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一、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婷[1](2020)在《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经典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全身性以及全球分布等特点,主要通过性接触、胎盘、血液及体液等途径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调查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200万例新发梅毒患者散布在世界各地。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全国梅毒发病率高达35.6251/10万,且近10年梅毒发病率年平均增长超过13.37%。梅毒如此高的发病率,要控制其不断增长的形势,需要快速诊断和治疗梅毒。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目前血清学检测在临床诊断梅毒并监测疗效方面应用较广泛。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al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等;另一种是检测梅毒螺旋体非特异性抗体,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等。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均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技术,其中,哪一种试验方法检测梅毒快速准确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择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梅毒标本的初筛试验。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门诊及病房进行梅毒检测的389例(年龄0岁-90岁)(去除重复住院及复诊病例)患者血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由实验室技能熟练人员用TPPA、TP-ELISA及RPR3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若同一样本的方法学间检测结果不一致,以TPPA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分析阳性例数在性别、年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1.389例梅毒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显示,TPPA、TP-ELISA及RPR法筛查梅毒阳性率分别为84.58%(329例)、86.12%(335例)及70.18%(273例)。以TPPA作为确证试验,TP-ELISA灵敏度为99.09%,特异度为90.00%,符合率为98.21%;RPR灵敏度为77.20%,特异度为86.67%,符合率为93.04%。TP-ELISA检出阳性率最高,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P-ELISA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与TP-ELISA、RPR与TPPA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男性136例(34.96%),女性253例(65.04%),其中男性阳性92例,阳性率占23.65%,女性阳性243例,阳性率占62.47%。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男女阳性率之比1:2.6,不同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TPPA、TP-ELISA及RPR法检出的不同年龄段梅毒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比较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其中以15~30岁和60~75岁阳性率较高。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TPPA、TP-ELISA及RPR3种梅毒检测试验进行比较,得出一种梅毒的筛检方法:使用TP-ELISA进行梅毒初筛,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使用RPR进行检测,当RPR结果不确定时,采用TPPA作为确证试验。2.不同性别梅毒感染率有差别,女性比男性阳性率高。3.不同年龄段梅毒感染率有差别,15~3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段阳性率较高。

陶小华,王润贵,何美华[2](2020)在《FQ-PCR对一期、二期梅毒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一期、二期梅毒皮疹组织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0月该院门诊收集的134例疑似梅毒患者,于纳入后次日清晨抽取5ml静脉血送至实验室,进行RPR、TPPA检查;同时收集皮疹组织液,进行FQ-PCR检查。2个月后对所有入组患者再次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共诊断67例早期梅毒。其中,一期梅毒41例,入组时FQ-PCR、梅毒血清学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5.12%(39/41)、78.05%(32/41),两组敏感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二期梅毒26例,入组时FQ-PCR、梅毒血清学检查敏感性分别为61.54%(16/26)、100%(26/26),两组敏感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FQ-PCR特异性为97.01%(65/67)。结论 FQ-PCR对一期梅毒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当怀疑一期梅毒而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时,FQ-PCR可作为一个替代诊断方法使用。

王可玲,于艳妮,刘鹏[3](2020)在《梅毒的临床分期特征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文中指出梅毒是被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P)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在患病早期,TP可通过黏膜或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和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不同时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传染性、破坏力各不相同,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镜检、血清学检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等,可满足不同时期梅毒检测。本文就TP的结构特征、感染后不同时期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常用的TP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朱邦勇,李伟,韩燕,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曹娟,甘泉,黄寅杰[4](2017)在《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的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镀银染色法、聚合酶链反应、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四种方法对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不同临床价值。方法从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广西部分地区的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分别采集组织液与血清标本,组织液标本除了采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和PCR方法检测TP polA基因,血清标本用于TRUST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215例确诊的早期梅毒患者中,梅毒PCR检测阳性标本210例,敏感性为97.7%,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敏感性为48.8%;TRUST检测出196例,敏感性为91.2%;TPPA检测出208例,敏感性为96.7%。结论不同试验检测方法对早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期梅毒应当做病原学检查及梅毒血清学试验,二期梅毒应当以梅毒血清学试验为主,当出现结果异常时,应要求患者进行随访再检测以明确诊断。

朱邦勇,李伟,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陈羽建,曹娟,甘泉,黄寅杰[5](2017)在《广西地区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从2012年1月~2016年7月在广西地区的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采集组织液,采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同时采用PCR扩增TP polA基因,再进行TP的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Ⅱ基因MseⅠ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进行鉴别,依据上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梅毒基因型,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215例确诊的早期梅毒患者中,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阳性率为48.8%,梅毒PCR检测阳性标本210例,阳性率为97.7%。在PCR阳性标本中,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数为190例,总计分出17个基因型别,14d/f占86例(45.3%),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其他亚型包括15d/f(26)、16d/f(22)、17d/f(14)、13d/f(13)、10d/f(8)、18d/f(3)、16a/f(3)、5d/f(2)、7d/f(2)、12d/f(2)、16d/e(2)、14a/f(2)、9h/c(2)、15l/f(1)、25a/e(1)、15i/f(1)。结论镀银染色法检测早期梅毒在基层实验室具有推广价值,广西地区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多样性,其中以14d/f型为优势型。

朱邦勇,李伟,韩燕,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曹娟,甘泉,黄寅杰[6](2017)在《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镀银染色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等4种方法,对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广西部分地区的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分别采集组织液与血清标本。组织液标本采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PCR方法检测TP polA基因;血清标本用于TRUST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215例确诊的早期梅毒患者中,梅毒PCR检测阳性标本210例,敏感性为97.7%;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敏感性为48.8%;TRUST检测出196例,敏感性为91.2%;TPPA检测出208例,敏感性为96.7%。结论不同试验检测方法对早期梅毒患者的诊断有不同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期梅毒应当做病原学检查及梅毒血清学试验,二期梅毒应当以梅毒血清学试验为主,当出现结果异常时,应要求患者进行随访再检测以明确诊断。

朱邦勇,李伟,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陈羽建,曹娟,甘泉,黄寅杰[7](2017)在《广西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市梅毒螺旋体(Tp)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广西性病门诊收集疑似早期梅毒患者300例,采集皮损处组织液,用镀银染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同时采用PCR扩增Tp polA基因,进行早期梅毒的诊断。对早期梅毒确诊病例进行Tp的arp基因60个碱基对重复序列的数目、tprⅡ基因MseⅠ酶切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型别和tp0548基因序列的型别进行鉴别,依据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梅毒基因型。结果共确诊早期梅毒患者215例,其中梅毒PCR检测出210例阳性,检出率97.7%,镀银染色法检测出105例阳性,检出率48.8%,PCR法阳性率显着高于镀银染色法(χ2=103.01,P<0.05)。在PCR阳性标本中,共190例可进行三基因完全分型,总计分出17个基因型别,14d/f有86例(45.3%),具有绝对的流行优势,其他亚型依次为15d/f(13.7%、26/190)、16d/f(11.6%、22/190)、17d/f(7.4%、14/190)、13d/f(6.8%、13/190)、10d/f(4.2%、8/190)、18d/f(1.6%、3/190)、16a/f(1.6%、3/190)、5d/f(1.1%、2/190)、7d/f(1.1%、2/190)、12d/f(1.1%、2/190)、16d/e(1.1%、2/190)、14a/f(1.1%、2/190)、9h/c(1.1%、2/190)、151/f(0.5%、1/190)、25a/e(0.5%、1/190)、15i/f(0.5%、1/190)。结论广西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螺旋体基因型别具有多样性,其中以14d/f型为优势型。

廖远泉[8](2016)在《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是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1905年,法国医学家Hoffmann和Schandim等率先从一例梅毒患者的下疳及其附近肿大的淋巴结组织标本中检验发现。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TP感染导致全世界每年增加约1 200万新发梅毒病例。虽然,青霉素等抗梅毒治疗有效,但因为实验诊断检测技术等的缺陷,其依然在世界广泛流行[13]。梅毒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不断

刘淮,刘景桢[9](2016)在《正确认识梅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据全国性病麻风控制中心统计,近几年来梅毒在我国蔓延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态势是十分严峻的。因此合理、规范的梅毒诊疗对于控制该病十分关键。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时隐时现,病程较长。因此梅毒诊断必须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

肖勇健[10](2016)在《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据WHO估计,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060万梅毒新发病例。我国梅毒的报告感染率和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2015年度全国梅毒报告发病数为458,682例,较2011年增长16%。因此,对梅毒进行有效的监控及防治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普遍关注的重点。对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进行基因分型不仅能揭示梅毒传播的规律,还能从分子水平区分不同的菌株型别,判定梅毒患者的感染状态,了解不同型别与特定临床症状的关系。当前,各国学者普遍采用的梅毒分型方法是arp/tpr/tp0548三基因分型法,该分型系统稳定、鉴别能力强,是开展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的有力工具。耐药是导致梅毒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耐红霉素、阿奇霉素的Tp菌株逐年增加,因此开展本地区T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阿奇霉素不同,目前还未见有Tp耐多西环素的报道,但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推荐的治疗梅毒二线用药,已明确提出有必要对Tp多西环素耐药性进行监控。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白皮书中,我国梅毒控制主要措施就包括提高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及加强梅毒筛查力度。目前,血清学试验作为梅毒诊断的主要依据,但均存在局限性。PCR作为一种有力的诊断手段,近十多年来,基于PCR的梅毒检测方法报道较多,该方法在检测梅毒下疳分泌物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当检测血液及其他标本时,尽管有很好的特异性,但因敏感性较低,从而限制了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因而建立一种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梅毒核酸检测方法十分必要。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具有简单、高效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多种方式判定结果,并且能实现自动化,在疾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研究目的本研究对湖南几个主要城市的Tp流行株进行分子分型并对23S rRNA和16S rRNA上耐药位点进行检测,揭示湖南地区的Tp流行型别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现状,为本地区梅毒的监控和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建立Tp DNA的LAMP检测方法,并初步探索该方法在二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湖南部分城市(衡阳、长沙、岳阳、常德、郴州、永州)二期及潜伏梅毒患者2,253份全血样本,分别以pol A、tpp47、bmp和tp0319为靶基因对梅毒患者全血样本进行PCR筛选,任一靶基因阳性样本被认定为含有Tp DNA,将作为下一步研究样本。以arp、tpr和tp0548作为分型靶基因分别对筛选出的阳性样本进行扩增,确定arp基因重复序列数目;分析tpr基因RFLP型别;比对tp0548基因序列,确定型别。结合三个基因的型别确定全血样本中Tp DNA亚型。采用nPCR扩增筛选阳性标本中Tp 23S rRNA,23S rRNA扩增产物纯化后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MboⅡ和BsaⅠ酶切,凝胶电泳观察结果;纯化产物测序比对。采用nPCR扩增筛选阳性标本Tp 16S rRNA,阳性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Tp Nichols标准株比对。选取bmp作为靶基因,建立Tp-LAMP方法,扩增一系列10倍稀释的Tp Nichols株DNA,评价其灵敏度;以钩端螺旋体、伯氏螺旋体及常见临床菌株为对照,评价其特异性;检测二期梅毒患者及健康献血者全血样本,初步评价LAMP的临床应用。研究结果常规PCR筛选2,253例梅毒全血标本,靶基因pol A、tpp47、bmp和tp0319的阳性率分别为18.8%(423/2,253)、18.4%(415/2,253)、17.5%(395/2,253)和14.2%(321/2,253),共筛选出455例Tp DNA阳性标本。采用降落PCR从455例PCR阳性样本中扩增出203例arp基因,得到8种型别,其中以14个重复序列最为常见(62.6%,127/203);采用nPCR扩增tpr基因,获得385例阳性产物,经Mse I酶切后,RFLP分析tpr基因得到8种型别,其中以d型为主(62.1%,239/385);采用nPCR扩增tp0548基因,扩增出381例,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公布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得到4个型别,分别为f、a、c和g型。组合arp/tpr/tp0548均阳性的样本,188例样本能完全分型,可分为32个亚型,其中以14d/f亚型为主,占36.5%,其余的主要亚型分别为14a/f、14e/f、12e/f、12d/f、6d/f、11d/f、14j/f、8d/f、14d/a、14p/f、14d/c、14l/f、14e/a、14a/c、12d/a、5d/f、14b/f、6d/a、11o/f、12e/a、14d/g、14e/c、14a/a和14b/f。nPCR分别扩增23S rRNA和16S rRNA基因,455例PCR筛选阳性标本中分别扩增出400例23S rRNA基因,438例16S rRNA基因。经酶切和测序分析23S rRNA基因,有390例样本发生A2058G突变,其中二期梅毒占260例,潜伏梅毒占130例;未发现A2059G突变。16S rRNA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后,尚未发现G1058C突变。建立Tp-bmp-LAMP方法,检测一系列10倍稀释的Tp Nichols DNA模板,灵敏度达4.3×100拷贝数/μL数量级,而传统bmp-PCR法检测限为4.3×102拷贝数/μL;检测对照菌株和健康者血液时Tp-bmp-LAMP法和常规bmp-PCR法均为阴性;在检测603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液标本时,Tp-bmp-LAMP检出503例,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4%和100%。结论1)pol A,tpp47和bmp可作为核酸检测(NAT)的候选靶基因。2)20132015年湖南地区Tp流行株有32个基因亚型,其中以14d/f为主要流行型别。3)在湖南地区梅毒螺旋体流行株存在高频率23S rRNA基因A2058C点突变,临床上在治疗梅毒时,需谨慎使用大患内酯类抗生素。4)在湖南地区尚未发现Tp 16S rRNA基因G1058C点突变,多西环素可作为梅毒二线用药,但需密切随访,动态监测该突变位点。5)Tp-bmp-LAMP可与血清学结合用于二期梅毒的诊断。

二、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来源
    2.2 样本采集及保存
        2.2.1 样本采集
        2.2.2 样本保存
    2.3 仪器设备与试剂
        2.3.1 TPPA所用试剂盒
        2.3.2 TP-ELISA使用仪器及所用试剂盒
        2.3.3 RPR所用试剂盒
    2.4 试验方法
        2.4.1 RPR试验
        2.4.2 TP-ELISA试验
        2.4.3 TPPA试验
        2.4.4 注意事项
    2.5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
    3.2 389例梅毒检测标本中阳性例数在性别上的分布特征
    3.3 3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阳性例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征
    3.4 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判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FQ-PCR对一期、二期梅毒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采集
    1.3 试剂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2 FQ-PCR敏感性
    2.3 FQ-PCR特异性
3 讨论

(3)梅毒的临床分期特征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TP的结构特征
    1.1 抗原
    1.2 抗体
2 TP感染后的临床分期
    2.1 一期梅毒
    2.2 二期梅毒
    2.3 三期梅毒
    2.4 潜伏期梅毒
    2.5 先天性梅毒
3 实验室检测方法
    3.1 直接镜检法
        3.1.1 暗视野显微镜镜检法
        3.1.2 镀银染色法
    3.2 血清学检验
        3.2.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3.2.2 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3.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4 总结

(4)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广西地区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三、方法
        1、标本采集
        2、实验室方法
        3、早期梅毒的判断标准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镀银染色与PCR检测结果比较
    二、三基因分析临床菌株结果
讨论

(6)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实验室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病原体检验
    1. 暗视野显微镜检验(DFM)
    2. 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 histo chemistry;IHC)
二、血清学检测
    1.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2.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三、基因检测
    1. PCR技术
    2. 二聚体蝎型探针定量技术(duplex scorpion primer;DSP)
四、结语

(9)正确认识梅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梅毒螺旋体检查
    1.1 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1.2 螺旋体镀银染色法
    1.3 组织病理切片镀银染色法
    1.4 免疫荧光染色法
        1.4.1 直接法
        1.4.2 间接法
2 梅毒血清学实验
    2.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2.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3 梅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
    3.1 血清反应呈阳性可能是梅毒
    3.2 梅毒血清阳性,可能不是梅毒
    3.3 梅毒血清阴性,可能是梅毒
    3.4 值得商榷的问题

(10)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中英文缩写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Tp DNA阳性全血标本筛选与基因分型
    第一章 Tp DNA阳性全血样本的筛选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Tp的分子分型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Tp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突变与耐药
    第一章 T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突变与耐药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Tp对多西环素的突变与耐药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LAMP技术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1、实验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梅毒抗体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初筛试验建立[D]. 郑婷. 河南大学, 2020(02)
  • [2]FQ-PCR对一期、二期梅毒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 陶小华,王润贵,何美华. 江西医药, 2020(06)
  • [3]梅毒的临床分期特征及其实验室检测方法[J]. 王可玲,于艳妮,刘鹏. 医学信息, 2020(06)
  • [4]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的结果分析[A]. 朱邦勇,李伟,韩燕,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曹娟,甘泉,黄寅杰. 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5]广西地区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A]. 朱邦勇,李伟,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陈羽建,曹娟,甘泉,黄寅杰. 2017年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6]四种试验方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分析[J]. 朱邦勇,李伟,韩燕,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曹娟,甘泉,黄寅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06)
  • [7]广西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研究[J]. 朱邦勇,李伟,段家俊,张杰,韦江平,周志光,黄耿,唐中书,陈羽建,曹娟,甘泉,黄寅杰.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05)
  • [8]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展[J]. 廖远泉.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04)
  • [9]正确认识梅毒实验室检查的临床价值[J]. 刘淮,刘景桢. 皮肤病与性病, 2016(03)
  • [10]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D]. 肖勇健. 南华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