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及其科学体系

现代旅游及其科学体系

一、现代旅游及其科学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1](2020)在《恩施州利川市鱼木寨展示利用研究》文中指出

陈秋敏[2](2020)在《基于综合安全评价法的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安全工作上升至政治新高度,不断强调安全发展理念,而随着交通现代化步伐加快,交通领域的安全风险增大,其中的道路客运在其他出行方式的冲击下客流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行业经营效益不断降低,导致客运企业忽略或选择性放松了安全管理,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如何预防安全风险,加强安全管理成为道路客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对于A市道路客运管理部门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进行事前安全风险识别与管理的工作体系,其管理仍停留在事后管理的传统思路,对行业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不系统,难以适应道路客运新业态的发展;对各类风险的影响程度评估不足、无法做到有的放矢;缺乏对安全管理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不能在同等投入下做到安全管理效益最大化。基于上述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海事领域经常用到的综合安全评价法(Formal Safety Assessment,FSA),对道路客运行业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尝试从人、车、企业、管理四个维度对A市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管理构建一个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市道路客运2018年、2019年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对于A市道路客运行业的安全管理现状来讲,客运企业违法违章的行为仍较多,行业管理人员的配置比例相对不足,车辆的设备有待更新升级,企业的诚信水平有待提升,上述几点是目前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短板。要有效提升A市道路客运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加强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提升行业诚信水平这三项措施是在付出同样成本的前提下效益最显着的措施。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借鉴FSA方法的工作思路,从提升安全检查信息化水平、深度开展诚信评价、优化监控管理模式、做好人员与车辆的综合治理这四个方面对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王敏[3](2020)在《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中政府履职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并引起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随着国家体制改革,政府机构的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合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已经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2019年2月1日,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挂牌成立,标志着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走向新的起点。如何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让文旅产业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成为增加社会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政府部门需要深入探究和思考的重要命题。扬州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扬州市地方政府通过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主要职能上的履职实践,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持续释放市场潜力、严格制度执行、强化监督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成效显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资本投入不足、高端文旅人才短缺、政府管理多于治理等问题。所以,就扬州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来说,如何恰当地解读文旅融合,实现文化和旅游之间互相促进的发展效果,就需要地方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来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这不仅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行政理念和耐心,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本文基于扬州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运用产业融合理论、社会治理和市场失灵理论,采取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聚焦政府职能的发挥,对本课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希望通过借鉴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深圳、重庆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扬州的实际发展情况,依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从完善顶层设计,为文旅融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推动文旅与科技融合,为文旅融合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深入推进PPP项目实施,为文旅项目吸纳发展资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文旅融合汇聚智力支撑;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打造文旅名城等五个方面为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如何优化政府职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顾亚菲[4](2020)在《习近平扶贫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贫困问题,是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每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消除贫困思想的基础上带领全国人民开展贫困治理工作,但贫困问题仍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前人的反贫困思想基础上,深入实地考察,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不断地发展成新时代的扶贫观,为新时代扶贫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习近平扶贫观从萌芽到发展成熟。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几代共产党人消除贫困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在吸收了众多优秀的理论成果后,习近平同志以自身的工作实践,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举措,经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发展形成为一套阶段性的科学理论,指引着我国新时代扶贫工作最后冲刺阶段的有序开展,同时,对世界减贫事业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不断为世界贫困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具体阐述习近平扶贫观,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近平扶贫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扶贫观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总结了习近平扶贫观的主要特征。第四部分阐述了习近平扶贫观的时代价值及以湖南省十八洞村和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具体的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

张睿,于伟[5](2019)在《海南音乐文化传承研究——以地方高等音乐院校为例》文中认为地方音乐是区域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音乐形式反映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是区域文化的表征,是区域文化的外化形式,其文化意义深厚。多年来,地方音乐的传承、传播备受关注,但其传承途径、传承样态、传播域围状况却令人担忧。如何寻求有效的传承方式、渠道等是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高等音乐院校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主要教育阵地,如何发挥其优势,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如何将地方音乐文化切实融入高等音乐院校的知识体系、教学体系等,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海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域境、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

田川[6](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国际化探究》文中认为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提出,中国的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与日俱增,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趋强大,但是当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文化影响力)并不与自身的经济实力相匹配。为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而这就要求中国发掘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有效地将中华文化传播海外。作为中华文化内涵绝佳的承载实体,国内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非常适合胜任这些工作,但是在当今的国内环境中,它们中的很多企业仍然面临重重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品牌意识、经营方式等方面问题突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这些企业迎来了新的契机,国内种种支持政策、平台让它们有了“走出去”的能力。同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让海外市场与中华老字号企业之间不再相互隔绝。而这个开辟新市场的契机也让中华老字号企业有动力和紧迫感去摆脱品牌意识差、经营理念跟不上时代等弊端,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在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将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品牌国际化同“一带一路”倡议完美对接,也将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成功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在沿线国家得以大展宏图献计献策。在具体方法上,本文将分别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宏观经济层面、国内中华老字号企业总体发展情况的行业层面和部分典型中华老字号企业自身发展、国际化历程的微观层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筛选出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比较适合老字号进驻的潜在市场,同时挑选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文也将以路径推演的方式给出具体建议,以期能够解决中华老字号企业建立国际品牌的实际问题,同时总结出能够推而广之的经验或方案。

李沁鹏[7](2019)在《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文中提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舞狮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在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舞狮呈现出形式多样、门派众多的繁荣景象。舞狮从地域上可分为“南狮”和“北狮”,本文研究的天塔狮舞就是北狮中最具代表性项目之一。天塔狮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早在2006年5月20日经过传承人和当地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终于申遗成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意义非凡。然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塔狮舞却没有取得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集中于外来文化上,从而冲淡了舞狮的文化影响力。因此,以天塔狮舞为例,进行研究是具有创新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文化自觉视角,以襄汾陶寺天塔狮舞为例,对天塔狮舞的起源、流变、基本特点、表演内容和生存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挖掘天塔狮舞的历史意义和当代社会价值,探索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所面临的的困境,并尝试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以促进天塔狮舞和与其相似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天塔狮舞的优势在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根据天塔狮舞的生存现状,归纳出其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第一,文化生态环境的缺失;第二,外来文化的冲击;第三,资料保存不完整;第四,演出市场低靡,缺乏展示与交流平台;第五,传承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紧缺;第六,经济政策落后。为了改善天塔狮舞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第一,突破自身局限,实现传承发展;第二,充分挖掘资料,传承天塔狮舞文化;第三,丰富传承模式,培养后备人才;第四,积极寻找搭建平台,加大保护宣传力度;第五,加强文化生态建设,激发群众保护意识;第六,寻求经济支持,为保护工作注入活力。在此,笔者衷心希望,各方力量可以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促进天塔狮舞的传承和发展。

苏诗涵[8](2019)在《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用地逐渐紧张,公园建设活动开始从城市中心向森林发展,在国家倡导建设公园城市,兴建1万个森林公园的大环境下,森林旅游成为热点。森林植物景观相较于传统城市绿地景观更为自然生态,受到广泛好评。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002.88公顷,林地面积931.81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2.9%,是杭州城市化发展密集的城区范围内植被保存完整的最重要的森林之一,本研究从详细调查其植物景观出发,分析其特性,提炼森林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公园现存植被基底可划分为6类,常绿阔叶林(57.7%),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9.9%),落叶阔叶林(16.6%),常绿针叶林(0.7%),竹林(1.91%),经济林(0.94%),灌木林(0.001%),草地(0.001%)。经长期自然演替与人工干扰,与30年前相比常绿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比增长85%,并且常绿落叶混交林也逐渐向常绿阔叶林演替,其他类型占比大幅减少,可以预测50年后植被大概率以常绿阔叶林为主(90%),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少量分布(9.5%),其他类型占比(0%-0.5%)构成;100年后以常绿阔叶林占比(99%),其他种类极少分布(0%-1%)。以上预测结果有违自然生态与景观多样性的需求,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2)经调查,共统计到植物266种隶属89科178属,其中乡土植物占比68%,比城市公园乡土植物应用种类高出多20%,植物资源还有极大开发空间,推荐60种乡土树种和3类9种群落模式,营造突出植物景观地带性和地域性特征的森林景观。(3)现阶段风景林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景观效果处在动态变化中,研究认为,封山育林完全进行自然演替具有不稳定性。建议适当添加人为干扰(30%),定向抚育,促进退化林的演替进程,辅助稳定群落更新层,使群落向目标群落实现自然更新,形成稳定景观林。(4)依照活动空间类型,将景点划分成3种静态面状空间:围合空间(50%),半开敞空间(40%),开敞空间(10%)。植物比起同类型城市公园活动空间植物平均高出20%,形态更为自然,分支点高25%。(5)景点规则式植物种植占比20%,比城市绿地减少30%,其中现存90%管理不力,景观效果不佳,故提倡低维护、近自然营造模式,突出城市森林有别于城市公园的自然美,符合森林本身的演替及生长规律,也符合森林美的景观要求。

罗悦[9](2019)在《山西省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变异系数法构建城市首位度系统与经济发展水平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分析法,分析山西省及各地级市人口、经济和社会首位度的时空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值,对山西省及各地级市的两个系统在时空变化上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状况和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提出有利于山西省城市度和经济发展双重效应的发展路径,为山西省城市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发现:(1)随着山西省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西省城市等级结构不断优化,城市规模体系呈现均衡发展态势,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明显加强。根据综合指数测算法,分别计算山西省及各地级市的综合首位度值和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近十年,山西省综合首位度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城市发展水平稳步前进。地区上,太原市、大同市和长治市综合发展水平较高,说明太原市、大同市和长治市城市发展在各地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阳泉市和朔州市首位度发展居中,而山西省其他地区综合得分小于2.0,首位度数值较低,城市发展水平总体较慢。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增长,在山西省实施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山西省整体经济竞争力不断加强,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地区发展上,主要以太原市为中心向周围地区辐射,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2)根据耦合度函数和协调度发展模型,对山西省城市首位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西省城市首位度综合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发展值自2007年持续增长,主要表现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值的不断提高,但城市首位度变化程度较小,虽然综合发展值不断增长,但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综合发展的程度并不明显。地区发展上,综合协调值最高的是太原市,其次是大同市和阳泉市,最低的是忻州市,地区空间差异明显。2007-2016年,山西省城市耦合水平在时间上呈现“倒U”型趋势线,两者耦合作用逐步趋于稳定化。截止到2016年,山西省属高度耦合发展的有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朔州市、运城市和忻州市,大同市和晋城市属高度磨合阶段,晋中市属颉颃阶段。山西省耦合协调度从较低水平的协调过程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太原市属于高水平的协调,大同市和阳泉市处于较高水平阶段,系统间同步作用较高,晋中市和忻州市属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山西省各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城镇发展体系,带动协调度较差的地区,实现山西省总体发展。(3)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努力倡导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强调首位城市的带动能力,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护生态家园,同时提高中小城市的综合水平,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布局。实现以城市促经济,以经济促城市的的相互发展,提高两系统的协调发展,实现山西省综合水平的逐步提高。

李京[10](2017)在《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平稳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海岛旅游也日趋火爆。中国拥有发展海岛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不少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处理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促进海岛旅游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难题。本文重点选取珠海市外伶仃岛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探讨,提高人们科学开发和资源保护的认识,促进旅游发展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外伶仃岛及同类型海岛旅游业的下一步发展实践提供参考框架和现实操作指引。本文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接着解释了相关概念,阐述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的核心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总结了海岛旅游业的主要模式、特点、规律及相关经验;二是结合实际分析了外伶仃岛发展可持续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开发程度不足、产业层次低、交通不便、政策受限,且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发展规划和模式。三是提出外伶仃岛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和具体对策建议:生态至上、陆岛统筹、集约利用、村民参与、交通先行、打造高端精品产品、发挥政府及行业管理作用等。在海岛旅游发展模式上,建议综合四种模式的优势,以资源主导型为主,发挥先天的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配合输出一些旅游产品,探讨出一条适合外伶仃岛乃至万山群岛发展的路子,助力外伶仃岛发展为珠三角的特色生态人文休闲岛,海上娱乐岛,打造全国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旅游及其科学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旅游及其科学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综合安全评价法的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管理及安全评价技术应用研究
        1.2.2 综合安全评价方法(FSA)的应用研究
        1.2.3 FSA在客运行业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道路客运的界定
        2.1.2 道路客运安全的界定
        2.1.3 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安全评价理论
        2.2.2 综合安全评价法(FSA)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市道路客运行业发展及安全管理现状考察
    3.1 A市道路客运行业发展现状
    3.2 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现状
        3.2.1 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法规执行情况
        3.2.2 A市道路客运管理部门工作情况
        3.2.3 A市道路客运行业诚信评价情况
        3.2.4 A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情况
        3.2.5 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社会监督情况
    3.3 A市道路客运行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SA方法的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4.1 风险识别: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4.1.1 人员因素
        4.1.2 车辆因素
        4.1.3 企业因素
        4.1.4 管理因素
    4.2 风险评价: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4.2.1 指标的选择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综合评价表及标准
    4.3 风险控制: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评价分析
        4.3.1 对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水平的评价
        4.3.2 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情况的纵向对比分析
    4.4 费效比分析: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费效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的政策建议
    5.1 提高安全检查信息化水平,强化风险识别的精细度与前瞻性
    5.2 提升诚信评价的影响力,发挥风险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
    5.3 研发第三方动态监控机制,完善行业风险控制工作模式
    5.4 强化综合治理手段运用,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综合效益
        5.4.1 强化违规行为治理,严抓行业不法经营行为
        5.4.2 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升行业人员素质
        5.4.3 强化车辆更新维护,提升行业车辆安全技术水平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中政府履职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所在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文化产业
        2.1.2 旅游产业
        2.1.3 文旅融合
        2.1.4 政府职能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社会治理理论
        2.2.3 市场失灵理论
第3章 扬州市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履职实践
    3.1 扬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1.2 扬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1.3 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3.2 扬州市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履职现状分析
        3.2.1 政府在宏观调控职能上的实践
        3.2.2 政府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实践
        3.2.3 政府在市场监管职能上的实践
        3.2.4 政府在社会治理职能上的实践
第4章 扬州市政府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问题
        4.1.1 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4.1.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4.1.3 社会资本投入不足
        4.1.4 高端文旅人才短缺
        4.1.5 政府管理多于治理
    4.2 原因分析
        4.2.1 职能部门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发展观念滞后
        4.2.2 基础建设技术薄弱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
        4.2.3 财政补贴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参与投资积极性较低
        4.2.4 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人才吸引力不强
        4.2.5 社会治理现代化意识淡薄导致治理方式单一
第5章 地方政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苏州市—文旅融合助力精致苏州建设
    5.2 深圳市—文旅融合助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5.3 重庆市—文旅融合助力网红城市打造
第6章 优化扬州市政府履职服务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6.2 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夯实发展基础
    6.3 推进PPP项目实施吸纳发展资本
    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汇聚智力支撑
    6.5 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打造文旅名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习近平扶贫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与依据
        1. 选题背景
        2.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一、习近平扶贫观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及形成与发展
    (一) 习近平扶贫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 国际背景
        2. 国内背景
    (二) 习近平扶贫观的理论渊源
        1.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2. 列宁反贫困理论
        3. 毛泽东改善民生理念
        4.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念
        5. 江泽民扶贫开发理念
        6. 胡锦涛以人为本扶贫理念
    (三) 习近平扶贫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1. 七年知青经历中的初步萌芽
        2. 基层工作实践中基本形成
        3.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逐步发展
        4.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发展完善
二、习近平扶贫观的主要内容
    (一) 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
        1.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
        2. 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
    (二) 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
        1. 产业扶贫
        2. 生态扶贫
        3. 教育扶贫
        4. 东西协作扶贫
    (三) 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
        1. 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2. 自力更生是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
        3. 精神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
    (四) 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的保障体系
        1. 完善法治保障
        2. 健全社会保障
        3. 健全人才保障
        4. 建立考核保障
三、习近平扶贫观的主要特征
    (一) 深厚的民本性
        1.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 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3. 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二) 扶贫的全面性
        1. 扶贫内容的全面性
        2. 扶贫措施的全面性
        3. 扶贫主体的全面性
        4. 扶贫体系的全面性
    (三) 扶贫的精准性
        1. 扶贫对象的精准性
        2. 扶贫主体的精准性
        3. 扶贫方式的精准性
    (四) 扶贫的国际示范性
        1. 扶贫成绩的国际示范性
        2. 扶贫经验的国际示范性
四、习近平扶贫观的时代价值及实践探索
    (一) 习近平扶贫观的时代价值
        1. 习近平扶贫观的理论价值
        2. 习近平扶贫观的实践价值
    (二) 习近平扶贫观的实践探索—以十八洞村和兰考县为例
        1. 湖南省十八洞村精准脱贫实践
        2. 河南省兰考县脱贫实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个人基本情况
后记

(5)海南音乐文化传承研究——以地方高等音乐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域境及样态缕析
    (一)海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域境狭窄
    (二)海南音乐文化的多种传承样态缕析
        1. 旅游产业中海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样态。
        2. 网络信息平台下海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状态。
        3. 基础音乐教育中海南音乐文化的承袭状态。
    (三)海南音乐文化局限于“狭域化”的传承窘境
二、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院校的传承现状及问题缕析
    (一)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院校的传承现状探查
        1.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院校传承的教学现状
        2. 高等音乐院校其他方式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现状调查
    (二)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院校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 高校教师对海南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的责任感认知浅薄
        2. 地方高等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缺失地域音乐文化的定量要求
        3. 地方高校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地方音乐教学体系
        4. 地方高校尚未形成稳定的地方音乐教育机制而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对接不利
三、海南音乐文化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对策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地方音乐教育观,提升高校教师对于地方音乐文化传承的认知度、认同感
    (二)地方音乐高校应重新定位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
    (三)以高校为基地,建设传承、创作、演绎、交流多维一体的教育生态环境
    (四)将地方音乐科学、系统地融入高等音乐教学体系

(6)“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国际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华老字号企业
        1.2.2 品牌国际化
        1.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3 文献综述
        1.3.1 资料来源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分析步骤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华老字号
    2.1 “一带一路”与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机遇
        2.1.1 “一带一路”给中华老字号企业提供的机遇
        2.1.2 “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分析
    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市场分析
        2.2.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市场选择标准
        2.2.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市场共性分析
        2.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在市场个性分析
第3章 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分析
    3.1 中华老字号企业现状分析
        3.1.1 环境现状分析
        3.1.2 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3.1.3 品牌国际化现状分析
    3.2 品牌国际化动因分析
    3.3 品牌国际化条件分析
        3.3.1 国际化人才
        3.3.2 资本
        3.3.3 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
        3.3.4 平衡国际化与本土化[22]
    3.4 品牌国际化路径分析
        3.4.1 模式分析
        3.4.2 重点突破口
        3.4.3 具体路径选择
    3.5 品牌国际化策略分析
    3.6 企业总体问题与对策分析
        3.6.1 企业总体问题分析
        3.6.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品牌国际化注意事项
第4章 中华老字号品牌国际化支撑体系
    4.1 政府层面
    4.2 行业协会层面
    4.3 国内高校层面
    4.4 互联网层面
第5章 中华老字号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案例分析
    5.1 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和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2 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
    5.3 天猫“天字号”计划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沿线国家重点市场营商环境
致谢

(7)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传统文化发展的要求
        1.1.2 舞狮文化发展的需求
        1.1.3 天塔狮舞发展的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文化自觉
        2.1.2 传统舞狮
        2.1.3 天塔狮舞
    2.2 “文化自觉”相关研究
    2.3 舞狮的研究现状
        2.3.1 舞狮的起源研究
        2.3.2 舞狮的社会价值研究
        2.3.3 舞狮的保护与传承
        2.3.4 舞狮的发展现状研究
    2.4 天塔狮舞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文化自觉与天塔狮舞历史发展解读
        4.1.1 天塔狮舞文化的溯源
        4.1.2 天塔狮舞历史流变
    4.2 天塔狮舞内容的解读
        4.2.1 天塔狮舞的场地及器材文化
        4.2.2 天塔狮舞的伴奏及乐器文化
        4.2.3 天塔狮舞队伍的文化变迁
        4.2.4 天塔狮舞的表演内容及表演程序
        4.2.5 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积极作用
        4.2.6 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社会功能
    4.3 天塔狮舞的生存现状
        4.3.1 天塔狮舞的社会文化环境
        4.3.2 天塔狮舞的传承模式
        4.3.3 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出市场的变迁
        4.3.4 天塔狮舞习练人员情况
        4.3.5 天塔狮舞的活动场地文化
    4.4 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4.4.1 天塔狮舞自身的局限性
        4.4.2 资料记载保存形式单一,创新工作不足
        4.4.3 演出市场低靡,缺乏展示与交流平台
        4.4.4 传承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紧缺
        4.4.5 文化生态环境变化,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
        4.4.6 经济投入不足,政策颁布与实施受限
    4.5 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传承与保护的原则
        4.5.1 客观需要原则
        4.5.2 统筹规划原则
        4.5.3 革故鼎新原则
    4.6 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传承与保护对策
        4.6.1 突破自身局限,实现传承发展
        4.6.2 充分挖掘资料,传承天塔狮舞文化
        4.6.3 丰富传承形式,培养后备人才
        4.6.4 积极寻找搭建平台,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4.6.5 加强文化生态建设,激发群众保护意识
        4.6.6 寻求经济支持,为保护工作注入活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森林公园
        1.2.2 植物景观
        1.2.3 森林植物景观
    1.3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3.1 森林公园研究进展
        1.3.2 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3.3 森林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1.3.4 分析与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对象概况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1.6.2 样地调查法
        1.6.3 典型节点实测
        1.6.4 数据分析
2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总体分析
    2.1 植物物种组成
        2.1.1 科内物种组成
        2.1.2 属内物种组成
    2.2 现存植被类型
        2.2.1 各植被类型植物组成
        2.2.2 各植被类型景观动态分析
    2.3 群落结构
    2.4 植物景观季相
3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
    3.1 风景林群落调查分析
        3.1.1 风景林典型群落植物组成
        3.1.2 风景林典型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3.2 景点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3.2.1 开敞空间
        3.2.2 围合空间
        3.2.3 半开敞空间
    3.3 景点植物景观现状
        3.3.1 虎山景区
        3.3.2 龙山景区
        3.3.3 半山景区
4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方式与优化策略
    4.1 景观营造方式
    4.2 现存问题
    4.3 建议
        4.3.1 风景林植物景观提升
        4.3.2 游线沿路植物景观提升
        4.3.3 景点植物景观提升
    4.4 森林植物景观营造与优化策略
        4.4.1 优化原则
        4.4.2 优化模式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植物名录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9)山西省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城市首位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增长极理论
        2.2.2 倒U型理论
        2.2.3 协同发展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和指标体系构建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城市发展概况
        3.1.2 经济发展概况
    3.2 数据来源
    3.3 指标构建
    3.4 测算方法
4 山西省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4.1 山西省城市首位度计算结果分析
        4.1.1 人口首位度
        4.1.2 经济首位度
        4.1.3 社会首位度
        4.1.4 综合首位度
    4.2 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
5 山西省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5.1 综合指数的时空演变
    5.2 耦合状况的时空演变
    5.3 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
    5.4 耦合发展类型
6 山西省城市首位度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6.1 加快传统城市转型,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6.2 集聚首位城市科技力量,加强高素质人才引进
    6.3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区域服务设施
7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贡献及不足
第2章 海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海岛旅游的概念
        2.1.2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
        2.1.3 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4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2.1.5 商务旅游、文化旅游、高端旅游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理论
第3章 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3.1 国内外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3.2 国内外海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3.3 海岛旅游业发展的一般模式
    3.4 海岛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4.1 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升级
        3.4.2 旅游活动细分化和主题化发展
        3.4.3 旅游业与地产相融合
        3.4.4 交通的可进入性探索
第4章 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难题
    4.1 外伶仃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4.1.1 区位情况
        4.1.2 交通情况
        4.1.3 旅游资源情况
    4.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4.2.1 整体情况
        4.2.2 机遇优势
        4.2.3 理念探析
    4.3 外伶仃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4.3.1 生态方面,海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4.3.2 经济方面,交通和基础设施制约明显,政策限制尚未突破
        4.3.3 社会方面,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管理能力不足
第5章 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开发与守护并重,保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1.1 明确保护对象,确立旅游容量
        5.1.2 识别主要因素,控制污染排放
        5.1.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1.4 顺势建设,恢复生态
    5.2 以资源为主导,以产品为输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2.1 打造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5.2.2 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2.3 联通港澳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开发
        5.2.4 创新海岛旅游政策保障体系
    5.3 重视渔家文化,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3.1 争创4A,加强公共服务能力
        5.3.2 尊重民俗,带动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5.3.3 政府兜底,参与海岛旅游开发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现代旅游及其科学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州利川市鱼木寨展示利用研究[D]. 王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 [2]基于综合安全评价法的A市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评价研究[D]. 陈秋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扬州市文旅融合发展中政府履职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敏. 扬州大学, 2020(05)
  • [4]习近平扶贫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D]. 顾亚菲.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5]海南音乐文化传承研究——以地方高等音乐院校为例[J]. 张睿,于伟. 文艺争鸣, 2019(12)
  • [6]“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老字号企业品牌国际化探究[D]. 田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文化自觉语境下天塔狮舞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 李沁鹏.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8]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苏诗涵.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山西省城市首位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罗悦.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珠海市外伶仃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李京.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标签:;  ;  ;  ;  ;  

现代旅游及其科学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