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

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

一、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圣柱,王旭,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1](2021)在《2016—2020年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研究》文中提出为分析"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情况,统计"十三五"期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从发生月份、发生区域、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事故特征,从事故类别、事故环节、关键作业等方面分析事故原因,总结2011—2020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发展趋势,按照全国4大经济区域研究2013—2020年事故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出现波动,总体形势较为平稳。2011—2020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东北、西部地区事故死亡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及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杜晓涛[2](2021)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登记表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事故登记表决定了可获取事故知识的有效性以及事故统计分析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完备的事故登记表有助于组织从事故中学习,进而遏制事故的反复发生。但目前我国的事故登记表是否具有完备性尚待商榷,同时在国际背景下我国得出的事故统计数据缺乏完整性与可靠性,再加之大数据的发展对由事故登记表得出的事故数据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我国事故登记表进行优化尤为重要。为合理优化事故登记表以收集详细的事故信息,并获得更深入的事故致因分析结果,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并能够结合大数据等工具提高事故数据处理效率,本文就如何优化我国事故登记表信息内容及致因信息记录框架开展研究。基于上述讨论,论文对中国及国外事故登记表信息进行梳理,依据指标评价体系与信息项分类对4个国家的登记表信息项作出对比,基于对比结果提出对我国事故登记表信息内容优化的建议。然后利用事故致因理论对我国事故登记表致因信息记录框架进行优化,最终利用优化后的致因信息框架作出实例验证,以检验该框架在对事故进行致因信息记录和分析中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目前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登记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讨论,而国外的研究已发展到对记录信息建立编码并标准化报告形式的阶段。本文根据历史特征将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发展过程分为起源、完善及发展三个阶段;2)由指标评价体系结果来看,较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3个国家来说我国与ILO事故记录标准接轨的程度较低。本文系统的设计了事故登记表对比分析流程,发现我国事故登记表缺乏众多关键记录信息,信息内容优化后我国事故登记表应设置33个记录信息项;3)HFACS模型运用到事故登记表致因记录框架上能较为合理的平衡记录信息的详细度与事故致因分析深入程度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实例验证说明基于HFACS-AR模型的事故致因信息记录框架较为实用且操作性强,对其编码能很好的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

李文[3](2020)在《聚合系统属性和管理状态的非煤矿山适时风险评估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煤矿山安全系统构成要素复杂,包含设备、工艺、物质、场所、作业等,这些要素的信息多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适时动态性。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多以局部系统风险辨识评估为主,较少涉及系统属性静态特征随局部管理状态变化以及系统整体动态风险的评估,且缺少应用于多个局部系统并实现对系统整体动态反馈的方法,为此,提出了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和日常动态监管有机结合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建立了非煤矿山系统属性风险与动态风险聚合的现实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分级与风险动态管控的双重目标。阐述了非煤矿山系统风险特征与风险结构的认知路径。分析了事故致因视角下风险固有属性、管理属性及动态信息传递的认知路径,诠释了固有风险、初始风险与现实风险特征及系统属性风险结构之间的协调方式,提供了风险评估指标分析的结构化理论框架。基于复杂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要素较多,旨在分析主要致灾因素,特提出了以情景分析法、德菲尔法、Spearman相关系数法手段相融合的风险辨识手段和风险点辨识总体路径。结合尾矿库安全风险指标筛选与风险分布描述,能有效提高系统风险辨识的完备性。将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简称“4M+E”)与工程技术、教育培训、法制管理、安全文化(简称“3E+C”)理论作为建立重大风险指标体系的依据,形成了固有风险指标、风险管控指标及动态风险指标的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重大风险指标体系,提高了评估模型的结构性与层次性。频率求解方法。最后,将风险点固有风险严重度指数与风险管控频率指数聚合为风险点初始风险。利用赋权法求得单元风险点固有风险严重度指数,采用均值补集法求得单元风险点风险管控频率指数,将两者聚合形成单元初始风险。建立系统属性固有风险量化方法,考虑管理状态对固有风险产生的扰动,提出对固有风险的修正办法,形成初始风险。首先,从风险点固有属性物质的危险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及危险场所、危险作业、危险设备设施补偿系数提出改进的DOW法,实现了非煤矿山系统固有风险指标风险严重度量化。其次,为解决扰动要素风险分析数据获取难度大、静态化的问题,以风险管控指标为中心,构建风险点事故树因果关联的FFTA模型获取初始评估参数,利用DBN模型分析判断事故风险点发生的概率,构建了对固有风险修正的风险管控形成关键动态指标修正初始风险的非煤矿山现实风险评估模型。依据监测项目特征值提出关键动态风险指标修正方法,对初始风险进行动态修正,并经动态适时修正后集成现实风险评估模型,实现系统属性与管理状态相耦合的适时风险评估。以冒顶片帮为例,将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矿山实际并进行可行性评估验证。从风险辨识、固有风险评估技术、企业风险管控、动态风险管控四个层面提出非煤矿山系统风险管理措施,为安全管理或风险监管信息系统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薛嗣圣[4](2019)在《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煤炭开采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煤矿事故灾害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危害最为严重,一直被认为是煤矿生产的“头号杀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各类影响因素众多,事故致因及条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瓦斯事故的管控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概率推理角度对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条件以及概率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概率图模型和情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深入挖掘煤矿瓦斯事故潜在规律,研究新形势下煤矿瓦斯事故的管控对策。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煤矿事故总体概况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各阶段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原因,重点从多维度对瓦斯事故特征进行了统计剖析,指出瓦斯事故在事故类型、矿井类型、发生地域、发生时间等属性中所表现的特点及原因;结合当前煤矿安全形势和趋势,指出瓦斯事故在环境、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分析结果来看,瓦斯事故具有灾害后果的严重性、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发生时间的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致因要素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在煤矿安全投入和管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研究瓦斯事故致因及条件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事故管控的针对性。(2)论文以煤矿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瓦斯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物理机理,结合事故致因分类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事故树方法从大量最新瓦斯事故案例中探究人员、机器、环境、管理等方面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之间的逻辑条件,建立瓦斯事故致因条件依赖模型,明确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收集的案例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具有煤矿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模型有效性的验证;最后,基于瓦斯事故概率图模型进行事故推理,找到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和敏感性因素排序。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故节点的后验概率,进而有效地确定瓦斯事故发生的概率;根据瓦斯事故发生的最大致因链,可以快速找到导致瓦斯事故的因果链;对事故因果链上的敏感性因素进行分级管控,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分析结果表明:瓦斯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规律可以从概率角度进行认知。贝叶斯网络较传统事故分析方法,在复杂不确定性问题的表达和推理方面具有优势,将贝叶斯网络运用到瓦斯事故不确定性研究中,构建瓦斯事故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能够有效融合瓦斯事故先验知识和当前信息,实现基于概率推理的瓦斯事故风险预判和致因分析,为事故的有效防治与管控明确重点和途径。(3)为了将构建的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到事故分析和预防中,本文依据条件变化和煤矿生产可能出现的情况建立情景。结合瓦斯事故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煤矿特性-影响因素-因素状态-事件”的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CFSE),并进行概率情景分析,以此确定了区别于传统方式的瓦斯事故管控流程,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出了融合贝叶斯思想的瓦斯事故管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构建瓦斯事故情景网络模型,可以确定事故预防中所对应的每个情景,在任何一个情景下,借助贝叶斯网络研究在不同情景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瓦斯管控策略中,本文提出基于概率推理和情景分析的瓦斯事故管控模式。充分利用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信息更新机制,建立瓦斯事故概率推理预警平台,细化瓦斯事故危险源的可能性度量,充分感知系统致因要素及条件的变化,从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管控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以数据为驱动,基于贝叶斯网络和情景分析等理论,通过概率推理方法定量研究瓦斯事故的不确定性,系统提出不同情景条件下瓦斯事故的管控策略,以提高我国瓦斯事故管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遏制我国瓦斯事故的发生。该论文有图63幅,表32个,参考文献201篇。

任智刚,何奕,曾明荣,金龙哲[5](2018)在《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和模式分析及完善建议》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对以2016年新版《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为核心、以12个相关行业领域的规章和报表制度为补充的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体系进行系统梳理,阐明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主要特点;从事故统计的协同性、事故范围、填报主体、报表的指导作用、统计结果的发布内容和模式5个方面深入分析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马瑞孚[6](2018)在《宁夏煤矿事故规律及防范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在我国以及宁夏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宁夏煤矿事故总体趋于稳定好转,但是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重大事故仍未得到根本遏制,宁夏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研究煤矿事故规律是防范事故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事故类型、事故等级、矿井类别、开采方式、事故发生地域以及事故发生月份等六个方面对2001年至2016年宁夏煤矿发生的事故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宁夏煤矿事故特征和规律;结合轨迹交叉理论,分析宁夏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煤矿安全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方向,从生产技术、企业安全管理、政府安全监管、国家监察等四个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宁夏煤矿事故防范的对策和建议。

蔡晓男[7](2016)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且事故频数与死亡人数略有下降,但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给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道路交通事故。目前,国内外关于交通事故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很少涉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此类事故的随机性强、致死率高、危害性大,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与防治研究,旨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降低事故可能的严重性。论文以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运用安全工程学、交通工程学、风险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此类恶性事故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变化趋势、风险水平、防治措施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识别,旨在辨识事故的统计特征及影响因素。以2000-2012年事故数据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分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整体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点、事故形态分布;采用比较分析法,从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研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一般道路交通事故之间影响因素分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其次,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分析,旨在探究事故影响机理并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以2000-2012年事故数据为样本,基于模型假设、专家经验、交互信息、条件独立,构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贝叶斯网络结构以分析事故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从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两方面,采用EM算法计算贝叶斯网络中各影响因素的后验概率以分析其影响程度。再次,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预测,旨在估计事故未来的频数和死亡人数。以1996-2012年事故数据为样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两种单项预测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预测误差及效果。在此基础上,建立四种组合预测模型并比较它们的预测误差及效果。结果表明,以误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加权组合模型最适合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预测。据此,估计2013-2017年此类恶性事故的频数与死亡人数。然后,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评价,旨在确定事故未来的风险水平。以1990-2014年事故数据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的最优分割法,确定事故频数和死亡人数的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图谱,对1990-2017年的事故数据进行风险评价,并以2013-2014年的事故数据为参考检验风险图谱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1994-1998年事故风险水平较高,2013-2017年事故风险水平较低,并且2013-2014年事故风险水平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保持一致。最后,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风险防治,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后果。首先,根据风险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研究各个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构建事故风险防治方案库。然后,根据风险预测和评价的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防治方案:若风险水平可以接受,则继续现有的风险防治措施;若风险水平难以接受,则从方案库中重新选取风险防治措施。此外,事故风险防治方案库需要定期更新与不断完善。

崔瑞芳[8](2015)在《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建设投资十分活跃,建筑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然而,建筑业在快速发展并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着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近年来,我国死亡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虽有所下降,但基数仍然偏大。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的财产安全也缺乏足够保障。从长远看,建筑业易偏离稳定、良性的发展轨道。面对如此严峻的建筑安全现状,我国政府运用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等多种手段,专家学者也对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各区域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状况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整体建筑安全现状,从区域化视角评价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根据各区域的差异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结构平衡合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建筑安全评价的类型和方法,深入分析建筑安全评价的实践现状并找出存在问题,从而得出区域化视角下建筑安全评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将区域层面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确定为论文的评价对象,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借鉴国际上伤亡事故统计的常用方法,并鉴于经济视角下安全的双重性,构建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的排序(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此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将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进而根据排序结果对各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差异性进行了两个维度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横向空间轴维度,我国各区域间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存在长期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较优;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建筑安全生产处于中等水平;东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的安全生产水平最差。②纵向时间轴维度,我国各区域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在这11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同。按照趋势发展水平可将我国30个区域的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分为波动改进提高型、维持型、波动下降型、较大波动型四大类别。论文最后根据此差异特征,提出了两大对策建议:一是提高“八大地区”安全生产水平结构的平衡性,二是保证区域安全生产水平波动的稳定性。

王婷[9](2014)在《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及其在火灾统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事故统计分析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部分安全科学规律都是通过安全统计研究得到的结论,随着事故类型复杂化、数量剧增化、影响严重化,越来越多的安全学者运用统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安全系统内的各种安全问题。本文依据现有的安全统计相关研究,从安全科学的角度来尝试建立安全统计学,这对完善安全学科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对安全统计的运用现状与问题存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统计学的定义与内涵、安全统计的方法学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安全统计学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等理论研究;选取影响火灾情况的5个指标,对全国火灾情况聚类分析、抽样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的方法对2011年全国各地火灾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进行预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目前安全科学进行安全性分析的方法类型、学科体系、统计学运用于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安全统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构建安全统计学的意义。(2)定义安全统计学是一门结合安全科学、系统科学、统计学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研究对象是安全现象的数量表现与数量关系;从统计研究的侧重点、安全系统统计范围、典型行业安全统计、具体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等方面来构建安全统计学的分支体系;从行业安全统计学、伤亡事故统计学、自然灾害统计学、职业健康安全统计学、安全经济统计学和安全社会统计学的分支学科的实践研究,(3)安全统计方法学是一门结合安全科学方法学和统计方法学的综合性方法论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到安全科学中的统计方法,分别是安全统计分析方法、安全统计预测方法、安全统计决策方法。(4)安全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运用于安全系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属性;安全统计学的预测方法是研究能预测安全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现象的统计预测方法的属性;安全统计学的决策方法是研究能够抉择出更利于安全系统发展的统计决策方法的属性。(5)安全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安全统计静态指标体系与安全统计动态指标体系。安全统计学静态指标有绝对指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类:绝对指标是反映安全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总水平量,及安全生产系统中各种统计对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相对指标是用以表明安全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安全统计动态指标又指伤亡事故统计指标。根据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类,安全特征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行业安全统计、自然灾害统计、职业健康统计、安全经济统计与社会安全统计。(6)搜集2010年全国31个地区火灾情况统计数据,根据5个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所有地区分为3类,从3类中抽取相应数量的地区,进行抽样分析,以分析计算结果来推断全国火灾的整体情况;根据2007~2010年全国火灾的统计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对2011年的全国火灾情况进行预测,计算预测误差与误差率来评定预测效果。

杨乃莲[10](2011)在《对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是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监察工作的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事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就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向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20年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事故总体情况
    1.1 事故总体分析
    1.2 事故发生月份分析
    1.3 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1.4 较大及以上事故行业分布
    1.5 中央企业事故分析
2 事故原因
    2.1 事故类别分析
    2.2 事故环节分析
    2.3 关键作业分析
3 2011—2020年事故分析
    3.1 2011—2020年事故趋势
    3.2 事故发生区域
4 结论

(2)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登记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我国事故登记表研究现状
        1.2.2 国外事故记录与报告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介绍
    2.1 对比分析法的应用基础
        2.1.1 对比分析步骤
        2.1.2 指标评价体系
    2.2 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及介绍
        2.2.1 ACCIMAP
        2.2.2 STAMP
        2.2.3 HFACS
    2.3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事故登记表信息梳理
    3.1 我国事故登记表信息梳理
        3.1.1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发展历程
        3.1.2 我国现行事故登记表信息内容
        3.1.3 我国事故登记表存在的不足
    3.2 国外事故登记表信息梳理
        3.2.1 国际劳工组织
        3.2.2 美国
        3.2.3 英国
        3.2.4 澳大利亚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事故登记表信息内容优化
    4.1 信息类目定义及信息项分类
    4.2 中美英澳登记表评价
    4.3 中美英澳登记表信息类目及信息项对比
        4.3.1 事故单位信息类
        4.3.2 伤亡人员信息类
        4.3.3 事故后果信息类
        4.3.4 事故描述信息类
    4.4 我国事故登记表信息内容优化设置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事故登记表事故致因记录框架优化
    5.1 优化模型选取
    5.2 HFACS修正模型归纳整理
    5.3 致因类别提取与完善
    5.4 HFACS-AR模型致因类别内涵设定
        5.4.1 组织影响层级
        5.4.2 不安全的监督层级
        5.4.3 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层级
        5.4.4 不安全行为层级
    5.5 优化后的我国事故登记表
    5.6 本章小结
6 事故登记表致因记录框架编码及实例验证
    6.1 事故登记表致因记录框架编码
        6.1.1 编码原则
        6.1.2 编码说明
    6.2 实例验证
        6.2.1 事故概况
        6.2.2 事故致因分析
        6.2.3 事故致因信息编码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聚合系统属性和管理状态的非煤矿山适时风险评估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进展
        1.2.2 风险辨识研究
        1.2.3 事故可能性与后果严重度量化
        1.2.4 风险评估聚合方法研究
        1.2.5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认知
    2.1 非煤矿山事故导向下风险认知
    2.2 事故致因视角下风险认知
        2.2.1 “4M+E”内在因素风险失控路径
        2.2.2 “3E+C”可能性因素风险传递路径
        2.2.3 基于信息流的FDA动态信息传递路径
    2.3 系统风险特征分析
        2.3.1 固有风险特征
        2.3.2 不确定性风险特征
        2.3.3 初始风险特征
        2.3.4 现实风险特征
    2.4 系统风险结构认知
        2.4.1 风险结构的管理模式
        2.4.2 风险结构的协调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煤矿山系统安全属性风险辨识与指标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3.1.1 危险源特性分析
        3.1.2 非煤矿山事故风险点分析
    3.2 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辨识方法
        3.2.1 非煤矿山安全系统风险辨识流程
        3.2.2 基于风险因子优选的风险辨识方法
        3.2.3 风险点关键风险因子辨识
    3.3 非煤矿山重大风险指标体系
        3.3.1 固有风险指标
        3.3.2 风险管控指标
    3.4 风险评估指标组合权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合固有风险指标与风险管控指标的初始风险评估
    4.1 改进DOW法的固有风险指标量化方法
        4.1.1 改进DOW法的固有风险评价流程
        4.1.2 风险点固有风险指标的危险指数
    4.2 固有风险严重度指数
    4.3 基于FFTA-DBN的风险管控频率预测
        4.3.1 模型构造
        4.3.2 FFTA向DBN模型转化的方法
        4.3.3 基于FFTA的根节点先验概率求解
        4.3.4 管控状态的更新概率
    4.4 风险管控频率指数
    4.5 初始风险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非煤矿山安全系统现实风险评估模型
    5.1 关键动态指标
    5.2 动态风险修正
    5.3 现实风险评估
    5.4 典型事件风险评估
        5.4.1 典型事件固有风险严重度
        5.4.2 典型事件风险管控频率指数
        5.4.3 风险评估结果
    5.5 模型验证
    5.6 基于风险评估技术的风险管控措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4)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特色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2 理论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现状及问题剖析
    3.1 中国煤矿事故概况
    3.2 中国煤矿瓦斯事故统计分析
    3.3 中国煤矿安全形势新特点及趋势
    3.4 当前煤矿瓦斯事故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不确定性分析
    4.1 煤矿瓦斯事故物理机理
    4.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
    4.3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及时空分析
    4.4 煤矿瓦斯事故不确定性测度及推理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概率推理研究
    5.1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5.2 煤矿瓦斯事故致因要素及网络节点
    5.3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5.4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及模型检验
    5.5 煤矿瓦斯事故贝叶斯网络推理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瓦斯事故概率情景分析
    6.1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流程
    6.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情景表示方法
    6.3 煤矿瓦斯事故情景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策略
    7.1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内涵和原则
    7.2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目标和流程
    7.3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策略
    7.4 煤矿瓦斯事故管控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和模式分析及完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构成与特点
    1.1 事故统计法规及报表制度构成
    1.2 统计制度主要特点
        1.2.1 对统计工作本身的关注度经历了起伏
        1.2.2 对统计数据的应用目的表述有所变化
        1.2.3 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更为匹配
        1) 第一次“有”
        2) 第一次“无”
        3) 第二次“有”
        4) 第二次“趋近无”
2 现有统计模式存在的不足分析
    2.1 事故统计的实际协同性依然不足
    2.2 将单纯的直接经济损失事故纳入统计不够合理
    2.3 现有事故报表对企业的指导作用较弱
    2.4 所有事故基础报表都由基层监管部门填报存在不足
    2.5 事故统计结果发布内容和模式有待提升
3 建议
    3.1 提高事故统计的实际协同性
    3.2 优化事故登记表内容, 增强对企业事故管理指导作用
    3.3 改进事故信息报送和调查修正机制
    3.4 提升统计结果发布的主动性
    3.5 制修订相关支撑性法规标准
4 结论

(6)宁夏煤矿事故规律及防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数据来源和研究内容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煤矿事故分类和事故规律研究方法
    2.1 煤矿事故分类
    2.2 煤矿事故规律研究方法
        2.2.1 煤矿事故统计制度
        2.2.2 煤矿事故统计指标
        2.2.3 煤矿事故统计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宁夏煤矿事故规律
    3.1 事故类型规律
        3.1.1 事故类型特征
        3.1.2 顶板事故规律
        3.1.3 瓦斯事故规律
        3.1.4 机电事故规律
        3.1.5 运输事故规律
        3.1.6 爆破事故规律
        3.1.7 水害事故规律
        3.1.8 火灾事故规律
        3.1.9 其他事故规律
    3.2 事故等级规律
        3.2.1 事故等级特征
        3.2.2 一般事故规律
        3.2.3 较大事故规律
        3.2.4 重大事故规律
    3.3 矿井类别规律
        3.3.1 矿井类别特征
        3.3.2 中央省属煤矿事故规律
        3.3.3 市地属煤矿事故规律
        3.3.4 其他煤矿事故规律
    3.4 开采方式规律
        3.4.1 开采方式特征
        3.4.2 井工煤矿事故规律
        3.4.3 露天煤矿事故规律
    3.5 事故发生地域规律
        3.5.1 事故地域特征
        3.5.2 各个地域事故类型规律
    3.6 事故发生月份规律
    3.7 本章小结
4 宁夏煤矿事故原因
    4.1 事故主要影响因素
    4.2 宁夏煤矿事故原因
        4.2.1 直接原因
        4.2.2 间接原因
        4.2.3 根本原因
    4.3 本章小结
5 宁夏煤矿事故防范对策
    5.1 生产技术措施
        5.1.1 顶板事故防范措施
        5.1.2 瓦斯事故防范措施
        5.1.3 机电事故防范措施
        5.1.4 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5.1.5 爆破事故防范措施
        5.1.6 水害事故防范措施
        5.1.7 火灾事故防范措施
    5.2 企业安全管理
        5.2.1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5.2.2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5.2.3 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
    5.3 政府安全监管
        5.3.1 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
        5.3.2 落实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
        5.3.3 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5.3.4 加大严格执法力度
    5.4 国家安全监察
        5.4.1 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5.4.2 加大依法监察力度
        5.4.3 加强对煤矿安全基层基础工作的监督检查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研究现状
        1.3.2 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2.1 风险理论
        2.1.1 风险的发展
        2.1.2 风险的数学描述
        2.1.3 风险的定义
    2.2 风险评估理论
        2.2.1 风险评估的定义
        2.2.2 风险评估的研究框架
    2.3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理论
        2.3.1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的定义
        2.3.2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的定义
        2.3.3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的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搜集与整理
    3.1 客观事故数据
        3.1.1 宏观数据集
        3.1.2 微观数据集
    3.2 主观经验数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识别
    4.1 风险识别方法
    4.2 事故特征统计
        4.2.1 整体变化趋势
        4.2.2 时空分布特点
        4.2.3 事故形态特征
    4.3 事故频数的影响因素
        4.3.1 人的因素
        4.3.2 车辆因素
        4.3.3 道路因素
        4.3.4 环境因素
        4.3.5 相似性与差异性
    4.4 事故死亡人数的影响因素
        4.4.1 人的因素
        4.4.2 车辆因素
        4.4.3 道路因素
        4.4.4 环境因素
        4.4.5 相似性与差异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分析
    5.1 风险分析方法
        5.1.1 分析方法选择
        5.1.2 贝叶斯网络介绍
        5.1.3 建模流程
    5.2 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5.3 网络结构建立
        5.3.1 基于模型假设的贝叶斯网络结构
        5.3.2 基于专家经验的贝叶斯网络结构
        5.3.3 基于交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
        5.3.4 基于条件独立的贝叶斯网络结构
    5.4 事故概率分析模型
    5.5 事故后果分析模型
    5.6 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预测
    6.1 风险预测方法
        6.1.1 预测方法选择
        6.1.2 预测模型介绍
        6.1.3 建模流程
    6.2 样本选取
    6.3 事故频数预测模型
        6.3.1 时间序列分析
        6.3.2 灰色预测模型
        6.3.3 时间序列分析与灰色预测模型比较
        6.3.4 组合预测模型
        6.3.5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频数预测
    6.4 事故死亡人数预测模型
        6.4.1 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6.4.2 灰色预测模型
        6.4.3 时间序列回归分析与灰色预测模型比较
        6.4.4 组合预测模型
        6.4.5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预测
    6.5 事故风险预测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价
    7.1 风险评价方法
        7.1.1 评价方法选择
        7.1.2 有序样本聚类介绍
        7.1.3 建模流程
    7.2 样本选取
    7.3 事故风险评价模型
        7.3.1 事故频数分级
        7.3.2 事故死亡人数分级
        7.3.3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图谱
        7.3.4 事故风险评价结果与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防治
    8.1 风险防治思路
    8.2 驾驶行为方面
        8.2.1 酒驾毒驾
        8.2.2 危险换车道
        8.2.3 超速行驶
        8.2.4 操作不当
        8.2.5 疲劳驾驶
        8.2.6 逆向行驶
    8.3 车辆方面
        8.3.1 车辆安全隐患
        8.3.2 超员超载
        8.3.3 车辆类型
    8.4 道路方面
        8.4.1 道路等级
        8.4.2 视距
        8.4.3 路侧安全设施
        8.4.4 中分带
        8.4.5 路面摩擦度
        8.4.6 路面平整度
        8.4.7 平曲线
        8.4.8 纵曲线
        8.4.9 限速
        8.4.10 车道数
    8.5 环境方面
        8.5.1 山岭重丘区
        8.5.2 雨雪天
        8.5.3 雾天
        8.5.4 日照条件
    8.6 案例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发表论文
    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8)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建筑安全评价现状分析
2.1 建筑安全评价的现状
    2.1.1 建筑安全评价的类型
    2.1.2 建筑安全评价的方法
2.2 建筑安全评价的存在问题
2.3 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概念界定
    2.3.1 经济视角下安全的双重性
    2.3.2 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界定
2.4 本章小结 3 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3.1 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2 事故统计指标的现状与差距
    3.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3.2.1 熵权TOPSIS评价法概述
    3.2.2 熵权TOPSIS评价过程与步骤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实证分析
4.1 我国区域建筑安全事故信息来源
4.2 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综合评价
    4.2.1 逐年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
    4.2.2 2003-2013 年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综合评价
4.3 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差异分析
    4.3.1 横向空间轴分析
    4.3.2 纵向时间轴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区域化视角下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对策研究
5.1 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升的基本要求
5.2 区域化视角下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对策
    5.2.1 提高“八大地区”安全生产水平结构的平衡性
    5.2.2 保证区域安全生产水平波动的稳定性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证分析基础数据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9)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及其在火灾统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 安全统计学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安全统计研究的存在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安全统计学的创建研究
    2.1 统计学运用于安全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2.2 安全统计学的内涵
    2.3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基础
    2.4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类
    2.5 安全统计学的学科分支研究
        2.5.1 按统计研究的侧重点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2.5.2 按安全系统统计范围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2.5.3 按统计的具体行业安全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2.5.4 按具体的统计的对象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2.5.5 按安全特征指标来建立的安全统计学学科分支
    2.6 本章小结
3 安全统计的方法学研究与应用方法研究
    3.1 方法学的内涵研究
        3.1.1 统计方法学的定义
        3.1.2 安全科学方法学体系研究
    3.2 安全统计方法学的内涵研究
        3.2.1 安全统计方法学的定义
        3.2.2 安全统计学与安全统计方法学之间的关系
    3.3 安全统计方法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3.4 安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
        3.4.1 安全统计分析的具体步骤
        3.4.2 安全统计分析的具体方法
    3.5 安全统计学的预测方法研究
        3.5.1 安全统计预测的具体步骤
        3.5.2 安全统计预测的具体方法
    3.6 安全统计学的决策方法研究
        3.6.1 安全统计决策的具体步骤
        3.6.2 安全统计决策的具体方法
    3.7 本章小结
4 安全统计学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4.1 安全统计指标与安全统计指标体系概述
        4.1.1 安全统计指标
        4.1.2 安全统计指标体系概述
        4.1.3 安全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
    4.2 安全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4.2.1 安全统计的静态指标
        4.2.2 安全统计的动态指标
    4.3 安全统计的分支学科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4.3.1 行业安全统计指标
        4.3.2 自然灾害统计指标
        4.3.3 职业健康统计指标
        4.3.4 安全经济统计指标
        4.3.5 社会安全统计指标
    4.4 本章小结
5 全国火灾情况的安全统计实践应用
    5.1 火灾指标体系
        5.1.1 直接财产损失指标
        5.1.2 人员伤亡支付费用指标
        5.1.3 灭火抢险费用指标
    5.2 全国火灾的分类研究
        5.2.1 聚类分析的主要思想
        5.2.2 全国火灾的聚类分析
    5.3 全国火灾情况的抽样分析
        5.3.1 类型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5.3.2 抽样分析
    5.4 2011年全国各地区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的预测分析
        5.4.1 2007~2010 年全国火灾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4.2 多元回归函数的拟合优度判定
        5.4.3 多重共线性及处理
        5.4.4 2011年全国各地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预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2010年全国31个地区的火灾情况
    附录2:2010年全国31个地区火灾情况的聚类步骤及结果
    附录3:2007~2010年全国31个地区的火灾情况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20年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研究[J]. 张圣柱,王旭,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1(10)
  • [2]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登记表优化研究[D]. 杜晓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
  • [3]聚合系统属性和管理状态的非煤矿山适时风险评估模型[D]. 李文.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概率推理的煤矿瓦斯事故致因分析及其管控研究[D]. 薛嗣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和模式分析及完善建议[J]. 任智刚,何奕,曾明荣,金龙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9)
  • [6]宁夏煤矿事故规律及防范对策研究[D]. 马瑞孚.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1)
  • [7]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D]. 蔡晓男.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8]我国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水平评价及差异分析[D]. 崔瑞芳. 重庆大学, 2015(06)
  • [9]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及其在火灾统计中的应用[D]. 王婷. 中南大学, 2014(03)
  • [10]对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的思考[J]. 杨乃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07)

标签:;  ;  ;  ;  ;  

2001年全国伤亡事故统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