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链接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建

动态链接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建

一、动态链接方式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郭云飞[1](2020)在《发电系统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软件的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流互感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变压器,电力系统用户对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尤其是对其继电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导致差动保护功能误动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在设计选型时仅靠以往工作经验和电力规程标定进行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容量、限值系数选型配合不当时很可能存在差动保护功能误动的风险,所以我们在选择电流互感器的时候应进行必要的验算,这样能既保证选型的正确性,还可以节约工程造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软件能对电流互感器的选型进行计算并输出模板化计算书。本课题提出根据工程设计所需并符合最新的规程规范开发一款选择校验软件,旨在提高电力设计企业设计效率,使得设计人员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软件工程项目设计过程,首先提出了发电系统电流互感器选择的现实情况,对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本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和软件开发的最终目标。然后对软件开发和实施过程采用的开发平台和编码语言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后,从软件的功能、维护、移植等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开发平台为Visual studio2012,采用VB语言编写。然后明确软件设计目标和可行性后,重点从设计流程、规程规范、设计导则、业务实例等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并根据统计了工程应用中需要进行选择计算的参数,最终归纳为以下七种类型的功能模块: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VA容量估算、发电机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低厂变电流速断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计算、电动机电流速断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计算、P类电流互感器稳态性能校验、TP类电流互感器暂态性能校验。本文通过编码实现了这些功能模块,并通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本软件能够正确运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了电力工程中发电机、变压器、厂用电系统等重要设施的保护验证;针对电流互感器在不同保护使用下对其变比、准确限值系数、容量、性能提供建议参数验证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及工程需要,并能根据输入数据变化实时输出计算报告,达到提高专业设计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侯昆峰[2](2018)在《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客户对机电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而传统的机电产品设计方法不能够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此外由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产品应具有一定的绿色性能。因此研究产品绿色模块设计理论和模块化平台系统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绿色模块化设计基本理论,研究了基于进化算法的绿色模块划分方法、面向绿色模块化产品重设计方法和绿色模块化系统开发。针对传统模块化设计方法中缺乏对绿色属性的考虑,提出了一种绿色模块化设计模型,阐述了组件生命周期属性、设计结构矩阵、层次分析法和最小描述长度基本理论知识。为提高产品模块划分的求解效率,采用成组遗传算法-免疫算法的混合算法实现双组份点胶机模块划分智能求解,算法对比实验表明采用混合算法搜索性能更好;并对绿色模块进行变化指数和传播指数分析,实现模块化产品平台的设计。基于绿色模块化设计进行产品重设计的研究不足,提出了面向绿色模块化产品重设计方法,分别对功能模块进行相似性和独立性分析识别重设计的零件,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优劣解距离法对原产品与重设计产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设计后的产品绿色综合性能更好。为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效率和缩短设计周期,从软件的角度进行开发了绿色模块化系统,具有产品模块规划、参数化设计、数据管理和自动装配功能。

魏为[3](2017)在《5D BIM技术在项目进度-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全球建筑业正朝着低能耗、低污染、信息化、全面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传统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BIM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针对国内建设项目在工程进度、成本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将5D BIM技术引入到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综合分析了5D BIM技术在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不同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效果和借助的相关软件,通过对项目进度和成本两大目标的关注,系统地阐述和分析了由3D BIM到5D BIM的三个应用阶段。通过结合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机场改扩建项目,建立该实际项目的5D BIM模型,使得工程各项资源动态管理、工程量实时动态查询、成本-进度跟踪以及优化资源分配等能够得以实现,完成了5D BIM模式下对项目施工进度的模拟和成本的控制。并将5D BIM技术与传统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无论是在进度跟踪、成本监控、资源管理优化还是进度-成本管理流程方面,5D BIM技术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是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对我国当前项目进度-成本管理控制的现状以及BIM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国内所使用的进度-成本管理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借助二维项目管理软件来进行管理的初级阶段,在进度-成本联合控制方面大多仅依靠挣值法来进行计算,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而实现进度-成本的偏差程度,很少能够三维立体地对整个项目进行管控,工程管理的可视化程度较低,效率较为低下。在这种大背景下,5D BIM技术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值得深入研究。2.对5D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状,对将5D BIM技术应用到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过程中的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为5D BIM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3.重点探究了5D BIM模型的构建和管理实现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5D BIM模型所需借助的软件,分析了建模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利用模型进行施工模拟、进度跟踪、成本监控、资源安排等项目管理过程。对3D BIM模型、施工进度文件和工程计价文件这三类信息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进行了阐述,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计算,实现施工资源信息共享,确定了5D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思路。4.通过利用相关工程资料,对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机场改扩建项目进行了5D BIM技术的实际应用模拟。建立了该项目的5D BIM模型,进一步检验了5D BIM模型的软件实现过程。同时利用该模型,进一步应用和探究了项目的施工进度跟踪、成本实时监控、资源使用及优化以及进度-成本联合控制分析,利用5D BIM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施工成本实现联合控制。通过结合实例,利用具体的实际项目的工程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对5D BIM技术的应用作了更加直观地阐释。5.对5D BIM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5D BIM技术在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机场改扩建项目中的应用,结合本人及其他专家学者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分析其他项目数据等方式,对5D BIM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李辉[4](2016)在《MEMS自动气象站远程数据处理、控制与可视化监测系统软件设计》文中指出自动气象站已成为当今气象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气象监测与预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自动气象站建设起步时间较晚,自主研发的气象传感器在精度上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MEMS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我国自研的自动气象站数量越来越多,检测精度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今自动气象站不仅在地方气象监测部门中使用,还应用于一些有气象监测需求的厂矿、农田、公路、企业等小范围观测场景。这两类应用场景在气象站类型、观测要素类型、台站管理方式、数据使用方法等多处均有所区别,前者可以与国家气象局联网,通过统一的规范将观测数据层层上传至国家气象中心,有专门的大型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进行统一观测和管理,后者则是在某个特定的区域网络内部署一定数量的气象台站,观测的气象数据也仅用于本地存储分析而无需上报给气象部门,显然,控制和管理这种局域网型的气象站,其数据中心的监测软件在功能上应当更加轻量和灵活,通常需要根据台站类型和实际需求专门编写。本文所研究的是一款可以满足区域型气象观测需求的、用于配套自研MS50U型五要素气象站和数据采集器硬件产品的自动气象站远程监测软件。软件基于微软MFC框架编写,可以运行在Windows XP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中,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通过串口或GPRS将多台气象站数据分组采集到中心计算机中,采集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气象数据存储至关系数据库中,并为用户提供数据查找和筛选可视化界面,筛选数据可以导出为Excel报表,查询时间与报表导出时间均保持在10秒/万行内;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可分别用于无人值守监控和台站调试;具有实时监控界面,支持用户以虚拟仪器的方式查看任何远端台站的实时数据等。论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根据软件功能指标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然后详细介绍了远程通信、数据处理与存储、参数配置、台站控制、实时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等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码,最后以论文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典型问题和困难为例,介绍了软件的测试和优化过程,并分析比较了性能优化前后的效果。软件通过与气象台站和数据采集器的多次联合调试、测试和优化后,现已实现设计指标中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可以作为MS50U型自动气象站设备的配套远程监测软件使用。软件的无人值守可靠通信、报表导出、实时监控界面等功能的实现思路对类似的工控类远程监测软件设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红梅[5](2015)在《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到实验室操作相应的实验设备完成对书本知识的验证或设计实践,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加和实验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使得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难以满足现代高校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实验、远程实验等新型的实验模式应运而生。进而在移动技术的平台上,一种全新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理念正兴起,突破实验室的局限,将实验延伸到学生所在的任何地方,是国内外各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平台由下位实验系统,服务器和Android客户端三部分组成,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能对下位实验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并通过实时视频观察实验操作的效果,还可以对实验相关的文档进行下载。在大专院校的核心实验如PLC实验、嵌入式等底层实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移动实验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主要包括C/S架构下两种协议的Socket通信程序的设计、视频采集传输程序的设计、数据库存储的设计,B/S架构下Tomcat环境的安装搭建及Web工程的编写与运行。还讨论了如何实现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包括界面设计、Socket通信设计、HTTP通信程序设计、视频接收显示程序的设计以及多线程文档下载程序的设计。该移动实验系统经调试,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该方式使实验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使实验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践新了全新的4A学习理念。该移动实验系统的设计在移动实验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为相关的移动实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玉标[6](2012)在《基于Web的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的信息化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将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而电子图书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环境下,本文选取了基于Web的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系统为研究目标,并开发出适应中职学校的系统,服务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本文通过对课题背景、国内外现状、以及相关理论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系统。该系统设计采用C/S和B/S的混合模式,由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和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两部分组成。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是运用Visual Basic与MySQL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实现了把电子书籍的格式统一为SWF格式,并获取到相应的缩略图。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是基于DedeCMS核心进行二次开发,采用了PHP和MySQL的技术,在该部分中包括了数据库的设计、代码的实现,界面的设计等。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应用测试与分析,并对本文的研究加以总结,未来的前景加以展望。

张宁[7](2010)在《蛋白质Beta折叠的分析与预测及生物信息工具开发》文中研究说明β折叠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之一,也是影响蛋白质结构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对β折叠结构的深入研究和精确预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蛋白质结构预测的准确率,并对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设计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重点对β折叠结构进行研究。研究使用来自PISCES服务器的一个数据集。在对数据进行前处理时,改造和完善了我们前期工作中构建的SheetsPair数据库,并将PISCES的数据集整合到SheetsPair数据库中,后续的研究就通过该数据库管理数据。对β折叠结构的研究,遵循从β股间氨基酸配对出发到β股肽链配对的路线。首先对β股间的氨基酸配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股间氨基酸配对不是随机的,而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明显的配对亲和倾向。基于统计结果,还分别得到了平行折叠、反平行折叠和总体β折叠的反映氨基酸配对偏好性的相对频率矩阵,这些矩阵成为我们后续研究的基础。分析还发现疏水作用和二硫键是影响氨基酸配对的两种主要因素,此外尚有其他因素(如周围环境)可能也影响氨基酸配对。平行折叠和反平行折叠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也不相同。然后基于计量多维尺度(MMDS)的方法,对氨基酸配对偏好性进行了分析。通过MMDS的方法,将相对频率矩阵中反映的氨基酸配对的主要特征以图形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在平行折叠、反平行折叠和总体β折叠的MMDS图中都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的氨基酸聚集“核心”,位于“核心”的氨基酸主要是疏水性较强的氨基酸,说明了疏水作用在β折叠结构中的重要性。通过MMDS分析,也发现了平行折叠和反平行折叠的氨基酸配对亲和性的差异,这为今后开发预测区分平行折叠和反平行折叠的算法打下了基础。基于MMDS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分层聚类的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对20种氨基酸聚类降维的方式:总体上将20种氨基酸聚为5类最优,而单独考察平行折叠时聚为6类最优,单独考察反平行折叠时聚为4类最优。在前面对β股间氨基酸配对分析的基础上,下面考察β股肽链的配对和排列。从直观上讲,β股的配对排列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确定配对关联,即确定组成β片层的各条β股的两两配对关系;(2)预测配对的两条β股的相对方向(平行或反平行);(3)确定配对的两条β股的相对位置。我们的研究就围绕这三个方面分别展开。首先重点考察了第(2)方面,即配对β股的相对方向(平行或反平行)。基于前面分析得到的氨基酸配对相对频率矩阵,分析了氨基酸配对与β股排列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股间氨基酸配对与β股的平行/反平行的排列方向具有十分显着的相关性,股间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在β折叠形成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确定上起到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环境因素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在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我们从这个结论出发,采用一种新的编码方式,并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开发了一种预测β折叠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比较高的预测准确率(86.89%的准确率和0.7126的Matthew系数值)。在第(1)方面,对β股配对关联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β折叠股配对关联较多地表现出一种邻近配对倾向(“先来先配”倾向)。在反平行折叠中,相邻β股的配对还有对氨基酸距离的较强偏好性;而在平行折叠中,这种偏好性较弱。在第(3)方面,发现组成β片层的β股肽链在两两配对排列时,其末端并不一定彼此对齐,而往往出现一定的“延伸末端”。通过对延伸末端的统计分析表明,配对部分的长度占延伸长度(延伸长度是配对部分长度与两端的延伸末端长度之和)的比例一般要超过25%,配对部分的长度占β折叠股长度的比例一般要超过40%。基于研究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的许多生物信息学研究经验,我们开发了一些软件或工具,可为包括β折叠在内的许多生物信息学研究带来便利。这些工具主要有:用于β折叠股间氨基酸配对可视化的StrandPairsViewer软件、用于生物大分子序列关系动态绘图和可视化分析的SRD软件、用于时间序列数据读取和展示的NRChart控件(ActiveX控件)、用于膜片钳数据前处理的PCDReader软件、用于长时程增强(LTP)实验数据文本转换的LTPConverter工具、用于日常生物信息通用纯文本处理的超级记事本软件等。其中对许多软件和工具都在其性能优化上做了大量工作(提高运行速度、减少占用内存等)。文中对软件的特点、主要功能、以及主要的程序设计技术、方法技巧等进行了介绍。

谢生锋[8](2009)在《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电力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抄表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抄表方式,自动抄表能减少抄表所需的人力、物力代价,为电力部门提供更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本文在对几种自动抄表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自动抄表中的方案。通过对ZigBee的网络结构和协议栈的详细介绍,同时结合实际应用的要求,设计了基于ZigBee的无线抄表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该系统既能实现自动抄取整点电量数据的功能,同时还能通过发送指令查看电能表的实时信息。系统采用网状结构的ZigBee网络和以太网组成混合网络,由采集终端、路由器、集中器、上位机软件、后台服务器、数据中心和Web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论文分别对集终端、路由器和集中器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其中在硬件设计时,采用AVR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IP-Link 1221-2264作为无线通信的ZigBee模块。系统用VB设计了上位机软件和后台服务器,上位机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和单片机之间的串口通信,同时把接收的串口数据经处理后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由后台服务器读取处理后,写入到数据中心,用ASP.NET语言设计了B/S结构的前台Web管理系统,是用户操作的前台界面,可以对电量数据进行查看与分析,同时还可以发送实时监控指令对集中器和采集终端进行控制。最后论文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王祥根[9](2009)在《自修改代码逆向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恶意代码(Malicious code,Malware)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恶意代码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对恶意代码造成的网络攻击的应急响应速度,我们必须对恶意代码做出快速有效的分析。恶意代码分析的目的是提取恶意代码执行时表现出的行为(runtimebehavior)、解析其意图及其实现机理,为恶意代码的检测和清除提供参考。而恶意代码作者为了对恶意代码进行保护,加大恶意代码分析的难度,往往通过加密、变形和加壳等多种技术手段隐藏自身代码特征,阻碍恶意代码机理分析和特征提取,躲避恶意代码检测。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有效解决针对受保护的恶意代码的分析问题。针对恶意代码分析与软件安全测评等业务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典型恶意代码软件保护关键技术以及恶意代码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深入研究了典型自修改代码(Self-Modifying Code,SMC)的实现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典型SMC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模拟器的逆向分析方法,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深入分析了典型SMC的实现机理,并初步建立了SMC模型。我们根据动态生成代码的生成方式、修改模式以及存储模式等因素,首次对SMC作了初步的分类和建模,为后续的SMC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模拟器的可执行文件中动态生成代码的识别与提取方法。本方法通过在模拟器中单步执行目标可执行文件,并通过截获虚拟系统执行指令,使用影子内存监控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内存写操作以及控制转移指令等信息,识别提取程序执行过程中动态释放到内存中并得到执行的代码,获取分析目标的数据信息。由于在硬件模拟器中对可执行文件进行动态分析,数据采集是通过模拟硬件实现,而不是将恶意代码放在真实的CPU上执行,因此对实际系统不造成任何影响。(3)提出了一种基于硬件模拟器的动态链接库中动态生成代码的识别与提取方法。本方法在模拟器中使用动态链接库加载程序引导加载动态链接库,设置单步执行标志,仅使目标动态链接库文件中的指令在模拟器中单步执行,通过触发动态链接库中入口点等函数的执行,并通过截获虚拟系统执行指令,使用影子内存监控动态链接库中代码执行过程中的内存写操作以及控制转移指令等信息,识别提取其执行过程中动态释放到内存中并得到执行的代码,获取分析目标的数据信息。(4)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文件重构的自修改代码分析方法。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SMC提出了相应的重构方法,即在不改变其代码行为的前提下将提取的动态生成代码恢复到原二进制文件中,生成完整的、可直接静态分析或运行的二进制文件。以此为基础,分析人员可利用传统分析方法对其进一步分析,提高了针对SMC的逆向分析能力。本方法原理简单,易实现,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不仅适用于可执行文件,而且适用于动态链接库。(5)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覆盖的多路径分析方法。基于代码覆盖的多路径分析方法重点解决了对循环代码的处理问题,通过标识判断条件节点,减少局部路径被重复遍历的次数,在保证分析效果的同时,提高分析系统的分析效率以及代码覆盖率。(6)设计实现了一套SMC逆向分析原型系统,完成了SMC分析的相关实验,对文中基于二进制文件重构的自修改代码逆向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分析效率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颜瑜[10](2009)在《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逐渐有了理财的动机和愿望,希望自己可以随时掌握家庭财务状况,因此有了对家庭财务进行管理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家庭理财软件,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程度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故而这些软件并不适合民族地区使用。这就有必要开发一款能满足民族地区家庭需要的财务管理软件。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且具有明确的用户群,市场前景是巨大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工具,Access 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在Windows XP平台下开发了一款单机版的家庭财务管理软件。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记录家庭的日常收支,管理家庭的各类资产,包括:储蓄、债券、股票、基金、各类家庭物品以及债权、债务等,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家庭资产进行全面的统计和汇总。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设置自动进行种类计算,形成各种报表和示图,从而使用户全面、直观、详细的了解家庭财务状况。系统的具体功能是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和统计。系统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后台数据库的支持,本系统根据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严格按照关系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数据库主要包括了14张表,8个视图以及其它一些对象。系统主要有八个功能模块:帐户管理、日常收支管理、家庭物品管理、证券投资管理、债权管理、债务管理、家庭资产查询统计和系统管理。每个模块中还分若干小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家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定制所需的功能模块,通过对各模块功能的使用,完成对家庭财务的管理。最后,对软件进行了测试,总结了本次开发的体会,并对系统的可改进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次设计的收获能够对以后的软件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动态链接方式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链接方式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造(论文提纲范文)

(1)发电系统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软件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工作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软件开发理论
    2.2 开发环境
        2.2.1 NET Framework开发平台
        2.2.2 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工具
    2.3 编程语言
        2.3.1 VS支持的编程语言及特点
        2.3.2 编程语言的优缺点对比和选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软件功能分析
        3.2.1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
        3.2.2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相关参数
        3.2.3 电力工程电流互感器饱和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3.2.4 电力工程电流互感器抗饱和的改进措施
        3.2.5 低压厂用变压器及高低压电动机对电流互感器选择的需求
        3.2.6 分析软件所需要设计的功能模块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4.1 界面设计
    4.2 系统逻辑结构
    4.3 代码编写的原则
    4.4 公共函数部分
        4.4.1 向上取整函数
        4.4.2 电压等级推荐值函数
        4.4.3 CT变比一次推荐值函数
        4.4.4 CT变比取值函数
        4.4.5 CT内阻取值函数
        4.4.6 VA取值函数
    4.5 模块1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VA容量估算的设计
        4.5.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5.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6 模块2发电机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的设计
        4.6.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6.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7 模块3变压器差动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的设计
        4.7.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7.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8 模块4低厂变电流速断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计算的设计
        4.8.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8.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9 模块5电动机电流速断保护电流互感器选择计算的设计
        4.9.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9.2 模块操作流程
    4.10 模块6P类电流互感器稳态性能校验的设计
        4.10.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10.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11 模块7TP类电流互感器暂态性能校验的设计
        4.11.1 模块功能综述及界面
        4.11.2 模块操作流程及核心代码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功能测试
    5.1 常规功能测试
        5.1.1 测试的目的
        5.1.2 测试方法
        5.1.3 检测结果
    5.2 工程实际测试
        5.2.1 测试目标
        5.2.2 结果正确性测试
        5.2.3 工程实例测试
    5.3 企业评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工程应用
    6.1 软件在国内工程中的应用
        6.1.1 某公司年产50万吨乙二醇项目输煤岛工程
        6.1.2 某市生活垃圾焚烧利用1X12MW项目
        6.1.3 某热电有限公司燃气分布式能源项目
        6.1.4 贵州二塘梅花山农业光伏电站工程
    6.2 软件在国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6.2.1 孟加拉波拉225MW联合循环电站
        6.2.2 印尼SULBAGUT-1(2x50MW)燃煤电站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发电厂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源程序清单
附录B: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计算机软件开发项目验收报告

(2)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绿色模块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模块化平台系统开发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产品绿色模块化设计理论
    2.1 模块化设计基本理论
    2.2 绿色模块化设计理论方法
    2.3 组件综合关系设计结构矩阵模型
    2.4 最小描述长度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进化算法的绿色模块划分方法
    3.1 遗传算法和免疫算法概念
    3.2 混合算法求解流程
    3.3 面向产品平台的绿色模块类型识别
    3.4 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4 面向绿色模块化产品重设计方法
    4.1 模块化设计环境属性
    4.2 相似度分析和独立性分析
    4.3 多属性决策评价法
    4.4 工程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绿色模块化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系统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5.2 模块化系统开发流程及功能
    5.3 模块化系统界面开发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5D BIM技术在项目进度-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进度-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BIM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状分析及问题提出
    1.4 BIM技术在进度-成本控制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BIM技术在项目进度-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性探讨
    2.1 项目进度-成本控制概论
        2.1.1 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2.1.2 进度-成本联合控制的实现过程
        2.1.3 进度-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2.2 5D BIM技术概述
        2.2.1 3D BIM模型
        2.2.2 导入进度信息的4D BIM模型
        2.2.3 导入成本信息的5D BIM模型
    2.3 5D BIM技术在进度-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2.3.1 应用过程及原理
        2.3.2 应用重难点分析
        2.3.3 BIM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5D BIM模型的软件实现过程
    3.1 5D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
        3.1.1 建立3D BIM模型
        3.1.2 建立4D BIM模型
        3.1.3 建立5D BIM模型
    3.2 基于5D BIM模型的进度-成本控制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BIM技术在湖南常德机场扩建项目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1.1 工程基础数据
        4.1.2 项目特色与挑战
    4.2 模型建立
        4.2.1 前期准备阶段
        4.2.2 3D模型建立阶段
        4.2.3 4D模型建立阶段
        4.2.4 5D模型建立阶段
    4.3 基于5D BIM的进度-成本分析
        4.3.1 施工进度跟踪
        4.3.2 成本实时监控
        4.3.3 资源使用情况及优化配置
        4.3.4 进度-成本联合控制
        4.3.5 其他
    4.4 应用效果分析
        4.4.1 施工进度的对比分析
        4.4.2 施工成本的对比分析
        4.4.3 进度-成本管理流程的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MEMS自动气象站远程数据处理、控制与可视化监测系统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指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设计指标
    1.4 课题关键点与难点分析
    1.5 论文组织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气象采集系统介绍
        2.1.1 气象采集系统一般定义
        2.1.2 气象采集系统硬件架构
    2.2 Windows桌面软件设计方法
        2.2.1 Windows编程特点
        2.2.2 Windows程序结构与嵌入式程序结构比较
        2.2.3 现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2.3 设计方案
        2.3.1 开发平台和工具的选择
        2.3.2 MFC简介
        2.3.3 MFC应用程序框架
        2.3.4 气象监测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通信设计
    3.1 RS485串口通信
        3.1.1 串口通信简介
        3.1.2 气象台站与监测中心串口通信物理连接方法
        3.1.3 多线程串口通讯库CnComm
        3.1.4 使用CnComm类库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3.2 基于GPRS的网络通信
        3.2.1 GPRS简介
        3.2.2 Windows的Socket网络编程模型
        3.2.3 软件网络通信功能实现
        3.2.4 无人值守通信:断线自动重连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存储设计
    4.1 数据处理
        4.1.1 数据处理类设计
        4.1.2 用户可见的模式:普通模式与调试模式
        4.1.3 串口方式下的数据处理模式
        4.1.4 GPRS网络方式下的数据处理模式
    4.2 数据库存储
        4.2.1 数据库接口简介
        4.2.2 数据记录集(Record Set)类
        4.2.3 实现数据存储功能
    4.3 报表导出
        4.3.1 数据导出至Excel的几种方法
        4.3.2 使用COM组件操作Excel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象站定制功能设计
    5.1 软件参数配置
    5.2 台站ID修改
    5.3 实时数据显示
    5.4 历史数据查询
        5.4.1 历史数据对话框与查询算法
        5.4.2 台站选择子对话框
        5.4.3 气象要素选择子对话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测试、优化与运行情况
    6.1 软件测试
        6.1.1 软件测试技术简介
        6.1.2 串口通信过程中的“数据截断”问题
        6.1.3 多线程操作MFC控件导致软件崩溃的问题
    6.2 软件优化
    6.3 软件运行情况
        6.3.1 软件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6.3.2 串口方式数据采集成功率
        6.3.3 GPRS方式数据采集成功率
        6.3.4 数据库数据查询时间
        6.3.5 气象数据报表导出时间
        6.3.6 软件实际运行情况与设计指标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1 软件主监控界面运行演示图
    附2 软件主界面类协作图(Collaboration Diagram)
    附3 总体依赖关系图(Assembly Dependencies)

(5)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总体设计
        1.3.1 系统方案的提出
        1.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1.4 本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基于PLC控制的闭环无级调速实验系统的设计
    2.1 基于PLC控制的闭环无级调速实验的设计
        2.1.1 基于PLC控制的闭环无级调速系统原理
        2.1.2 基于PLC控制的闭环无级调速系统实现
    2.2 基于MCGS的上位监控系统的设计
    2.3 基于DDE的MCGS与VB程序的通信设计
        2.3.1 MCGS对DDE的支持与实现
        2.3.2 VB对DDE的支持与实现
    2.4 基于VB Winsock控件的通信程序的设计
3 基于ARM的步进电机实验系统设计
    3.1 基于ARM的步进电机实验系统硬件设计
    3.2 基于ARM的步进电机实验系统的软件设计
        3.2.1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搭建与Linux系统移植
        3.2.2 步进电机实验软件程序的设计
4 移动实验系统服务器端的设计
    4.1 移动实验系统服务器端的总体设计
        4.1.1 Eclipse开发环境的搭建
        4.1.2 移动实验系统服务器端的技术实现
    4.2 实验操作功能的设计
        4.2.1 实验操作功能通信部分的设计
        4.2.2 数据库存储设计
        4.2.3 实验操作功能的实现
    4.3 视频监控功能的设计
        4.3.1 基于JMF的视频采集的实现
        4.3.3 视频传输的设计与实现
    4.4 实验相关文档下载功能的实现
        4.4.1 Tomcat的安装与配置
        4.4.2 Web工程建立与编写
5 Android客户端的设计
    5.1 Android系统概述
    5.2 客户端应用程序界面设计
    5.3 客户端应用程序功能实现
        5.3.1 客户端用户登录功能的设计
        5.3.2 客户端实验操作功能的设计
        5.3.3 客户端实时视频功能的设计
        5.3.4 客户端实验文档下载功能的设计
6 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调试
    6.1 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整体架构
    6.2 移动实验系统的功能调试
        6.2.1 用户登录功能的调试
        6.2.2 实验操作功能的调试
        6.2.3 实验文档下载功能的调试
        6.2.4 视频监控功能的调试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Web的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与开发的口的
    1.4 本文工作
    1.5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的应用技术与理论
    2.1 Web技术
        2.1.1 Web技术概述
        2.1.2 Web技术种类
    2.2 MySQL技术
    2.3 VB技术
    2.4 Web与数据库访问
    2.5 架构理论
第三章 系统需求的分析与总体的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3.2.1 系统的设计思想与体系结构
        3.2.2 系统的流程及功能设计
        3.2.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思想与框架结构
    3.3 系统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3.4 数据结构的设计
第四章 系统具体的实现设计
    4.1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实现
        4.1.1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界面及功能设计
        4.1.2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代码设计
    4.2 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的实现
        4.2.1 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的的界面及功能设计
        4.2.2 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的目录结构
第五章 系统应用的测试与分析
    5.1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功能测试
    5.2 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服务端系统的功能测试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瞻望
    6.1 本文研究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A 数据库表结构及功能
附录B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窗体代码
附录C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模块代码
附录D 电子书智能处理系统的类模块代码

(7)蛋白质Beta折叠的分析与预测及生物信息工具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蛋白质结构预测概述
        1.1.1 理论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必要性
        1.1.2 理论预测蛋白质结构的研究现状
        1.1.3 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力
    第二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简介
        1.2.1 β折叠结构
        1.2.2 β折叠结构中的股间氨基酸配对
    第三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研究概况
        1.3.1 β折叠结构氨基酸配对的研究现状
        1.3.2 β折叠股排列预测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β折叠二级结构研究的意义
    第五节 支持向量机简介
        1.5.1 支持向量机概述
        1.5.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1.5.3 支持向量机的应用
    第六节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关系
第一部分:β折叠结构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和配对规律的分析
    第二章 数据集和数据前处理
        第一节 数据集来源
        第二节 蛋白质结构数据的前处理和数据库构建
        2.2.1 蛋白质样本的筛选
        2.2.2 数据对象的定义
        2.2.3 股间氨基酸配对数据的提取
        2.2.4 β折叠股对数据的提取
        2.2.5 其他相关数据的提取
        2.2.6 各数据库表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不确定数据及处理方式举例
        2.3.1 样本筛选整体统计
        2.3.2 不确定数据举例
        2.3.3 关于不确定数据的小结
    第三章 β股间氨基酸配对的统计和偏好性分析
        第一节 氨基酸配对统计概述
        第二节 氨基酸配对频率的一阶统计
        3.2.1 统计方法和结果
        3.2.2 统计结果的讨论
        3.2.3 一阶统计小结
        第三节 氨基酸配对频率的二阶统计
        3.3.1 统计方法和结果
        3.3.2 氨基酸配对的整体分析
        3.3.3 氨基酸配对的偏好性分析
        3.3.4 平行和反平行折叠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比较
        3.3.5 二阶统计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维尺度的氨基酸配对偏好性分析
        第一节 多维尺度分析简介
        第二节 相对频率矩阵的转换和最小二次优化
        4.2.1 相对频率矩阵的转换
        4.2.2 距离矩阵的校正
        4.2.3 最小二次优化
        4.2.4 压力指数
        第三节 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和讨论
        4.3.1 压力指数结果
        4.3.2 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
        第四节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和层次聚类对20种氨基酸降维
        4.4.1 聚类方法
        4.4.2 分层聚类结果
        4.4.3 最优聚类
第二部分:β折叠股的相互作用分析和排列预测
    第五章 氨基酸配对与β股排列方向的关系
        第一节 β股排列研究概述
        第二节 β股对的特征提取
        5.2.1 有关数据集的说明
        5.2.2 β折叠股对的向量转换
        5.2.3 平均编码向量的计算
        5.2.4 使用平均编码向量对β折叠股对提取特征
        5.2.5 β折叠股对提取特征的小结和实例
        第三节 平行和反平行β股的特征分析
        5.3.1 支持向量机分类
        5.3.2 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结果
        5.3.3 随机分类的验证
        第四节 氨基酸配对在β股排列方向中的作用
    第六章 基于氨基酸配对偏好预测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
        第一节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意义和依据
        6.1.1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意义
        6.1.2 预测β股的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依据
        第二节 基于氨基酸配对偏好编码β股对
        6.2.1 平均氨基酸配对编码矩阵
        6.2.2 编码β股对的方法
        6.2.3 编码β股对的实例
        第三节 支持向量机的预测方法
        6.3.1 交叉检验
        6.3.2 评价指标
        第四节 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的预测结果
        6.4.1 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结果
        6.4.2 支持向量机与其他一些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测比较
        6.4.3 支持向量机对平衡样本集的预测结果
        第五节 对β股平行/反平行排列方向预测的小结
    第七章 β折叠股配对关联规律的探索
        第一节 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
        7.1.1 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概述
        7.1.2 有关配对关联的几个定义
        第二节 从β折叠距离考察β折叠股的配对关联规律
        7.2.1 β折叠距离的统计方法
        7.2.2 β折叠距离的统计结果
        第三节 相邻β折叠股配对关联的氨基酸距离分析
        第四节 不相邻β折叠股配对关联的间隔股片层系统同异分析
        7.4.1 BSD为2的间隔股的片层系统
        7.4.2 BSD为3的间隔股的片层系统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
    第八章 配对β折叠股延伸末端的统计
        第一节 配对延伸末端概述
        8.1.1 配对延伸末端和有关变量的定义
        8.1.2 配对相对位置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配对延伸末端的统计结果
第三部分: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的开发
    第九章 氨基酸配对可视化软件StrandPairsViewer的开发
        第一节 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开发概述
        第二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概述
        第三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第四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的主要特点
        9.4.1 β折叠数据的前处理
        9.4.2 用户数据集的管理
        9.4.3 β折叠的可视化
        9.4.4 简单的统计分析
        第五节 StrandPairsViewer软件小结
    第十章 生物大分子序列关系动态绘图软件SRD的开发
        第一节 转化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大分子的序列关系
        第二节 SRD软件采用的主要绘图算法
        10.2.1 表示序列关系的矩阵和无向图
        10.2.2 带分类的无向图
        10.2.3 后台数据库
        10.2.4 图形布局算法
        10.2.5 图形热区
        第三节 SRD软件的实现和特性简介
        10.3.1 SRD软件的实现平台
        10.3.2 SRD软件的性能
        10.3.3 SRD软件的特性简介
        10.3.4 SRD软件与其他同类软件的主要特性比较
        第四节 使用SRD软件分析序列关系的实例
        10.4.1 帮助探察人类艾滋病病毒(HIV)传播途径的线索
        10.4.2 考察不同物种间血红蛋白基因的序列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其他生物信息软件或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第一节 时间序列数据读取和展示工具NRChart控件的设计与实现
        11.1.1 神经信息学和时间序列数据
        11.1.2 NRChart控件的主要设计思想
        11.1.3 NRChart控件的使用实例
        第二节 膜片钳数据前处理软件PCDReader的开发
        11.2.1 膜片钳和膜片钳数据的前处理
        11.2.2 clsPulseData类模块的设计
        11.2.3 PCDReader软件的主要特点
        11.2.4 PCDReader软件的运行性能
        第三节 LTP文本数据转换小工具LTPConverter的开发
        第四节 通用纯文本处理软件超级记事本的开发
        11.4.1 超级记事本软件概述
        11.4.2 超级记事本软件设计的主要创新点
        11.4.3 超级记事本软件的使用举例
        第五节 VB中增强滚动条控件类模块的实现
        11.5.1 滚动条控件
        11.5.2 程序设计和主要技术
        11.5.3 接口和调用方法
        11.5.4 增强滚动条控件类模块的主要特点
    第十二章 结论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三节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电力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ZigBee 技术介绍
    2.1 ZigBee 技术概述
    2.2 ZigBee 网络结构
        2.2.1 ZigBee 设备类型
        2.2.2 ZigBee 网络拓扑结构
    2.3 ZigBee 协议栈结构和原理
        2.3.1 IEEE802.15.4 物理层
        2.3.2 IEEE802.15.4 MAC 层
        2.3.3 ZigBee 网络层
        2.3.4 ZigBee 应用层
    2.4 ZigBee 技术的应用
        2.4.1 ZigBee 技术在煤矿井下定位领域的应用
        2.4.2 ZigBee 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2.5 小结
3 无线抄表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
    3.2 系统架构
4 无线抄表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4.1 采集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4.1.1 ZigBee 模块的选型
        4.1.2 主处理器的选型
        4.1.3 采集终端电路设计
    4.2 路由器设计
        4.2.1 路由器电路设计
        4.2.2 ZigBee 模块路由算法
    4.3 集中器电路设计
        4.3.1 ATmega162_16AI 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2 ZigBee 模块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3 RS-232 电平转换电路设计
    4.4 小结
5 无线抄表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单片机程序
        5.1.1 ZigBee 模块配置
        5.1.2 嵌入式开发工具介绍
        5.1.3 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5.1.4 集中器软件设计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5.2.1 上位机软件开发工具及开发方法介绍
        5.2.2 上位机软件实现
    5.3 后台服务器软件设计
        5.3.1 后台服务器的实现方法
        5.3.2 后台服务器的程序实现
    5.4 Web 管理系统
        5.4.1 B/S 结构开发工具介绍
        5.4.2 系统实现
    5.5 小结
6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6.1 整点电量数据测试分析
    6.2 实时监控测试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9)自修改代码逆向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发展现状及安全问题
        1.1.2 恶意代码的危害
        1.1.3 恶意代码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 论文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前言
    2.2 恶意代码自保护方法
        2.2.1 恶意代码自保护方法分类
        2.2.2 反反编译技术
        2.2.3 反静态反汇编技术
        2.2.4 反调试器技术
        2.2.5 小结
    2.3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
        2.3.1 静态分析方法
        2.3.2 动态分析方法
        2.3.3 常用分析工具介绍
        2.3.4 动态污点分析
        2.3.5 自修改代码分析方法
        2.3.6 二进制文件重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修改代码实现机理研究
    3.1 前言
    3.2 自修改保护机制概述
        3.2.1 基本思路
        3.2.2 实现方法
        3.2.3 保护过程
    3.3 自修改代码执行过程
    3.4 自修改代码分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态生成代码的识别与提取
    4.1 前言
    4.2 可执行程序中动态生成代码的识别与提取
        4.2.1 基本原理
        4.2.2 具体步骤
    4.3 动态链接库中动态生成代码的识别与提取
        4.3.1 基本原理
        4.3.2 执行流程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修改代码二进制文件重构
    5.1 前言
    5.2 PE文件格式概述
        5.2.1 PE文件结构布局
        5.2.2 PE文件内存映射
        5.2.3 区块
        5.2.4 数据目录表
    5.3 PE文件空间扩展
        5.3.1 利用PE区块空隙
        5.3.2 添加一个新的区块
    5.4 虚拟地址与文件偏移地址转换
    5.5 代码填充
    5.6 "代码生成器"代码生成行为屏蔽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代码覆盖的多路径分析方法
    6.1 前言
    6.2 基于代码覆盖的多路径分析方法
        6.2.1 已遍历节点的标识
        6.2.2 对循环代码的处理
        6.2.3 多路径遍历
    6.3 原型系统与实验
        6.3.1 实验方案
        6.3.2 性能评价指标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前言
    7.2 原型系统实现
        7.2.1 系统框图
        7.2.2 文件类型判断
        7.2.3 单步执行
        7.2.4 指令截获
        7.2.5 影子内存
    7.3 实验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论文总结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介绍
    2.1 管理信息系统
        2.1.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2.2 数据库技术
    2.3 数据库访问技术
        2.3.1 开放式数据库互连
        2.3.2 数据访问对象
        2.3.3 远程数据对象
        2.3.4 ActiveX 数据对象
    2.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的概念
        3.1.2 需求分析的过程
    3.2 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概述
        3.2.1 系统的功能需求
        3.2.2 系统的性能需求
        3.2.3 用户层次结构
        3.2.4 数据流程图
    3.3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选择
        3.3.1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3.3.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4.2 系统功能结构图
    4.3 系统工作流程
第五章 家庭财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
        5.1.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5.1.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1.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第六章 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配置
    6.2 用户登录
    6.3 系统主界面
    6.4 管理员权限设置
    6.5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6.5.1 添加模块
        6.5.2 添加类模块
        6.5.3 连接数据库
        6.5.4 收支模块的实现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
    7.2 测试环境
    7.3 系统各功能模块地性能测试
        7.3.1 用户登陆验证测试
        7.3.2 用户权限测试
        7.3.3 收支模块的测试
第八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动态链接方式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发电系统电流互感器选择校验软件的设计及应用[D]. 郭云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机电产品绿色模块化设计方法与系统开发研究[D]. 侯昆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3]5D BIM技术在项目进度-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魏为. 湖南大学, 2017(01)
  • [4]MEMS自动气象站远程数据处理、控制与可视化监测系统软件设计[D]. 李辉. 东南大学, 2016(03)
  • [5]基于Android的移动实验系统的设计[D]. 王红梅. 西华大学, 2015(05)
  • [6]基于Web的中职学校电子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玉标. 兰州大学, 2012(04)
  • [7]蛋白质Beta折叠的分析与预测及生物信息工具开发[D]. 张宁. 南开大学, 2010(07)
  • [8]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电力抄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生锋. 河南理工大学, 2009(03)
  • [9]自修改代码逆向分析方法研究[D]. 王祥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0)
  • [10]民族地区家庭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颜瑜.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动态链接下基于VB的绿色软件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