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钟艺洁[1](2021)在《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文中指出伴随着中国城市不同阶段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原因导致城市环境景观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当城市景观逐渐失去活力时,便开始出现了在城市建设中被人们所遗留的、毫无秩序的、未能和周边环境系统联系的或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城市空间。在罗杰·特兰西克的论述中,这些都属于城市失落空间的范畴。为找出城市空间失落的原因并有效地进行改善,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方案设计法对新余市的“城市失落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以交互性景观设计策略为指导,探讨城市失落空间的优化策略,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类,将“人与人、人与景”的交互式体验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围绕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开展城市遗留背景下失落空间的研究。丰富交互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明确了交互性景观和失落空间的定义。并对失落空间的存在进行归因分析,认为人类价值取向的改变、交通要素破坏城市结构、城市前期规划不善导致传统空间性质丧失、缺少对人行为的关注是导致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主要原因。将城市失落空间类型划分为线性带状、不规则接缝和团状地块三类。提出针对城市失落空间景观的优化理论,为景观设计的优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案将新余市渝水区存在的城市失落空间划分为街道空间、铁路沿线空间、公园广场空间、滨水空间四个类型。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资料构建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下的城市失落空间优化策略,以“四层次五原则”作为本案的设计指导思想。研究人与景观之间在知觉、行为、情感、空间层次的交互体验,并以景观小品、高新技术辅助、景观照明为媒介,实现人与人、人与景、景与景之间的交互行为,最终达到人景共情的设计目的。选择新余市人民广场作为本论文的优化设计对象,运用建成环境评价分析方法(SEBE)中的问卷调查法和行为测量评价法两种方法对设计场地进行调研。在问卷调查中运用“SD法”对新余市人民广场环境质量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广场与周边环境整体联系度较好,但休息设施的完善程度、空间营造效果、植物种植效果、景观吸引程度、无障碍设计、满足交流需求等方面均低于综合平均值。运用行为测量评价法进行14天的长期式追踪后得到人群在广场中发生的行为动作以及各行为发生强度等数据。结合对新余市人民广场的实地现象调查,提出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下的广场失落片区优化设计实践。设计提出“三大愿景”的设计目标和“五大策略”的设计原则。汲取新余钢铁和新能源两大城市产业名片和绿色生态的美好愿景作为本项目设计文化和元素的延伸。基于受众群体的需求将广场景观进行功能分区设计,为交互性景观元素在广场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求重塑新余人民广场失落空间景观活力,展示景观的独特魅力,增强城市景观空间吸引力。

刘玥含[2](2021)在《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提升设计研究 ——以西安明城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国家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西安这座的古城也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一跃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一线城市之一。多年来,在西安的城市建设中,老旧城区逐渐被现代城市建设格局取代,现代城市景观风貌与传统城市风貌不断交织,碰撞出新的火花。色彩在感官上对人有最直接的影响,而城市景观色彩也会影响着整个城市整体的风格面貌,城市景观色彩是城市规划和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表达城市地域文化,传承城市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研究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实际上是旧城保护与改造并存现实背景下的另辟蹊径,有助于营造和谐丰富、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首先,笔者从旧城改造作为背景进行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和参考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和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建立和形成了对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基本认识;其次,从色彩学、色彩心理学、城市空间尺度等相关理论研究入手,对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初步构建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方法。随后,对西安明城区内已经进行过旧城改造和将要进行旧城改造的典型街区的城市景观色彩进行实地调研,对城市居民和场地使用者展开问卷调查,运用POE评价法对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针对问卷及色彩分析的结果导向和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总结西安明城区在旧城改造环境提升中的城市色彩优点和现状问题,科学分析西安明城区中的历史文化街区、现代居住性街区和现代商业街区三类的城市景观色彩关系。最后,针对三类街区现存问题提出在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原则和策略,并以具体街区为例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提升改造建议,并探讨设计策略可行性。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三类街区分析研究,探讨旧城改造背景下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和搭配的多种可能性,以期形成使用者视角中舒适的城市景观空间和美观且凸显城市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以期更好的指导旧城改造中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色彩设计。

娜布其[3](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研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如何编写基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以及对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提供课程资源。本文以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教材专题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研究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进行划分,即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等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微观分析,得出每一章节中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与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研究关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典型案例,得到相关案例设计启示,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现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提炼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三大策略:一,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三,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并依据上述案例分析启示与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四节教学设计。

刘颖[4](2021)在《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已经步入科技创新和科技竞争时代,中国也已经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核心发展战略。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全域性的自主创新示范区,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将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文化、城市等各个领域。为了推动创新发展,创意城市、创意产业园作为创新发展在空间上的载体形式在载体层面作出了根本性、对应性的对策,对其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既能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又能盘活原有的城市空间以及实现产业的跳跃式升级转换与功能上的延续。本文从旧工业建筑改造、创意产业园以及适应性的相关理论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旧工业建筑改造、创意产业园及适应性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在发展动态、历程、特点、趋势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与研究对比,发现了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进一步加深研究。本文运用适应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对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展开研究。首先,系统阐述深圳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以及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其次选取F518时尚创意园、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深圳设计产业园和2013文化创客园四个典型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调查问卷、自由访谈等调查方法针对四个园区在交通要素、空间环境要素、建筑要素、配套设施要素、自然景观要素和文化要素六个方面进行调查,将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yaahp、SPSS、Excel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四个园区在各要素评价方面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分析旧改类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特点、研究其发展问题、剖析其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延续性、多样性、真实性、艺术性的优化原则以及对其未来优化发展、提升发展、转型发展的方法论层面的优化建议,包括规划设计方面与实证方面的指引性建议,为未来旧改类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与发展特点给出一定的指引。并且对研究成果与创新点进行总结,提出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新思路,并探讨论文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李智茂[5](2020)在《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建设现状。通过对杭州市老城区内主要道路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老城区内道路立体绿化中应用的植物种类、绿化形式、种植频度及其观赏特性等。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适合的道路立体绿化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25个样点运用权重值结合样点打分加权计算的方法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分析道路立体绿化现存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最后,选取不同立地条件的立体绿化样点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内容和成果总结如下:(1)通过对杭州市老城区进行实地调研,统计得出立体绿化应用植物种类共有69种植物,乔木6种、灌木34种、草本19种、藤本7种、竹类2种,隶属于44个科,其中以蔷薇科、百合科、杜鹃花科和木犀科的植物为主。(2)道路立体绿化的应用形式包括墙面绿化、护栏绿化、廊架绿化、立体花箱、桥体绿化、坡面绿化6种类型。植物的应用频度方面,以桂花、女贞、月季、杜鹃、常春藤和麦冬应用频度最高。观赏性方面,观花和观叶植物的占有量相接近,观果植物运用数量较少。(3)从功能价值、观赏价值、生态效益和生态适应性四个方面选取12个评价因子建立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出的25个立体绿化样点景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为I级优秀的样点有3处、II级良好的样点有11处、III级中等的样点有8处、IV级差等的样点有3处,立体绿化样点质量大多处于中间水平。(4)总结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存的主要问题,根据建设现状和立体绿化构建原则,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丰富植物种类、结合道路功能、引进新的绿化技术、加强养护管理、控制时令花卉应用、统筹协调,长远规划以及政府制度支持。最后选取5处不同的道路立地条件的样点进行优化设计。

张泽豪[6](2020)在《共生关系下立体绿化在西安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多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西安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城市发展速度大幅提升,民众对于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强烈。在人们享受大城市智慧生活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愈加凸显。面对这些需求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的途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解决,高层住宅建筑与立体绿化的结合就是其中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立体绿化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查阅,对先验经典案例的分析解读,以及对西安市建筑立体绿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并梳理了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1)生态及社会效应不显着;(2)对人工养护依赖性大;(3)空间体验不佳;(4)植物状态不佳。继而从功能、空间、构件三个由大到小、逐一递进的层面分析了现状问题的成因。根据现状问题成因并结合西安市住宅建筑朝向、结构类型、屋顶类型几方面特点与要求的分析,对功能、空间、构件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解决与回应。本研究在理论层面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以及人类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的一般要求综合考量,遵从立体绿化与建筑互利共生的原则,并以需求为导向,以立体绿化生态系统功能需求及人类使用者需求为出发点,反推出适合建筑立体绿化发展的建筑体块、空间、构件的设计策略:(1)建筑体块设计时应预留能容纳多种类型立体绿化的空间;(2)应根据类型需求匹配围合方式与视线通廊;(3)与建筑构件结合的、逐级串联的雨水利用收集系统的介入;(4)屋顶、阳台、屋面电梯间、种植槽等构件的设计优化;(5)适合各类型的建筑立体绿化的植物配植建议等。共同组成了符合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较完整且系统化的共生关系下立体绿化在西安市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理论研究策略能够在推进理想人居环境新模式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设方法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欧阳松[7](2020)在《基于老年人行为的既有居住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地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在社区层面的美好生活需求愈发受到重视,对社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和空间环境品质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全民健身的兴起,使得参与室外活动的老年人群也不断增加,但既有社区中室外活动场地的供给仍然不足,其室外活动场地的步行可达性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本次研究以步行可达性为落脚点,突破社区行政边界,从地段层面对室外活动场地的可达性进行研究,旨在提升场地空间布局的精确度,促进场地的精细化配置。本文基于老年人视角,以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既有居住地段为例,对室外活动场地的可达性进行研究。首先,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劳动南路地段中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选取典型室外活动场地展开问卷调研与访谈,梳理老年人群的室外活动行为规律与模式。其次,研究基于Arc GIS操作平台,运用“网络分析法”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对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展开分析与评价。整体地段评价结果显示,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整体可达性一般,各类场地覆盖率较低,且可达性空间分布不均衡,各区域可达性差异明显;分类场地评价结果显示,居住区公园可达性一般,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和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可达性较差,各类场地数量较少,居住区公园和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第三,针对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的可达性评价结果,从总体布局、供需关系、出行路径、场地建设等方面对其可达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以可达性影响因素为纲领,以存在的可达性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室外活动行为特征和活动规律对场地可达性的影响,从室外活动场地的总体布局、场地与人口的供需匹配关系、老年人出行路径以及场地的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整体可达性优化策略;针对各类场地的典型活动特征,提出不同类型场地的优化提升重点策略;此外,回到劳动南路地段,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群室外活动行为特征与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的研究,从步行可达的角度探讨了居住地段室外活动场地的精细化配置模式,对既有居住地段中配套设施的评估方法与配置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研究还突破了社区行政边界,为整体居住地段层面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模式与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刘娟[8](2020)在《深圳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科技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城市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对能源的需求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展必然要占用城市周边的农田以及绿地。导致城市的绿化用地越来越紧张,人均绿地占有面积严重不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城市问题。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表示:在城市居民人均绿地面积超过60平方米后,方可营造出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的城市这样的背景下,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保证现有平面绿化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园林的要求,使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系。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很少。立体绿化在不直接占用土地的前提下,可在生态、景观、环保、节能等起到长远的综合效益,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展现园林绿化科技发展方向,为深圳“世界着名花城”宏大目标中添绿增彩。以深圳为例,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为立体绿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具有非常显着的价值和意义。深圳铁汉一方公司是铁汉上市公司专为立体绿化成立的控股子公司,依托总部在立体绿化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并致力成为一支改善人类生活、提高环境品质的责任型团队,构建全球建筑绿装行业领军企业。随着铁汉一方公司规模日益壮大,公司内部结构的不合理性日益凸显,产品单一,生产成本高,难收项目回款等问题不断呈现,为了使公司在经济发展常态下稳健发展,形成一种常态的运营模式,营销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参考大量详实的资料,全面分析铁汉一方立体绿化公司市场营销战略,重点研究铁汉一方立体绿化营销策略现状,归纳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以研究铁汉一方立体绿化的营销战略为蓝本,应用SWOT/PEST/4Ps等战略工具及其营销管理理论研究,详细分析顾客需求和立体绿化行业的发展趋势,对铁汉一方立体绿化未来的营销战略提出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全面的调研结果,为我国铁汉一方立体绿化的营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帮助中国的立体绿化工业立于世界立体绿化之林。

李静[9](2020)在《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道是城市文明的起源,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彰显魅力的组成部分。河道承担着排洪、调节气候、水资源涵养和生态的功能。滨水区也承载着景观和亲水功能,是城市中居住、交流、以及日常活动的高质量生境走廊。当前,全球都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通过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河道景观以及增加游憩价值来提升城市的标志形象,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入到城市周边的河道,来自于乡村、田野等清新的空气通过河流廊道输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河道景观,它不但能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居民的休闲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作为城市中难得的滨水空间是一条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本文以城市双修为背景,结合区域的特殊概况和当地的人文特点,制定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阶段性目标,将生态修复理念和景观设计手法相结合,文章分别从生态、游憩、景观、文化等多方面来对新河河道进行景观修复设计研究,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区域文化特色的河道景观廊道为总目标,把新河河道景观修复看作促进沣西新城水生态轴线的重要部分,使得河道景观不但能够反映城市水域空间的风景,更能彰显城市的魅力。在修复过程中,利用景观美学设计方法和作用对其河道景观区的基本设施做了具体的规划和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在突出生态的理念的同时紧扣乡土文化和植物景观的景观特征,营造生态、休闲及视觉形象良好的河道景观,塑造一个具有生态的、富有活力的新河河流廊道,给更多其他城市的河道景观修复建设提供参。

于蒙[10](2020)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群力新区早在2006年规划之初,就按照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居住新区,是松花江南岸惟一既与城市核心商业区紧密相联系同时又赋予现代化全新规划理念的城市新区,且具有极高的生态优势。在总体规划中将公园绿化景观与“寒地水乡”的建设思想置于核心位置。群力新区各公园自建设和使用至今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使用功能和辅助功能。同时,也日渐暴露出一些关键问题及缺陷,影响市民及游客的使用感受。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内的音乐公园在目前已建成的区域内10处公园中从占地面积、坐落位置、功能定位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且在近年来音乐公园的游客量呈井喷式的增长,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群力新区这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公园的调查研究,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音乐公园使用者的问卷调查(运用李克特量表进行结果统计)、访谈等,总结出音乐公园在设计及养护管理中发挥出的功能效果,总结游客满意度;同时也对公园自建设至养护中的见证者、管理者进行访谈,从使用者主观角度结合客观实际情况,总结分析调查结果。提出音乐公园在设计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有音乐主题文化内涵呈现和宣传不充分;道路、设施、雕塑老化和破损问题较为突出;文体游乐设施和文体活动专门区域缺乏;商服等消费型服务匮乏。结合群力新区音乐公园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其POE的因素有:自然区位环境、游客群体特征与行为特征、规划设计、养护和管理。最后提出优化改造设计和优化管理的具体改进策略,以期为群力新区音乐公园及其他公园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也为其他的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二、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当代发展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交互性景观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城市失落空间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田野调查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数据分析法
        1.4.5 方案设计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名词解释和理论阐释
    2.1 交互设计与失落空间理论概述
        2.1.1 交互设计概念
        2.1.2 交互性景观
        2.1.3 失落空间理论概述
        2.1.4 失落空间归因分析
    2.2 关于城市景观空间和城市失落空间的范围界定
        2.2.1 关于城市
        2.2.2 城市景观空间
        2.2.3 城市失落空间的类型及案例分析
    2.3 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优化理论
        2.3.1 图底理论
        2.3.2 场所理论
        2.3.3 空间环境行为
        2.3.4 用户体验
        2.3.5 设计美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余市主城区城市失落空间景观现状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新余市概况
        3.1.2 渝水区城区景观环境概况
    3.2 新余市主城区失落景观空间实例调研分析
        3.2.1 街道空间
        3.2.2 铁路沿线空间
        3.2.3 公园广场空间
        3.2.4 滨水空间
    3.3 新余城市失落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景观空间可识别性弱
        3.3.2 城市绿化设计不尽如人意
        3.3.3 景观体验感差
        3.3.4 景观空间类型单一
        3.3.5 城市文脉缺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城市失落空间策略研究
    4.1 交互性景观设计层次类型
        4.1.1 知觉层次的交互
        4.1.2 行为层次的交互
        4.1.3 情感层次的交互
        4.1.4 空间层次的交互
    4.2 交互性景观设计元素优化
        4.2.1 景观小品
        4.2.2 高新技术辅助
        4.2.3 景观照明
    4.3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中的优化原则
        4.3.1 运用以人为本原则体现人文关怀
        4.3.2 运用创新性原则推动景观发展
        4.3.3 运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响应国家号召
        4.3.4 运用预见性原则体现景观设计水平
        4.3.5 运用主从原则突出景观特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以新余市人民广场为例的城市失落空间景观优化实践
    5.1 实践项目综述
        5.1.1 项目区位
        5.1.2 项目基本情况
    5.2 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分析
        5.2.1 调研概述
        5.2.2 前期准备工作
        5.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2.4 行为测量评价法
    5.3 新余市人民广场现状调查
    5.4 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介入下的广场失落片区优化设计实践
        5.4.1 设计目标
        5.4.2 设计原则
        5.4.3 设计元素提取
        5.4.4 整体设计
        5.4.5 基于受众群体需求的交互性景观功能分区设计
        5.4.6 具体交互性景观元素设计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新余市人民广场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社会调查表
附录2:新余市人民广场环境质量评价表
附录3:实地调研中新余市失落景观空间主要植物名录
致谢

(2)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提升设计研究 ——以西安明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建设趋同
        1.1.2 城市景观色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3 色彩污染严重和缺乏人文关怀
        1.1.4 西安旧城改造中对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论文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对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4 研究的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论文研究方法
        1.5.2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阐释与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旧城改造
        2.1.2 城市景观色彩
    2.2 旧城改造相关理论研究
        2.2.1 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理论
        2.2.2 我国旧城改造案例探究
        2.2.3 旧城改造经验总结
    2.3 城市景观色彩基础理论
        2.3.1 色彩学
        2.3.2 色彩体系研究
        2.3.3 色彩心理学
        2.3.4 色彩地理学
        2.3.5 城市空间尺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分析
    3.1 城市景观色彩的影响因素
        3.1.1 自然因素
        3.1.2 人的感知因素
    3.2 城市景观色彩的空间载体
        3.2.1 建筑外立面
        3.2.2 公共设施与景观小品
        3.2.3 城市景观铺装
        3.2.4 植物绿化
    3.3 旧城改造中居民对景观色彩的需求分析
        3.3.1 安全舒适的体验
        3.3.2 视觉美观的体验
        3.3.3 空间感知与可识别性
        3.3.4 地域文化与精神追求
    3.4 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研究
        3.4.1 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3.4.2 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分析
        3.4.3 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安旧城改造中城市色彩景观分析研究
    4.1 西安城市景观色彩分析
        4.1.1 西安地理及环境因素分析
        4.1.2 西安历史文化与人文风俗分析
        4.1.3 西安建筑风格与城市色彩演变
        4.1.4 西安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4.2 调研背景
        4.2.1 调研背景
        4.2.2 调研方法
        4.2.3 调研范围
    4.3 公众色彩倾向调查
        4.3.1 公众城市色彩倾向问卷分析
        4.3.2 使用评价分析
    4.4 西安历史文化街区色彩调查研究——以西安安居巷为例
        4.4.1 场地概述
        4.4.2 街区色彩定位以及整体色彩分析
        4.4.3 街区景观色彩空间体验感分析
        4.4.4 街区景观色彩地域特色和精神文化分析
    4.5 西安生活性街道色彩调查研究——以东厅门至东羊市路段为例
        4.5.1 场地概述
        4.5.2 街道色彩定位以及整体色彩分析
        4.5.3 街区景观色彩空间体验感分析
        4.5.4 街区景观色彩地域特色和精神文化分析
    4.6 西安现代商业街区色彩调查研究——以西大街为例
        4.6.1 场地概述
        4.6.2 街道色彩定位以及整体色彩分析
        4.6.3 街区景观色彩空间体验感分析
        4.6.4 街道景观色彩地域特色和精神文化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5.1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原则
        5.1.1 层次丰富、总体和谐统一的原则
        5.1.2 因地制宜、色彩构成比例协调的原则
        5.1.3 区分类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5.1.4 保护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的原则
        5.1.5 以人为本、适应时代特征的原则
    5.2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城市景观色彩设计策略
        5.2.1 整体定位引导划分色彩区域
        5.2.2 重视城市景观色彩美观性与舒适性
        5.2.3 强调城市景观色彩空间体验感
        5.2.4 延续城市地域历史特色与精神归属
    5.3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色彩优化设计
        5.3.1 街区定位沉稳古朴
        5.3.2 街道空间整治与领域划分
        5.3.3 注重立面色彩连续性,增加美观度与舒适度
    5.4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现代居住性街区景观色彩优化设计
        5.4.1 街区定位暖雅舒适
        5.4.2 整饬更新老旧建筑
        5.4.3 重点色强调特殊空间
    5.5 西安明城区旧城改造中现代商业街区景观色彩优化设计
        5.5.1 街道定位盛唐风韵、方正大气
        5.5.2 整理招牌颜色,提升街道美观度
        5.5.3 种植彩色植物,点缀丰富街道
        5.5.4 增加鲜艳色彩,注入醒目色相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录二:西安城市景观色彩调查问卷
附录三:图表索引

(3)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1.人地协调观国际研究背景
        2.人地协调观国内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人地协调观研究
        2.国内人地协调观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人地协调观
        2.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地协调论
        3.可持续发展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二、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一)课程标准与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对应分析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分析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分析
        3.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分析
        4.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分析
    (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逐章内容分析
        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说明
        1.案例筛选
        2.案例分析目的
        3.案例分析视角
        4.案例分析方法
    (二)案例分析呈现
    (三)案例分析启示
        1.目标突出人地协调观,兼顾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人地协调观
        3.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表达要准确
        4.依据课标设计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水平
        5.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组成
        1.课标分析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方法与策略
        6.教学过程
        7.教学反思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示
        1.教学案例选择依据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3.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一)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阶段
    (二)教学案列实施反思与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汇总表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3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发展
        1.1.2 “文化立市”助推深圳创意产业发展
        1.1.3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
        2.1.2 旧工业建筑改造相关理论
        2.1.3 创意产业园相关理论
        2.1.4 适应性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2.3 适应性评价相关研究
        2.3.1 适应性评价的定义
        2.3.2 适应性评价的方法
        2.3.3 适应性评价的程序
        2.3.4 本文适应性评价程序
    2.4 本章小结
3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深圳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3.2 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3.2.1 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历程
        3.2.2 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3.2.3 深圳创意产业园发展特点
    3.3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3.3.1 深圳旧工业建筑改造现状
        3.3.2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3.3.3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发展条件
        3.3.4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分类方式
    3.4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典型案例实证研究
    4.1 案例选取与指标选取原则
        4.1.1 案例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集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4.3.1 分析方法
        4.3.2 评价体系权重计算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F518 时尚创意园园实证研究
        4.4.1 区位环境及概况
        4.4.2 受访者基本情况
        4.4.3 适应性评价分析
        4.4.4 访谈者结果分析
    4.5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实证研究
        4.5.1 区位环境及概况
        4.5.2 受访者基本情况
        4.5.3 适应性评价分析
        4.5.4 访谈者结果分析
    4.6 深圳设计产业园实证研究
        4.6.1 区位环境及概况
        4.6.2 受访者基本情况
        4.6.3 适应性评价分析
        4.6.4 访谈者结果分析
    4.7 2013 文化创客园实证研究
        4.7.1 区位环境及概况
        4.7.2 受访者基本情况
        4.7.3 适应性评价分析
        4.7.4 访谈者结果分析
    4.8 典型案例综合比较分析
        4.8.1 各要素比较分析
        4.8.2 总体方面比较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优化原则、优化建议与展望
    5.1 优化原则
    5.2 优化建议
        5.2.1 交通方面
        5.2.2 空间环境方面
        5.2.3 建筑方面
        5.2.4 配套设施方面
        5.2.5 自然景观方面
        5.2.6 文化方面
    5.3 结论与展望
        5.3.1 结论与创新
        5.3.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深圳创意产业园名录
附录 B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 C 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调查试问卷
附录 D 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E 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应用现状和植物资源
        1.3.2 杭州市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1.3.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提升建议
    1.4 国内外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4.1 国外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立体绿化研究进展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相关概念及应用形式
    2.1 城市立体绿化相关概念
        2.1.1 立体绿化的概念
        2.1.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
    2.2 城市道路立体绿化策略及应用形式
        2.2.1 道路两侧建筑
        2.2.2 道路绿地
        2.2.3 交通设施
        2.2.4 桥体立体绿化
        2.2.5 护坡绿化
    2.3 道路立体绿化的功能
        2.3.1 协助交通,提高效率
        2.3.2 改善环境,平衡生态
        2.3.2.1 净化空气
        2.3.2.2 降低噪声
        2.3.2.3 缓解热岛效应
        2.3.3 弘扬文化,体现精神
        2.3.4 美化环境,有益身心
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状调查及分析
    3.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水文
        3.1.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现状
    3.2 .调查地点选取
        3.2.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调查分类
        3.2.2 道路立体绿化样点选择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种类
        3.4.2 道路立体绿化应用形式
        3.4.2.1 墙面绿化
        3.4.2.2 护栏绿化
        3.4.2.3 廊架绿化
        3.4.2.4 立体花箱
        3.4.2.5 桥体绿化
        3.4.2.6 护坡绿化
        3.4.3 立体绿化样点调查结果
        3.4.3.1 道路绿化
        3.4.3.2 桥体绿化
        3.4.3.3 广场绿地
        3.4.4 立体绿化植物种类及应用频度
        3.4.5 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3.4.5.1 观花植物
        3.4.5.2 观叶植物
        3.4.5.3 观果植物
4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及分析
    4.1 评价对象、评价人员和评价方法
        4.1.1 评价对象
        4.1.2 评价方法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4 评价人员
    4.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模型
        4.2.1 评价指标选取
        4.2.2 评分标准等级划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4.2.3.1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4.2.3.2 权重值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4.2.3.3 指标权重计算
        4.2.3.4 综合权重值详细分析
    4.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景观综合调查结果分析
        4.3.1 景观评价单元分值计算方式
        4.3.2 景观评价单元等级划分
        4.3.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
5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5.1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存在的问题
        5.1.1 道路立体绿化体量较小
        5.1.2 部分植物种类应用频繁
        5.1.3 应用技术落后
        5.1.4 后期植物养护管理较差
        5.1.5 高架桥下植物配置未与道路走向相适配
        5.1.6 道路立体绿化建设缺乏城市整体规划
    5.2 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构建
        5.2.1 景观构建原则
        5.2.1.1 生态性原则
        5.2.1.2 经济性原则
        5.2.1.3 整体性原则
        5.2.1.4 美学性原则
        5.2.1.5 以人为本原则
        5.2.2 立体绿化植物配置
        5.2.2.1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5.2.2.2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
        5.2.2.3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搭配植物
    5.3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提升策略
        5.3.1 丰富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
        5.3.2 充分与道路功能相结合
        5.3.3 引进新的立体绿化技术
        5.3.4 加强长期有效地养护管理
        5.3.5 控制时令花卉的应用
        5.3.6 统筹协调,长远规划
        5.3.7 政府制度扶持
    5.4 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优化设计
        5.4.1 高架桥
        5.4.2 公交站台
        5.4.3 人行天桥
        5.4.4 分车绿带
        5.4.5 路侧绿地
6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6)共生关系下立体绿化在西安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问题提出的挑战
        1.1.2 西安市经济、人口及城市定位
        1.1.3 政策支持立体绿化但力度不足
        1.1.4 疫情导致的居家隔离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提出及阐释
        2.1.1 共生关系
        2.1.2 立体绿化
        2.1.3 共生关系下的建筑立体绿化
    2.2 共生关系下人类/建筑与立体绿化的相互作用
        2.2.1 生态效应
        2.2.2 社会效益
    2.3 西安市发展建筑立体绿化的基础条件
        2.3.1 西安市干湿状况
        2.3.2 西安市风环境
        2.3.3 西安市温度状况
        2.3.4 西安市气候特征总结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4.3 研究综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3.1 共生关系下屋顶绿化经典案例分析
        3.1.1 日本“ACROS”福冈
        3.1.2 设计原则与方法梳理
    3.2 共生关系下阳台绿化经典案例分析
        3.2.1 米兰垂直森林
        3.2.2 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
    3.3 共生关系下建筑整体立体绿化经典案例分析
        3.3.1 常州树立方
        3.3.2 设计原则与方法梳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西安市建筑立体绿化现状调研
    4.1 西安市建筑立体绿化背景概况
        4.1.1 主管部门及政策概况
        4.1.2 民众认知与态度
        4.1.3 实施现状
    4.2 西安市建筑绿化现状调研
        4.2.1 屋顶绿化实例
        4.2.2 阳台绿化实例—九座花园
        4.2.3 垂直绿化实例
    4.3 西安市建筑立体绿化实例小结
        4.3.1 对人工养护依赖性大
        4.3.2 生态及社会效应不明显
        4.3.3 空间感受不佳
        4.3.4 立体绿化植物状态不佳
第5章 西安市住宅建筑立体绿化现状问题分析
    5.1 西安市现状问题分层次分析
        5.1.1 养护问题分析
        5.1.2 生态及社会效应分析
        5.1.3 空间感受分析
        5.1.4 植物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5.2 功能层面问题分析
        5.2.1 景观功能未达标
        5.2.2 生态及社会效应实现状况不理想
        5.2.3 立体绿化生态系统功能受损
    5.3 空间层面问题分析
        5.3.1 建筑体块的影响
        5.3.2 建筑空间限定的影响
        5.3.3 空间异质性及其空间关联性分析
    5.4 构件层面问题分析
        5.4.1 屋面电梯间及机房的影响
        5.4.2 阳台布局的影响
        5.4.3 种植槽设计问题
        5.4.4 植物选择问题
        5.4.5 雨水收集系统的缺失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共生关系下西安住宅建筑与立体绿化结合设计策略
    6.1 西安市高层住宅建筑特点
        6.1.1 建筑朝向
        6.1.2 建筑结构类型
        6.1.3 屋顶类型
    6.2 基于功能策划的立体绿化与住宅建筑的共生设计
        6.2.1 满足景观功能
        6.2.2 促进发挥共生关系下的生态及社会效应
        6.2.3 保证立体绿化生态系统功能正常运转
    6.3 基于空间需求的立体绿化与住宅建筑的共生设计
        6.3.1 满足共生设计功能需求的体块生成策略
        6.3.2 满足共生设计功能需求的空间限定策略
        6.3.3 满足共生设计功能需求的空间异质性及关联性策略
    6.4 基于构件特征的立体绿化与住宅建筑的共生设计
        6.4.1 屋面电梯间与阶梯式屋顶的结合设计
        6.4.2 错动式/错层式布局的阳台设计
        6.4.3 可蓄水式种植槽设计
        6.4.4 不同尺寸种植槽的设计及匹配
        6.4.5 植物类型的选择及种植方式
        6.4.6 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以及对各模块的串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1 :西安市建筑立体绿化认知度调查问卷
附录2 :《西安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
附录3 :《屋顶绿化建议性指标》
附录4 :《植物材料平均荷载和种植荷载参考表》
附录5 :《基质理化性状要求》
附录6 :《植物基质厚度参考值》
附录7 :《植物材料平均荷载和种植荷载参考表》
附录8 :《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参考表》
附录9 :表目录
附录10 :图目录

(7)基于老年人行为的既有居住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地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建成环境之间矛盾突出
        1.1.2 社会背景: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增加,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1.1.3 行业背景:配套设施关注重点由服务半径转向步行可达性
        1.1.4 现实需求:全民健身的兴起加大了对室外活动场地的需求
        1.1.5 地方政策:西安市将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和休闲圈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可达性
        1.3.2 室外活动
        1.3.3 室外活动场地
        1.3.4 既有居住地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社区体育设施及场地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可达性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5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老年人行为特征及可达性理论研究
    2.1 老年人室外活动行为特征研究
        2.1.1 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变化
        2.1.2 老年人活动领域特征
        2.1.3 老年人活动类型特征
        2.1.4 老年人活动时段特征
        2.1.5 老年人活动时空特征
    2.2 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影响因素
        2.2.1 室外活动场地空间布局
        2.2.2 室外活动场地类型与建设水平
        2.2.3 老年人口居住分布
        2.2.4 社区步行交通网络连接形式
    2.3 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评价方法
        2.3.1 可达性应用领域
        2.3.2 可达性评价方法
        2.3.3 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评价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及老年人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3.1 室外活动场地及老年人使用现状调研设计
        3.1.1 选取典型地段
        3.1.2 拟定调研计划
        3.1.3 确定调研方法
    3.2 劳动南路地段基本概况
        3.2.1 社区构成概况
        3.2.2 人口构成概况
    3.3 劳动南路地段步行交通网络建设现状
        3.3.1 步行交通网络整体概况
        3.3.2 步行交通网络密度
        3.3.3 步行空间阻力
        3.3.4 步行交通网络连接形式
        3.3.5 步行交通网络现状总结
    3.4 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建设及使用现状
        3.4.1 室外活动场地整体概况
        3.4.2 居住区公园建设现状
        3.4.3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建设现状
        3.4.4 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现状
        3.4.5 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建设现状
        3.4.6 室外活动场地使用现状总结
    3.5 典型室外活动场地老年人群行为模式调研
        3.5.1 典型室外活动场地的选取
        3.5.2 环城西苑人群行为调研
        3.5.3 旭景名园活动中心人群行为调研
        3.5.4 草阳村与萃园小区运动场地人群行为调研
        3.5.5 羽源欣居活动场地人群行为调研
    3.6 老年人群室外活动行为规律与模式总结
        3.6.1 典型室外活动场地老年人群行为活动规律
        3.6.2 不同类型活动场地,老人的出行时长差异较大
        3.6.3 不同类型活动场地,老人的活动类型特征各异
        3.6.4 不同活动类型,其活动频率差异较大
        3.6.5 不同活动类型,对活动场地需求不同
        3.6.6 不同活动时段,其出行时长存在差别
        3.6.7 不同活动时段,其活动类型分异明显
    3.7 本章小结
4 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老年人可达性评价及问题研究
    4.1 构建室外活动场地网络分析平台及评价标准
        4.1.1 构建GIS数据库
        4.1.2 设定阻抗
        4.1.3 计算可达性
        4.1.4 可达性评价标准
    4.2 居住区公园可达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4.2.1 最优出行路径叠加
        4.2.2 可达性分布现状
        4.2.3 可达性时空分布特征
        4.2.4 可达性分析评价——居住区公园可达性一般
    4.3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可达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4.3.1 最优出行路径叠加
        4.3.2 可达性分布现状
        4.3.3 可达性时空分布特征
        4.3.4 可达性分析评价——室外综合健身场地可达性较差
    4.4 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可达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4.4.1 最优出行路径叠加
        4.4.2 可达性分布现状
        4.4.3 可达性时空分布特征
        4.4.4 可达性分析评价——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可达性较差
    4.5 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可达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4.5.1 最优出行路径叠加
        4.5.2 可达性分布现状
        4.5.3 可达性时空分布特征
        4.5.4 可达性分析评价——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可达性较差
    4.6 整体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分析与评价
        4.6.1 各类场地服务范围叠加
        4.6.2 各类场地可达性模糊叠加
        4.6.3 最近设施可达性分析
        4.6.4 整体场地可达性分布特征
        4.6.5 整体场地可达性评价——可达性一般
    4.7 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问题分析与总结
        4.7.1 室外活动场地整体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
        4.7.2 室外活动场地空间布局失衡,地区差异较大
        4.7.3 老年人口的分布与室外活动场地的供给呈现倒挂
        4.7.4 老年人出行路径不畅,交通行进成本较高
        4.7.5 室外活动场地开放程度不高,通行障碍较大
        4.7.6 室外活动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4.8 本章小结
5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既有居住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优化策略研究
    5.1 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优化思路
    5.2 室外活动场地总体布局优化策略
        5.2.1 增加室外活动场地配建数量
        5.2.2 均衡室外活动场地空间分布
    5.3 基于老年人口分布的室外活动场地供给策略
    5.4 老年人出行路径优化策略
        5.4.1 完善地段交通网络
        5.4.2 提升社区步行环境
        5.4.3 加强室外活动场地开放共享
    5.5 室外活动场地服务水平提升策略
        5.5.1 提升室外活动场地环境品质
        5.5.2 完善室外活动场地配套设施
        5.5.3 提高室外活动场地的适老性
    5.6 不同类型场地优化提升重点策略
        5.6.1 居住区公园——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5.6.2 室外综合健身场地——预留小型广场,突出场地公共性
        5.6.3 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扩大服务范围,增强场地公共性
        5.6.4 儿童老年人活动场地——增加场地数量,提升环境品质
    5.7 劳动南路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优化策略
        5.7.1 室外活动场地布局模式整合
        5.7.2 促进场地与人口的供需平衡
        5.7.3 构建便捷舒适的步行网络
        5.7.4 提升室外活动场地服务水平
    5.8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西关街道劳动南路地段老年人室外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社区调研统计表
致谢

(8)深圳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框架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立体绿化业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定义
        2.1.1 营销
        2.1.2 市场营销
    2.2 相关工具
        2.2.1 STP理论
        2.2.2 4P's理论
        2.2.3 PEST分析法
    2.3 绿化及立体绿化行业研究
第三章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的市场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基本情况
        3.1.3 公司战略
        3.1.4 品牌文化
    3.2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及其营销策略分析
        3.2.1 公司业务板块和客户分类
        3.2.2 技术应用和客户维护
        3.2.3 核心业务及其价格
    3.3 铁汉一方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3.1 政治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社会文化环境
        3.3.4 技术环境分析
    3.4 铁汉一方公司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3.4.1 技术团队
        3.4.2 资质荣誉和创新平台建设
        3.4.3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能力
        3.4.4 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能力强
    3.5 铁汉一方公司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5.3 机会分析
        3.5.4 威胁分析
    3.6 铁汉一方公司五力竞争能力分析
        3.6.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6.2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6.3 潜在对手威胁
        3.6.4 替代品的威胁
        3.6.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3.7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7.1 营销制度体系待完善
        3.7.2 营销渠道过于狭窄
        3.7.3 营销战略资金过于匮乏
        3.7.4 营销方式过于单一
        3.7.5 营销战略管理的重视度偏低
        3.7.6 营销队伍建设不足
    3.8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市场营销分析结论
第四章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营销的改进策略
    4.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
    4.2 组合营销策略
        4.2.1 产品策略
        4.2.2 价格策略
        4.2.3 渠道策略
        4.2.4 促销策略
        4.2.5 品牌推广策略
        4.2.6 成本保障策略
        4.2.7 服务提升策略
第五章 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加大投入产品研发力度
        5.1.1 强化营销资本的组合和管理
        5.1.2 重视业务设备和服务的升级
    5.2 完善营销信息系统
        5.2.1 引进先进的营销信息系统
        5.2.2 完善营销信息系统的各项信息及其服务内容
    5.3 加强营销团队的建设
        5.3.1 重构营销组织结构
        5.3.2 重视优秀品牌管理人员的引入和培育
    5.4 重视人才保障体系
        5.4.1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5.4.2 重视培训体系的建设
        5.4.3 强化新员工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问题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框架(图 1.1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河道景观修复设计概述及案例分析
    2.1. 概念阐释
    2.2. 河道景观修复的发展过程
        2.2.1.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理论发展状况
        2.2.2.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实践状况
    2.3. 研究课题的相关理论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河道景观修复的理论
        2.3.3. 河道景观设计
        2.3.4. 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的方法
    2.4. 国内河道景观修复设计的实例分析
        2.4.1. 沣河生态景观区南段景观实例分析
        2.4.2. 太平河河道中段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2.4.3. 海南屯昌吉安河河道生态修复设计
        2.4.4. 上海后滩湿地公园
    2.5. 案例总结
    2.6. 本章小结
3. 新河沣西新城段现状调研
    3.1. 新河沣西新城段背景
    3.2. 沣西新城段其他水系状况
    3.3. 新河及其周边河道防洪标准
    3.4. 道路交通
    3.5.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现状调研
        3.5.1. 研究范围及区段划分
        3.5.2. 区段1现状
        3.5.3. 区段2现状
        3.5.4. 区段3现状
        3.5.5. 区段4现状
        3.5.6. 区段5现状
    3.6. 新河沣西新城段问卷调查
        3.6.1. 调研问卷结果
    3.7. 新河段河道存在问题
        3.7.1. 不满足防洪安全
        3.7.2. 水体污染严重
        3.7.3. 河道丧失其生态功能
        3.7.4. 生境的破碎化
        3.7.5. 缺乏河道景观及亲水功能
    3.8. 交通道路网络连通性差
    3.9. 小结
4.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策略研究
    4.1. 新河景观修复设计目标
    4.2. 新河景观修复设计原则
    4.3. 新河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
        4.3.1. 防洪安全修复
        4.3.2. 水环境的改善
        4.3.3. 建立生物栖息空间
        4.3.4. 建立人工湿地
        4.3.5. 建设多功能生态护岸
        4.3.6. 植物多样性修复策略
    4.4. 新河段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4.4.1. 景观分区设计
        4.4.2. 水域景观设计
        4.4.3. 亲水空间的营造
        4.4.4. 道路交通设计
        4.4.5. 植物景观设计
        4.4.6. 环境配套设施设计
    4.5. 小结
5. 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实践研究
    5.1. 沣西新城上位规划及新河段景观修复设计范围
    5.2. 新河河道景观修复设计总规划
    5.3. 新河段生态修复的具体实施
        5.3.1. 提高防洪能力
        5.3.2. 恢复自然生态岸线
        5.3.3. 栖息地的建立
        5.3.4. 人工湿地的实施
    5.4. 新河段景观设计
        5.4.1. 景观功能分区分析图
        5.4.2. 景观结构分析图
        5.4.3. 设计总平面图
        5.4.4. 景观分区设计
        5.4.5.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
        5.4.6. 植物景观设计
        5.4.7. 专项设计
    5.5. 小结
6. 结论、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学术成果
    附录Ⅱ 图表目录
    附录Ⅲ 法规依据
    附录Ⅳ 调研问卷

(10)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2.1 群力新区公园发展现状
    2.2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公园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 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理论与应用实践
        2.3.1 使用状况评价(POE)的概念
        2.3.2 国内外POE发展概况
        2.3.3 POE的功能
        2.3.4 影响公园POE的要素
        2.3.5 POE 的操作方法
        2.3.6 POE 的评价程序
    2.4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引入POE评价法的可行性
    2.5 本章小结
3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的POE评价研究
    3.1 音乐公园概况研究
        3.1.1 音乐公园简介
        3.1.2 音乐公园管理现状
    3.2 对音乐公园实地踏查及对游人现场观察结果与分析
        3.2.1 音乐长廊及其周边
        3.2.2 上江街出入口节点
        3.2.3 三环一侧出入口节点
        3.2.4 健身跑道沿线
        3.2.5 五鼓丰登节点
    3.3 问卷调查及分析
        3.3.1 问卷设计和发放
        3.3.2 游客基本情况分析
        3.3.3 游客来园情况分析
        3.3.4 游客对音乐公园景观要素使用状况分析
    3.4 对游客及公园工作人员的实地访谈结果分析
        3.4.1 代表性受访者访谈内容
        3.4.2 访谈结果小结
    3.5 音乐公园的POE综合评价
        3.5.1 音乐公园区位评价
        3.5.2 音乐公园功能布局评价
        3.5.3 音乐公园景观要素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音乐公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POE的因素分析
    4.1 音乐公园存在的问题归纳
        4.1.1 音乐主题文化内涵呈现和宣传不充分
        4.1.2 道路、设施、雕塑老化和破损问题较为突出
        4.1.3 文体游乐设施和文体活动专门区域缺乏
        4.1.4 商服等消费型服务匮乏
        4.1.5 护管理不够到位
    4.2 影响音乐公园POE的综合因素分析
        4.2.1 自然区位环境
        4.2.2 游客群体特征与行为特征
        4.2.3 规划设计
        4.2.4 养护和管理
    4.3 本章小结
5 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优化策略
    5.1 优化改造设计
        5.1.1 丰富完善文体设施,增强实用性
        5.1.2 增强实用性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增强使用效率
        5.1.3 增加智能设施使用,增强时代感
    5.2 优化养护管理
        5.2.1 增强音乐主题的打造,增强科普教育性
        5.2.2 提升基础设施维护管理标准
        5.2.3 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5.2.4 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支持
    5.3 本章小结
6 讨论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四、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交互性景观设计理念在城市失落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余市景观为例[D]. 钟艺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旧城改造中的城市景观色彩提升设计研究 ——以西安明城区为例[D]. 刘玥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D]. 娜布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深圳旧改类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研究[D]. 刘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杭州市老城区道路立体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D]. 李智茂.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8)
  • [6]共生关系下立体绿化在西安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多案例分析[D]. 张泽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老年人行为的既有居住地段室外活动场地可达性研究 ——以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地段为例[D]. 欧阳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深圳铁汉一方公司立体绿化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娟. 兰州大学, 2020(01)
  • [9]西安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景观修复设计研究[D]. 李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音乐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于蒙.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浅谈城市单位绿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