模型建模用户数据模型
        5.2.3 LDAP协议简介
        5.2.4 基于LDAP实现组织架构模型
    5.3 基于社交引擎的服务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5.3.1 用户统一认证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5.3.2 群组管理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5.3.3 组织架构管理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基于4G的多模异构融合终端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多模异构融合终端总体优化方案
    2.1 现有多模终端的优点与局限
    2.2 总体优化方案
    2.3 实时视频传输的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硬件平台优化的设计与实现
    3.1 多模异构融合终端硬件平台优化概述
        3.1.1 主控模块
        3.1.2 3G通信模块
        3.1.3 4G通信模块
        3.1.4 WiFi无线网卡
    3.2 嵌入式平台开发环境的搭建
    3.3 Linux系统的移植
        3.3.1 内核编译
        3.3.2 制作根文件系统
        3.3.3 烧写Linux系统
    3.4 通信模块设备驱动的实现
        3.4.1 3G无线数据传输终端驱动移植
        3.4.2 4G无线数据传输终端驱动移植
        3.4.3 WiFi无线数据传输终端驱动移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模异构融合终端软件平台优化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平台的总体优化设计
    4.2 软件功能模块优化设计
        4.2.1 管控中心软件的优化设计
        4.2.2 多模终端软件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4.2.3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4.3 数据通信方案设计
        4.3.1 socket通信过程
        4.3.2 原始套接字通信
        4.3.3 UDP套接字通信
        4.3.4 通信协议的设计
    4.4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4.4.1 数据接收的设计与实现
        4.4.2 数据处理的设计与实现
        4.4.3 网络资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4 数据发送的设计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频传输功能优化设计与实现
    5.1 主流视频编码方式性能的比较与分析
        5.1.1 主流编码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5.1.2 主流编解码器的测试与比较
    5.2 编解码环境的搭建
    5.3 视频图像压缩编码
        5.3.1 x264软件压缩编码
        5.3.2 MFC硬件压缩编码
        5.3.3 软硬件压缩编码方式对比分析
    5.4 视频图像传输功能的优化
        5.4.1 视频数据发送
        5.4.2 视频数据接收
    5.5 视频图像的解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
    6.1 多模终端测试环境
    6.2 多模异构融合终端优化功能测试
        6.2.1 网络资源管理功能的测试
        6.2.2 数据通信功能的测试
        6.2.3 视频传输功能的测试
    6.3 系统联调测试
    6.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2.1 Android开发平台
        2.1.1 Android开发平台架构
        2.1.2 Android开发平台优势
    2.2 XMPP协议
        2.2.1 XMPP协议架构
        2.2.2 XMPP协议优势
第三章 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系统服务器端设计
        3.2.1 核心功能模块
        3.2.2 扩展功能模块
        3.2.3 数据库设计
    3.3 Android客户端设计
        3.3.1 UI设计
        3.3.2 功能设计
第四章 即时通信系统终端功能实现
    4.1 服务器功能实现
    4.2 Android客户端功能实现
        4.2.1 注册功能模块
        4.2.2 用户登录功能模块
        4.2.3 即时信息传递功能模块
        4.2.4 联系人管理功能模块
        4.2.5 文件传输功能模块
        4.2.6 数据存储功能模块
        4.2.7 加密与解密功能模块
第五章 即时通信系统终端测试
    5.1 用户注册功能测试
    5.2 用户登录功能测试
    5.3 联系人管理功能测试
    5.4 即时消息传递功能测试
    5.5 会议管理功能测试
    5.6 加密与解密功能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DLAN协议以及主要技术分析
    2.1 DLNA协议
    2.2 UPNP与UPNP AV技术分析
        2.2.1 UpnP
        2.2.2 UPNP AV技术
3 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设计
    3.1 多媒体分享系统的需求分析
        3.1.1 安全性的需求分析
        3.1.2 性能方面的需求分析
    3.2 DMS设计
        3.2.1 功能模块设计
        3.2.2 工作流程设计
    3.3 DMP设计
        3.3.1 功能模块设计
        3.3.2 工作流程设计
    3.4 DMC设计
        3.4.1 功能模块设计
        3.4.2 工作流程设计
    3.5 整合设计
        3.5.1 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架构
        3.5.2 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工作流程
    3.6 访问安全设计
        3.6.1 身份认证的安全访问原理
        3.6.2 身份认证的安全访问设计
4 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实现
    4.1 ANDROID平台介绍
    4.2 DMS的编码实现
        4.2.1 环境准备和工程创建
        4.2.2 编码实现DMS
    4.3 DMP和DMC的编码实现
        4.3.1 编码实现DMP
        4.3.2 编码实现DMC
    4.4 访问安全实现
        4.4.1 DMS端的实现
        4.4.2 DMP端的实现
5 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测试
    5.1 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功能测试
        5.1.1 测试方法
        5.1.2 视频文件分享功能测试
        5.1.3 其他多媒体文件分享功能测试
    5.2 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性能测试
        5.2.1 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性能评估
        5.2.2 测试结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eUMP的音频码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视频会议系统体系结构
        2.1.1 多点控制单元
        2.1.2 视讯终端
        2.1.3 会议控制软件
        2.1.4 传输网络
    2.2 视频会议系统标准
        2.2.1 H.320标准
        2.2.2 H.323标准
        2.2.3 H.324标准
        2.2.4 SIP协议
    2.3 音频编解码技术
        2.3.1 音频编解码概述
        2.3.2 音频编码的分类
        2.3.3 音频编解码标准
    2.4 音频混音技术
        2.4.1 常见的音频混音算法分析
        2.4.2 音频混音方案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eUMP概述
    3.2 音频子系统概述
    3.3 音频码流处理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音频码流处理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标准化需求
        3.4.2 网络需求
        3.4.3 性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音频码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音频码流处理系统架构
    4.3 RTP/RTCP接收发送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 AAC_LD编解码及PLC补偿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混音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6 DTMF发送检测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7 IVR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8 软件故障恢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音频码流处理系统测试
    5.1 测试运行环境的搭建
    5.2 音频码流处理测试方案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Android的多媒体彩信客户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多媒体彩信业务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多媒体彩信业务现状
        1.2.2 国外多媒体彩信业务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多媒体彩信业务研究现状分析结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论文的组织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Android开发技术介绍
        2.1.1 Android架构介绍
        2.1.2 Android四大组件
        2.1.3 Android数据存储
        2.1.4 Android资源文件
    2.2 Android与其他技术
        2.2.1 Java与Android开发
        2.2.2 XML与Android开发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 多媒体彩信协议需求分析
        3.4.1 多媒体彩信简介
        3.4.2 基于WAP协议的多媒体彩信需求分析
        3.4.3 多媒体彩信的通信标准
    3.5 SMIL简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多媒体彩信客户端系统定义和功能
        4.1.2 主要技术
    4.2 多媒体彩信客户端系统框架
        4.2.1 Android系统下的多媒体彩信框架
        4.2.2 多媒体彩信的数据存储
        4.2.3 多媒体彩信的发送和接收
        4.2.4 程序的组织结构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信息列表界面功能实现
    5.2 编辑信息界面功能实现
    5.3 多媒体彩信附件功能实现
    5.4 多媒体彩信发送和接收原理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项目实现效果与分析
    6.1 部分实现效果与分析
    6.2 部分实现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GSTN上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J]. 孙志超. 长江信息通信, 2021(08)
  • [2]融合应急通信系统中软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张理.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3]基于Android的家庭医生实时远程视频问诊系统研究[D]. 杨永刚.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鄂尔多斯电业局电力通信软交换的规划与设计[D]. 武瑞琼. 内蒙古大学, 2018(02)
  • [5]基于IMS的融合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于金刚.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18(12)
  • [6]基于4G的多模异构融合终端优化设计与实现[D]. 董烨. 东南大学, 2017(12)
  • [7]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构建设计及实现[D]. 张建浪.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8]基于DLNA协议的ANDROID多媒体分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杨乾.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9]基于eUMP的音频码流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凯. 东南大学, 2016(04)
  • [10]基于Android的多媒体彩信客户端设计与实现[D]. 王宏铎. 北京工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GSTN多媒体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