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媒体的产业化经营

论广播媒体的产业化经营

一、论广播媒体产业化经营(论文文献综述)

庞丹阳[1](2020)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创新研究》文中认为广播,是有声语言的艺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广义的广播文化节目包括所有由我国自主创新的广播文化节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月发布的《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本文分析的是狭义的广播原创文化节目,特指2010年以来由我国广播媒体自主创新、把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广播文化节目形态有机结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广播文化节目。本论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创新研究出发,探讨广播文化节目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本呈现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发展机遇与困境,梳理出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形态创新、渠道创新等方方面面,从融合的角度进行再思考,传统广播有突围的责任,而文化节目就是突围的路径。近年来,原创真人秀电视节目通过电视重构、激活文化记忆,实现了媒体公共文化服务价值、重塑文化自信的战略要求。广播文化节目也呼应文化供给侧改革,肩负起引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张申,为国家文化大发展构建一个有声文化环境。论文主要有三个研究目的:第一,系统地纵向梳理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发展历程,分析广播文化节目在不同融合阶段的发展态势;第二,通过分析比对、深入调查近十年来国内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在业界、学界对广播文化节目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广播文化节目创新的新形态、新方向;第三,在媒体融合语境下,从再造生产流程、融合分发策略、人才梯队建设等多个角度提供思考路径。论文的研究主体包含导论(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发展现状,列举各城市典型个例,包括拥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扬州,探讨扬州广播的文化节目,研究媒体融合语境中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革新与探索,这一部分从城市电台的定位、内容、形态、渠道、管理多方面展开进行重点论述;接下来的两部分分别是启示和问题,分别总结经验和对策,是对本论文的重点展开,也是论题结论部分;最后部分是总结和展望。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以及实证调研法。其中个案分析法主要着重分析城市广播的广播文化节目,对多个城市广播的节目内容进行监听、记录和分析,对城市广电两微一端、线上线下的广播融合传播进行观察、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媒体融合对广播文化节目的影响以及目前暴露的问题。当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诉求影响着广播的未来,如何在文化节目中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传播效果最优化?从媒体融合的角度进行再思考依然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正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如何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转型、创新?广播人身处的体制机制怎样拥抱媒体融合?怎样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用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广播文化节目是传统广播人发力的方向,也将成为融合之路上的突破口。只有体现中华文化精神,集思想性、艺术性、可听性、推广性于一体的优秀公共产品,才能助推广播高质量发展,真正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

王春美[2](2019)在《国内广播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认为自1979年至今,中国广播产业的经营探索走过了40年的历程。本研究从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广播事业的起点出发,结合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和广播改革进程,通过对中国广播经营轨迹的分阶段梳理,总结我国广播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业态分布与内在结构,剖析广播产业的矛盾冲突和未来走向。

王春美,黄升民[3](2019)在《我国广播多元化经营的演进轨迹与内在逻辑》文中提出从开展信息经营、兴办三产公司到发展声讯业务、培育节目市场、实施品牌经营、跨界异业探索,再到成立投融资平台、开展版权购销、推进广播购物,广播多元化经营业态随着技术、环境的变化不断演进迭代,其中有多年延续的业务形态,也有昙花一现的实践探索,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媒介产业运营路线图。文章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数十家电台产业经营实践的综合考察,全面梳理广播媒体的多元化经营业态的变化,以此探析媒介产业化的演进轨迹及其内在规律。

严国兴[4](2016)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研究 ——以广西地方电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其绩效管理现状,结合绩效管理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媒体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人情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等标准化程度偏低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借鉴管理学、经济学理论,按照PDCA循环和标准化流程,从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考核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绩效考核体系、流程的标准化设计思路,进而得到解决相应问题的标准化设计方案、对策。从地方性广播媒体实际出发,针对媒体内部机构考核,运用平衡计分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构建出符合广播媒体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的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化设计路径,通过层次分析方法(AHP)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了标准化权重设计,并以代表性地方广播媒体为例,进行了实例论证。希望通过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实操性强的地方性广播媒体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广播媒体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广播事业发展。

肖志涛[5](2016)在《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广播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优势与劣势均被放大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具体经营实践上,我国广播界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的系统性认识和研究都显不足。本研究立足于媒介融合视角下中国广播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引入媒介生态学、战略管理学和媒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模型,全面细致地剖析了中国广播在当前媒介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竞争潜力,比较系统地揭示了中国广播当前的结构性战略竞争地位。本研究归纳总结了当前中国广播界普遍通行的MFD战略范式,提出了战略制定、选择和实施的流程和步骤,提出了新的重点集中、差异化和品牌建设等广播基本竞争战略,对旧战略中可以改进、拓展的方面,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未来中国广播战略发展的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提出了以平台发展为根本,以“RAUDIO”产品为串联,注重“COPYRIHGT”版权开发与利用的战略发展新路径。本研究首次提出了适应于融合背景的中国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为中国广播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绩效评估难题提出了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外部框架设计、内部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构建等环节的阐释,表明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路演,对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彭雪[6](2016)在《新媒体时代广播产业升级研究 ——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广播媒体是最早出现的有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分支,广播业在经历了从诞生到飞速发展期之后已进入成熟阶段。与备受瞩目的电视和网络媒体不同,广播媒体虽然依然拥有大量听众,但因其传播方式和覆盖范围的局限性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传统媒体近年来市场占有率及广告收入都出现明显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带来的新交互方式、耳目一新的内容形态和对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短时间内收获了大量用户和广告商。如何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抓住改革机遇、令传统广播重新焕发生机,运用资本的力量在产业化道路上越走越好,成为广播实践者们当下思考最多的问题。新媒体背景下,国内传统广播产业尤其是北京电台广播产业现阶段在体制、管理、人才、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这一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广播产业依存于广播媒体,依然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规范的广告管理以及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等竞争优势。因此,探索广播媒体产业升级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运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等理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广播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英美两国的传统广播产业升级策略基础上,围绕广播产业链、资本运营、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升级避免的误区等四大方面,为北京电台的产业升级以及国内广播媒体的产业升级提供有价值的思路。首先,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是传播模式的变化,新的内容传播和运营机制需要传统广播作出快速反应,抓住变化的根本进行运营思路调整和内部组织构架变革。其次,将新媒体平台从竞争对手转化为战略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新媒体需要大量的内容资源,优质内容成为各大新媒体平台争夺的焦点。北京电台在广播媒体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节目资源和名牌主持人,具备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和节目质量把控力,可作为新媒体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在声音内容的商业化运营和版权运营上实现新的突破。未来这将成为北京电台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新媒体平台覆盖全国的网络影响力和用户规模,对北京电台广播节目的全国传播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自建新媒体平台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强势新媒体平台的战略合作,实现自有节目的跨平台、全媒体传播,对北京电台品牌及产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本文关注广播产业对资本的运用。新媒体平台在社会资本的助力下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国家也在运用资本的力量帮助传统媒体实现新媒体转型。资本已成为当下媒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北京电台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运用自有资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资本运营尝试。与新媒体相比,北京电台对资本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资本的开放程度、对社会资本的吸纳和运用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

王大明,黄理俊[7](2016)在《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及产业化探索》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大背景,分析总结了广播媒体发展趋势,探讨了广播媒体融合变革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结合车载智能终端发展现状,提出了以抢占车载智能终端应用市场为突破口,实现广播媒体融合及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钟央[8](2015)在《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模式及其绩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给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人人都是公民记者,人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网络随即发布和获取第一手新闻资讯。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构,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传播效率大打折扣,乃至被“边缘化”。为求生存谋发展,自2007年开始,国内掀起了电视台与广播台“两台合并”浪潮,并开始了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尝试。然而,两台合并“形融而神未融”,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也不尽如意。电视新闻真正的全媒体融合迫在眉睫。必须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融合模式和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使真正融合后的电视新闻媒体以其权威性和专业性,更具迅捷的反应能力、高效的采编播效率、丰富的受众定制服务,长久的持续发展能力。为此,作者选择了本论文命题,旨在从学术视角对媒体融合这一社会前沿问题做一点引导性探索,从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层面为后续深化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为业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全文共分九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研究背景,进行文献综述,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论文的基础性工作,共三章。首先,对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包括媒体传播理论、产业融合理论、产业共生理论、合作及演化博弈理论等,勾勒出这些理论与本文研究课题之间的联系,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然后,对国内外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融合经验进行比较分析。这一工作得出相关启示:适度规模经营,快速与新媒体融合,在媒体融合中大胆创新。这些为后文研究提供参考。接下来,对我国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和动力机制进行剖析。包括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及困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及市场环境等。结合分析结论基于系统学理论,构建了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及模式构建基础。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共四章。首先,提出了电视与广播、报刊资源整合发展模式:所有权融合。这是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第一步。旨在探讨广电报如何进行实质性的全媒体融合。然后,提出了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的全媒体融合模式:合作联盟。是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第二步。当然,这两步并不是严格锁定的。在进行第一步融合的同时,各传统主流媒体已在尝试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为第二步的融合奠定基础。对这两步的融合,分别运用演化及合作博弈理论构建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表明,媒体融合最终能够实现“多赢”。第三,构建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媒体融合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无可借鉴的经验,论文主要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通过文献研读及实地调研,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权重法和乘积法等,构建了该指标体系。再以SMG为例,对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验证。第四,联系实际并结合论文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总结及展望。主要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方法层面,对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论文创新点如下:(1)探讨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模式。包括:电视与广播、报刊的所有权融合模式,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的合作联盟融合模式。它给出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真正一体化的管理和运作框架,以及未来与新兴媒体非产权融合的总体构架和运作框架。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为业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2)建立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演化博弈及合作博弈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演化博弈和合作博弈分析。包括电视与广播、报刊融合的演化博弈模型以及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媒体融合的合作博弈模型。通过重复博弈分析探讨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推动参与融合的媒介组织实现深度合作。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论基础。(3)构建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电视新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全媒体融合,有其必然的动力机制。基于系统学思路建立的动力机制模型,包括引力、推力和支持力三大子系统。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根本动力。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4)构建了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媒体融合之后的绩效评价尚无经验可鉴,该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尝试。为业界和研究者对其进一步探讨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王飞[9](2015)在《大众文化传播和广播媒体的产业化经营》文中认为资讯时代,媒体产业化步伐已悄然到来。面对电视、网络等各类新兴媒体改革创新的迅猛势头,作为传统文化产业的广播媒体,其产品主要是广播节目,收益来源于广告收入,单一经营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媒体竞争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产业化经营是广播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树立产业化理念。发展广播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源自个人创意或文化积累,运用知识产权的形式,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并且能提升相关生活质量的特定行业。"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形

王春美[10](2014)在《广播媒体产业经营变化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北京电台和中央电台的实践对比》文中认为广播媒体涉足产业经营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历史阶段传统媒体内生发展的必然产物。多年来,我国广播在多个业务领域积极布局,充分挖掘可经营性资源。本研究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产业经营实践为主线,对两家电台的产业历程、经营架构、发展思路、经营现状等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剖析原因,并立足广播产业经营的大环境,分析广播的核心资源及运营走向,结合当下广播媒体发展实际,提出产业化推进建议。

二、论广播媒体产业化经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广播媒体产业化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治背景
        1.1.2 科技背景
        1.1.3 文化背景
        1.1.4 行业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1 媒介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发展研究现状
        1.2.2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文化节目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学术意义
        1.3.3 应用价值
    1.4 研究对象和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个案分析法
        1.5.3 实地调研法
第2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发展机遇与困境
    2.1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机遇
        2.1.1 基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2.1.2 基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
        2.1.3 基于媒体融合的趋势和传统媒体的职责
    2.2 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发展困境
        2.2.1 节目创新理念滞后
        2.2.2 生产机制与媒体融合变革环境不相适应
        2.2.3 节目形态创新乏力
        2.2.4 节目融合传播渠道不畅
第3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理念创新
    3.1 宏观层面: 文艺政策引领广播文化节目创新发展
    3.2 中观层面: 行业变革,加强广播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3.2.1 深耕本土区域文化
        3.2.2 服务基层百姓受众
    3.3 微观层面:顺应媒介融合变革趋势,推动广播文化节目融媒体产品创新
        3.3.1 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3.3.2 吸引受众(用户)参与广播文化节目的生产传播
第4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机制创新
    4.1 融合生产机制创新
        4.1.1 推动制播分离
        4.1.2 做大产业市场
        4.1.3 实现资源整合
    4.2 主播生产机制创新
        4.2.1 主持人工作室
        4.2.2 主播网红化
        4.2.3 百姓主播化
    4.3 节目管理机制创新
        4.3.1 内容季播化
        4.3.2 媒资定制化
        4.3.3 听书版权化
第5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形态创新
    5.1 传统广播节目形态创新的三个阶段
        5.1.1 萌芽期——听书类节目网络走红
        5.1.2 繁荣期——依托节目打造文化品牌
        5.1.3 爆发期——节目形态多元化发展
    5.2 广播文化节目形态创新的方向
        5.2.1 广播音频化
        5.2.2 广播纪录片
        5.2.3 节目场景化
        5.2.4 微型广播剧
        5.2.5 活动常态化
第6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传播渠道创新
    6.1 借力平台,借船出海
        6.1.1 城市广播基于两微平台的探索
        6.1.2 广播文化节目转战移动客户端
    6.2 重塑渠道,“危”中寻“机”
        6.2.1 广播文化节目“适度可视”
        6.2.2 借鉴互联网音频的发展路径
第7章 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的总结和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内广播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广播事业的起点
二、1979年来中国广播产业化经营的探索进程
三、广播经营业态的分类与产业链结构分析
    (一) 广播经营业态的分类及广播市场构成
    (二) 广播产业链的内在结构
四、广播产业的现实问题与发展矛盾
    (一) 空间局限:市场总量狭小, 广告收入触顶“天花板”
    (二) 结构缺陷:收入模式单一, 不均衡现象突出
    (三) 体制冲突:维持尚可, 发展艰难
    (四) 市场封闭:开放程度不够, 经营策略还不灵活
五、音频产业链重构与传统广播发展路径的思考

(3)我国广播多元化经营的演进轨迹与内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开财源”的初步探索:信息经营的开展
二、从政府的怀抱扑向市场的海洋:第三产业兴办热潮
三、全面拓展经营空间:节目、频率、品牌、行业资源的多元开发
    1. 声讯业务开发
    2. 节目市场的培育
    3. 频率品牌资源运营
    4. 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经营
四、新型业态创建:单一广播业务向全媒体资源运营转变
    1. 传统业务向新业态转型
    2. 广播购物业务兴起
    3. 投融资业务的开展
    4. 音频版权购销与运营
    5. 有形物产与服务经营
五、结语:广播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逻辑与矛盾冲突

(4)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研究 ——以广西地方电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媒体绩效管理的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办法
第二章 绩效管理理论综述及在广播媒体中应用
    2.1 绩效管理的涵义与特点
    2.2 绩效考核在我国公共部门的运用
        2.2.1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
        2.2.2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2.2.3 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绩效考核差别
    2.4 广播媒体绩效考核的特点及方式
        2.4.1 广播媒体绩效考核的特点
        2.4.2 广播媒体绩效考核的难点
    2.5 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内涵
        2.5.1 标准化设计的涵义
        2.5.2 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
第三章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特性与绩效管理现状
    3.1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发展特性
        3.1.1 广播发展历程
        3.1.2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发展特点与形势
        3.1.3 地方广播媒体面临发展困境
        3.1.4 广西地方广播媒体现状与发展
    3.2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管理现状及分析
        3.2.1 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变革分析
        3.2.2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绩效考核调查情况(以广西省市级电台为例)
第四章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困境相关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绩效考核存在标准化困境问题表现
        4.1.1 绩效考核目标设定标准模糊
        4.1.2 绩效考核工具应用标准不一
        4.1.3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标准不足
        4.1.4 绩效考核流程缺乏标准应用
        4.1.5 绩效评价信息缺乏运用标准
    4.2 绩效考核标准化困境归因分析
        4.2.1 行业环境因素
        4.2.2 组织环境因素
        4.2.3 管理决策因素
        4.2.4 制度因素
        4.2.5 执行因素
    4.3 标准化困境影响分析
        4.3.1 阻碍业务发展
        4.3.2 造成内部管理失效
        4.3.3 不利于人力资源优化
        4.3.4 影响广播事业公益效益发挥
第五章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研究
    5.1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思路
        5.1.1 地区性广播媒体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5.1.2 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流程标准化设计
    5.3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化设计
        5.3.1 绩效考核目标标准化定位
        5.3.2 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化设计
        5.3.3 绩效考核工具标准化运用
        5.3.4 绩效考核流程标准化控制
        5.3.5 绩效评价信息标准化应用
    5.4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化设计
        5.4.1 标准化绩效考核指标构建原则
        5.4.2 绩效考核指标维度标准化框架分析
        5.4.3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指标分类设计
    5.5 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实例论证
        5.5.1 绩效考核标准化体系构建实例(以GX电台为例)
        5.5.2 绩效考核指标标准化设计实例(以GX电台为例)
        5.5.3 媒体融合背景下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效果评估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广播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和问题的提出
        1.1.1 广播发展研究的意义
        1.1.2 融合背景下广播战略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的逻辑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相关概念、工具的引入
        1.2.4 研究的框架结构
    1.3 研究目标与创新
        1.3.1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广播发展研究综述
        2.1.1 广播发展研究的历史阶段
        2.1.2 中国广播研究的历史脉络
    2.2 广播战略管理研究综述
        2.2.1 传媒战略管理理论
        2.2.2 中国广播战略研究现状
    2.3 小结: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中国广播发展现状和竞争力分析
    3.1 中国广播发展规模和传播特点
        3.1.1 中国广播发展历程和四级广播体系
        3.1.2 中国广播现有传播模式分析
        3.1.3 中国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3.2 中国广播综合竞争能力评估
        3.2.1 基于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中国广播营利能力测评
        3.2.2 基于受众媒介使用指数的中国广播市场占有能力测评
        3.2.3 基于受众需求的中国广播用户满足能力测评
    3.3 中国广播竞争潜力分析
        3.3.1 (E-I)FE竞争矩阵在广播竞争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3.3.2 基于EFE矩阵的中国广播PEST分析
        3.3.3 基于IFE矩阵的中国广播内部治理环境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融合背景下中国广播基本竞争战略构建
    4.1 中国广播基本战略制定的MFD范式
        4.1.1 M-广播战略愿景和使命的确立
        4.1.2 F-广播战略聚焦与战略选择
        4.1.3 D-广播战略目标分解
    4.2 基于新广播市场的重点集中战略
        4.2.1 重新定位广播收听市场
        4.2.2 重新确立频率重点发展方向
        4.2.3 集中力量打造黄金时段
    4.3 基于新受众需求的广播差异化战略
        4.3.1 类型细分区分不同兴趣的听众类型
        4.3.2 年龄细分区分不同年龄听众喜好
        4.3.3 性别细分区分不同性别听众收听习惯
        4.3.4 职业细分区分不同职业听众的内容需要
        4.3.5 民族宗教细分区分不同信仰听众收听的节目类型
    4.4 重塑广播媒介形象的广播品牌战略
        4.4.1 广播品牌的作用与价值
        4.4.2 广播品牌形象塑造的实现路径
        4.4.3 广播品牌塑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广播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构建
    5.1 P战略维度——搭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动态广播云平台
        5.1.1 树立以云平台为核心的融合发展意识
        5.1.2 强化广播制播全流程大数据支持
        5.1.3 保持云平台的动态开放性
        5.1.4 重建广播组织架构和制播流程
    5.2 R战略维度——积极推动广播内容产品化
        5.2.1 RAUDIO产品和产品理念
        5.2.2 RAUDIO产品的设计开发
    5.3 C战略维度——加快广播内容版权开发与利用
        5.3.1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维护重点与方向
        5.3.2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的动态博弈分析
        5.3.3 媒介融合过程中广播内容版权开发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战略模式下中国广播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
    6.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外部框架设计
        6.1.1 中国广播绩效主体特征
        6.1.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整体设计概念
    6.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内部系统构建
        6.2.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内部框架构建原则
        6.2.2 可量化考评TCQ三维模型的引入
    6.3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中评估指标的确立
        6.3.1 战略绩效指标的多级划分
        6.3.2 不可量化指标的认定
    6.4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
        6.4.1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原则
        6.4.2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步骤
        6.4.3 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举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成果
        7.1.1 确认中国广播战略竞争地位
        7.1.2 总结归纳MFD战略范式
        7.1.3 P-R-C高级融合战略模式的提出
        7.1.4 新广播战略绩效评估模型的提出
    7.2 研究的可拓展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6)新媒体时代广播产业升级研究 ——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产业及传媒产业的定义
    2.2 广播产业研究进展
3 国内广播媒体现状及挑战
    3.1 国内广播市场发展概况
        3.1.1 广播电台的特殊使命
        3.1.2 广播产业发展现状
    3.2 广播媒体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2.1 体制制约
        3.2.2 新媒体迅猛发展
        3.2.3 广告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3.2.4 人才匮乏
    3.3 北京电台产业发展现状
        3.3.1 优势分析
        3.3.2 存在问题
        3.3.3 现行变革策略
4 国外广播业发展的策略与启示
    4.1 美国广播业的发展特点
        4.1.1 运营模式高度商业化
        4.1.2 广告经营策略多样化
        4.1.3 新媒体平台投入力度大
    4.2 英国广播业的现状与发展
        4.2.1 英国广播业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
        4.2.2 广播收听正在“多平台化”
        4.2.3 BBC的媒体转型举措:内容与新技术并重
    4.3 对北京电台的启示
5 北京电台产业升级策略研究
    5.1 深耕广播产业链
        5.1.1 以内容为核心开展版权运营
        5.1.2 以媒体融合为契机实施平台战略
        5.1.3 以专业化为先导创新广告服务
        5.1.4 以新技术为旗帜优化增值服务
    5.2 资本运营提升产业竞争力
    5.3 激发体制活力
    5.4 广播产业升级避免的误区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模式及其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和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基础理论
2.1 媒体传播理论
    2.1.1 传媒的威权主义理论
    2.1.2 传媒的自由至上主义理论
    2.1.3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
    2.1.4 传媒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2.2 产业融合理论
    2.2.1 产业融合的内涵、类型及动力
    2.2.2 传媒产业融合的三种形式
2.3 产业共生理论
    2.3.1 产业共生理论内涵
    2.3.2 产业共生的特征
2.4 博弈理论
    2.4.1 合作博弈理论
    2.4.2 演化博弈理论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比较及启示
3.1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经验
    3.1.1 英国BBC的媒体融合经验
    3.1.2 美国媒介综合集团的媒体融合经验
    3.1.3 美国CNN的媒体融合的经验
    3.1.4 法国France 24电视台的媒体融合经验
    3.1.5 日本NHK电视台的媒体融合经验
    3.1.6 上海文广集团的媒体融合经验
3.2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比较
    3.2.1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相同点
    3.2.2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不同点
3.3 国内外电视新闻媒体融合的启示
    3.3.1 通过媒体融合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3.3.2 传统主流媒体快速与新媒体融合
    3.3.3 在媒体融合中大胆创新
本章小结 4 我国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及动力机制
4.1 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困境
    4.1.1 全媒体环境下我国广电新闻媒体的融合进程
    4.1.2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4.2 我国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分析
    4.2.1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
    4.2.2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内部环境
    4.2.3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
    4.2.4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的优化方向
4.3 我国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4.3.1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利益相关主体
    4.3.2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系统分析
    4.3.3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构建
4.4 媒体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及模式构建的基础
    4.4.1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
    4.4.2 基于动态演化过程的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的基础
本章小结 5 电视媒体与广播及报刊媒体的所有权融合模式
5.1 广电报媒体融合模式构建的原则、依据及思路
    5.1.1 构建原则
    5.1.2 构建依据
    5.1.3 构建目标
    5.1.4 构建思路
5.2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模式构建
    5.2.1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模式总框架
    5.2.2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模式的运作构架
5.3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的演化博弈模型及分析
    5.3.1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过程中的共生演化
    5.3.2 广电报媒体融合的决策
    5.3.3 广电报媒体融合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5.4 广电报媒体所有权融合后的自媒体引导能力建设
    5.4.1 提升互联网思维的新闻资讯自媒体传递能力
    5.4.2 提升新闻媒体的自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5.4.3 做好新闻媒体自媒体平台的舆情监测
    5.4.4 利用新闻媒体的自媒体平台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章小结 6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的合作联盟融合模式
6.1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模式构建原则、依据及思路
    6.1.1 构建原则
    6.1.2 构建依据
    6.1.3 构建目标
    6.1.4 构建思路
6.2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媒体合作联盟融合模式的构建
    6.2.1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合作联盟融合模式总框架
    6.2.2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模式的运作框架
6.3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合作博弈模型及分析
    6.3.1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合作博弈过程分析
    6.3.2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合作博弈模型构建及分析
6.4 广电报媒体集团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6.4.1 无激励约束机制
    6.4.2 引入激励约束机制
    6.4.3 博弈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7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绩效评价
7.1 基于BSC的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绩效分析
    7.1.1 BSC的核心思想
    7.1.2 BSC在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
    7.1.3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后共生演化运作绩效的四个层面
7.2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目标
    7.2.2 基于BSC四层面的绩效指标的筛选
    7.2.3 基于BSC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绩效指标体系确定
    7.2.4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的绩效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7.3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绩效评价案例及分析
    7.3.1 目标案例的绩效评价
    7.3.2 目标案例绩效分析
本章小结 8 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建设和完善媒体规制
8.2 变革和创新体制与机制
8.3 处理好媒体经营与新闻生产的关系
8.4 强化新闻媒体自律和职业伦理 9 总结及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第一轮) 附录二(第二轮) 附录三(第三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广播媒体产业经营变化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北京电台和中央电台的实践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电台与中央电台的产业经营实践
    (一)北京电台的产业化历程与现状
    (二)中央电台的产业化布局与拓展
二、比较分析:相同轨迹与不同特征
    (一)共性
    (二)不同
    (三)辩证看待“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
三、广播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四、广播产业发展推进建议
    (一)战略先行,确立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二)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多渠道开拓经营
    (四)立足传统优势,构建音频产业链条
    (五)强化市场意识,塑造产业品牌

四、论广播媒体产业化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广播文化节目创新研究[D]. 庞丹阳. 扬州大学, 2020(05)
  • [2]国内广播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J]. 王春美. 传媒观察, 2019(05)
  • [3]我国广播多元化经营的演进轨迹与内在逻辑[J]. 王春美,黄升民. 编辑之友, 2019(01)
  • [4]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广播媒体绩效考核标准化设计研究 ——以广西地方电台为例[D]. 严国兴. 广西大学, 2016(06)
  • [5]基于融合视角的中国广播发展战略研究[D]. 肖志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新媒体时代广播产业升级研究 ——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例[D]. 彭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1)
  • [7]广播媒体融合发展及产业化探索[J]. 王大明,黄理俊. 广播电视信息, 2016(04)
  • [8]电视新闻全媒体融合模式及其绩效评价[D]. 钟央. 武汉大学, 2015(01)
  • [9]大众文化传播和广播媒体的产业化经营[A]. 王飞. 学科建设与文化创意, 2015
  • [10]广播媒体产业经营变化及其现实启示——基于北京电台和中央电台的实践对比[J]. 王春美. 新闻界, 2014(22)

标签:;  ;  ;  ;  ;  

论广播媒体的产业化经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