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负荷控制

皮划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负荷控制

一、皮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负荷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露[1](2021)在《我国3名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体能训练研究》文中指出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至今,我国竞技体育的金牌总数呈下滑的趋势,而国家飞碟队在奥运夺金路上低谷了许久。国家体育总局面对当前严峻的局面,果断的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应对措施,一是引进世界着名的体能康复团队走向中国的各个竞技运动项目,二是加快培养我国专业的体能教练。这一期间,体能训练得到了国家强大的支持力度,各个国家队伍也尝到了加强体能训练带来的甜头。在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得到较好的改善、身体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身体机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运动员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为此飞碟队要想突破现状,就必须打破以往局面,加强体能训练实现金牌梦。本文以3名具备参加东京奥运会席位的女子飞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2周的体能训练,以探究备战期的体能训练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本文首先以FMS功能性测试、Y-balance平衡性测试为切入点,筛查3名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功能障碍,找出身体薄弱环节以及关节活动度存在的问题,并以10项基础体能测试数据和专项体能测试数据为依据。研究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两项功能测试结果,对3名运动员进行纠正性训练。第二步,根据3名运动员的十项基础体能测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第三步,研究分析12周的体能训练负荷变化的影响,探讨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术成绩的关系。在实施训练计划时主要根据专项技术教练的训练计划负荷安排,以及运动员当天训练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的反馈,会适当的对训练计划进行小幅度的调整,但总体进程方向不变,由此以来也是为了更科学的探索适合飞碟女子运动员发展的体能训练方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测试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身体功能障碍的问题,运动员伤病的主要部位,研究分析体能训练方案,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通过FMS测试、Y-balancec两种功能性测试,发现运动员主要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运动伤病有:肩峰撞击综合征;髋部灵活性不对称;腰椎间盘突出;踝关节活动受限;腕关节疼痛。飞碟运动员的伤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4大关节部位,肩部、腰椎部、踝关节部位、颈椎部位。(2)针对3名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成绩后,体能训练方案组合结构主要从五大训练模板进行整合安排,分别为上肢力量练习模板,下肢力量练习模板、躯干力量练习模板、稳定性练习模板、有氧练习模板。(3)优秀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共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提高阶段、保持阶段。体能训练负荷变化的整体特征,呈现出“阶梯式”和“山峰式”的变化。(4)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为:下肢力量训练和上肢力量训练采用闭链和开链相结合的练习形式;躯干力量训练和稳定性训练采用小负荷,多次数的非稳态训练和自由负重为主的练习形式;有氧训练多采用变阻器械训练的练习形式。

余银,高平[2](2020)在《皮划艇“专项能力强化型”微缩大周期水上训练负荷分布结构分析——基于微缩大周期与常规大周期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微缩与常规大周期的比较,分析皮划艇项目以"专项能力强化"为目标的微缩大周期水上训练分期设计特点及负荷结构特征。方法:以国家皮划艇队8名女子皮艇重点运动员为跟踪对象,对其12 w微缩大周期和23 w常规大周期的训练进行全程跟踪,完整采集了各级强度区间的训练负荷量、课程频次等数据,并对跟踪对象的专项成绩变化(500 m)进行了测试,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微缩大周期各阶段的二级划分不如常规大周期灵活,准备期比例可以小于竞赛期;"专项能力强化"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体现在坚持以有氧能力训练为重点,另一方面则是强调高强度、高乳酸性的混氧代谢能力训练;各级强度的分布结构在训练量上呈现为"金子塔型"结构形式,而在训练频次上则呈现为"W型"结构形式;微缩大周期负荷结构各阶段的变化与常规大周期明显区别,主要体现为以强化专项能力为目标,始终保持有氧能力与耐酸能力"并重"的强度分布结构,并在中后期加强速度能力的提升等。

马虎成[3](2020)在《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有氧供能能力以及混氧和无氧供能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马拉松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保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追踪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为研究对象,对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从赛前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负荷调控以及竞技状态调整等方面的训练学特点研究与分析。从而为其提高运动成绩探索有效路径,并为相关的马拉松教练员、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借鉴。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在2017、2018年先后参加了多次国内重大比赛且成果颇丰,取得的成绩包括6个冠军、1个亚军以及1个第四名。邱旺东个人的竞技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内普通高校学生运动员的顶尖水平。2.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共分为四个阶段8周的训练周期。其中过渡调整阶段为2周;恢复训练阶段为3周;强化训练阶段为2周;赛前调整阶段为1周。3.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的内容安排呈现如下特点:主要以场地和公路交叉训练为主线,其中过渡调整阶段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恢复训练阶段以有氧耐力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强化训练阶段以专项耐力训练和速度训练为主;赛前调整阶段以小负荷量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调整身体机能和竞技状态为主。4.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以持续训练法为主的16km—32km的长距离配速跑完成,根据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完成时间不等;间歇训练法以3km×4训练等,前两个要求9min20s最后一个9min10s完成;法特莱克法以1km+2km+3km+2km+1km训练等,要求1km/3min10s完成;并以以赛代练的训练方法完成全马一次,根据每个阶段周训练任务的不同,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不同。通过赛前8周的训练,完成训练任务。5.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的赛前训练期间的整体负荷变化呈现波浪式特征,训练量表现为由小到大,达到峰值后又逐渐减小,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呈相反态势。整个赛前训练阶段训练总跑量为1245km、平均周跑量为156km、单日最大负荷量为32km、周最大负荷量为196km、最小负荷量为95km,最高负荷强度为97%,最低负荷强度为60%。6.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在训练的时间安排上不同于专业运动员,在完成所制定的学业课程内容后进行训练,其中周内的训练时间灵活多变,周末正常进行。同时,影响邱旺东其赛前竞技状态的主要因素包括:训练内容安排的优化,运动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合理调控,心理状态调整和身体机能状态的保持,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安排以及参赛次数的控制。

郐明琦[4](2020)在《皮艇(静水)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阶段性测试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皮划艇队正值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时期,而我国在皮划艇项目上取得的成绩总是差强人意,纵观整个项目的比赛奖牌分布,欧洲国家在该项目上占据霸主地位。但近几年来,我国在该项目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证明我国在该项目中具有很大的夺金潜力。目的:为了让运动员在长期的、枯燥的系统训练中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为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训练质量,最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对运动员进行阶段性的、系统的专项运动能力测试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使用专项运动能力测试评估方案,帮助队伍在每次集训中筛选出能力突出和拥有巨大潜力的运动员,缩小集训人数;寻找专项能力突出的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分析运动员自身优点与不足,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为备赛阶段运动员的配艇安排提供帮助。方法:根据皮艇项目专项比赛特点,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身体机能特征,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专项能力测试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在皮艇专用测功仪上完成全部测试。以山东省皮划艇队14名皮艇队员为研究对象,男女各7人,在广西北海山东水上运动训练基地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采集运动员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无氧阈、肺通气量、测功仪功率以及测试前后运动员训练计划及阶段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次阶段测试指标的差异,并及时反馈给教练员,帮助教练员了解现阶段运动员各项指标状况,为下阶段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实践依据。结果:本次跟踪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14名皮艇运动员第一次进行测试评估后,根据测试评估结果调整下一周期的训练计划,在第二次测试中,运动员的专项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速度测试中,14名运动员在10秒内的输出功率有明显提高(男皮P=0.022,女皮P=0.016),30秒功率男皮P=0.028,女皮P=0.046,部分运动员表现出的功率值已经达到了优秀水平,表明经过这一阶段训练,运动员专项最大力量、爆发力得到强化,测试后血乳酸值的变化(男皮P=0.028,女皮P=0.014),反映出无氧供能系统动员速度和调动程度得到改善。耐力测试中,运动员在摄氧量、通气量和无氧阈方面有所提高,在最后的冲刺划测试中,运动员机体对负荷强度的适应性更强,在高乳酸的状态下肌肉做功能力增强,肌肉具有更高的耐酸性,有氧供能系统得到改善。研究发现,通过对运动队整体的测试水平进行分析,调整训练计划,可以有效提高队伍整体的竞技水平,通过此次测试运动员表现出来的情况,可以建立运动员个体的分析体系,在今后开展运动员机能评估做到有据可依。结论:训练过程中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取比赛胜利。本次测试方案设计合理,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氧能力和疲劳状态下的维持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基本涵盖了运动员在比赛时所涉及的各项身体机能指标。通过阶段性的专项能力测试评估,评定运动员现阶段所处的训练水平,找出能力上的不足和潜在优势,再与教练员沟通调整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升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并对未来运动员能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多次测试评估,发现冠军数据模型。从测试结果来看,经过冬训这一阶段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专项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距离国际标准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运动员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选材上,通过测试评估选拔有天赋的运动员,发现运动员的优势比赛距离进行项目分配。

赵文岭[5](2020)在《女子划艇十三运会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女子划艇队夺冠成员在2017年天津全运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总结高龄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结论:女划运动员在第一阶段以恢复、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为重点;第二阶段以巩固、提升有氧能力和强化水上专项能力进行训练实施。训练的总量趋势大体呈先增量后减量;越临近比赛,水上训练量逐步增加,陆上训练量逐渐减少。江西女划队以有氧训练为主,有氧训练所占的比列最高;水上抗阻训练比例和水上速度训练比例相当; SKM训练类型的训练比例最低,模拟比赛训练的比例仅高于SKM训练类型。陆上机能训练中大力量训练比例最高;力量耐力次之;陆上有氧训练再次之,其中,自身负重和核心训练是调节性训练,比例较低。此外,江西女划队特别注重运动员的机能恢复训练。

王馨[6](2019)在《烟台市青年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周期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为了阐明烟台市青年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周期性特征,本文采用了跟踪调查的方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了烟台市青年皮艇甲组和乙组运动员的赛前五周训练计划的统计分析,通过系统分析烟台青年皮划艇运动员赛前的节奏,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特征,得出结果显示:(1)比赛前烟台市青年皮艇甲组与乙组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均为5周,并且都分为三个小阶段。第一阶段:基本训练周,即第1-3周,为赛前导入性训练状态阶段;第二阶段:赛前训练周,即第4周,为培养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适应和调整状态阶段;第三阶段:比赛周,即第5周,为调整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阶段。(2)甲组与乙组运动员甲组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爆发力训练手段比乙组运动员多两种。在赛前特殊专项训练手段中,教练员为甲组与乙组运动员主要选择的训练手段为技术变频划、技术耐力划、比赛强度划等。(3)甲组与乙组运动员在比赛前的训练负荷内容和特征存在异同点。相同点:甲组运动员和乙组运动员的训练都基于专项训练,技术划训练侧重于比赛强度训练,展现训练与比赛的结合;两者都注重特殊专项肌肉力量训练和有氧技术的结合,体现了技术与力量的结合;两者都强调有氧恢复模式,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并在比赛前体现训练和恢复的结合。不同点:甲组运动员与乙组运动员在赛前力量训练的重点不同,甲组运动员以发展和提高快速力量和爆发力为主,乙组运动员以保持耐力力量为主,酌情提高快速力量与爆发力;在赛前专项训练中,两者的训练重点不同,教练员注重对甲组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训练,而注重乙组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训练。(4)在赛前甲组运动与乙组运动员的水上训练的节奏整体呈波浪状,两者都倾向于接近双波峰现象,并且甲组运动员的峰值负荷出现在整个赛前训练期的中间和后部,而乙组运动员的峰值负荷量出现在整体赛前训练期的前部和中部。比赛前甲组运动员训练的整体节奏为“中、小、大、中、小”,比赛前乙组运动员训练的整体节奏为“中、小、大、小、小”。(5)在赛前训练中,为甲组运动员安排了1个大负荷量、2个中负荷量、2个小负荷量训练周以及1个小负荷强度、2个中等负荷强度、2个大负荷强度,以中等和大强度训练负荷安排为主;为乙组运动员安排了1个大负荷量、1个中负荷量、3个小负荷量以及2个小负荷强度、2个中等负荷强度、1个大负荷强度,以小、中等强度训练负荷安排为主。结论为:(1)目前,烟台皮划艇队在准备省级比赛时通常分为三个小训练阶段(基础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一般以一周(比赛周)为调整赛前训练的安排时间,个人认为赛前中短期集训期间都可运用这三个阶段。(2)目前看来,烟台市青年皮艇甲组与乙组运动员赛前的素质训练手段和专项训练手段整体相似,呈现多样性。在快速力量、爆发力的训练手段上甲组与乙组运动员具有差异性,个人认为,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教练员在选择快速力量与爆发力的训练手段时,应增加相应的比例。(3)在青年皮艇运动员备战期间,赛前训练重点突出专项训练手段,体现技术、力量、比赛等特点的协调搭配。但是,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和个人身体机能的特征不同,力量素质训练和特殊专项训练的负荷调整应适当增加或减少。(4)甲组运动员与乙组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安排上具有差异性。在整个赛前训练的周期中,应把握整体的训练训练节奏,保证运动员的运动量负荷高峰期出现在赛前训练周期的中部,但是,在负荷量的比例安排上根据运动员运动项目不同的特征应有所不同。(5)烟台市青年皮艇甲组与乙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两组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手段和内容安排来看,各训练阶段的的负荷量等级的分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专项训练所占训练量的比例最大。在实施赛前训练计划时,重点发展有氧耐力训练,同时辅以无氧耐力及混氧能力训练。

贾忠龙[7](2019)在《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负荷特征及训练成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女子划艇项目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在世界各国都备受关注。国家体育总局非常重视女子划艇项目的发展,从各省市的划艇队伍中抽调优秀的女子划艇队员组建国家女子划艇队,并选拔优秀的教练员团队带队训练。在2020年奥运会上女子划艇静水项目新增了单人艇200m和双人艇500m的比赛,从距离来看,500m划艇项目的比赛较为侧重有氧能力,200m划艇项目比赛则侧重于运动员的有氧与无氧的混合供能能力。国家女子划艇队的运动员共11人,其中15-18岁的运动员有8人,18-20岁的运动员有3人。运动员年龄在15岁-2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16.9岁。运动员以青少年为主。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主要表现为专项技术不够成熟、肌肉力量需要提高和一般有氧耐力需要提高。冬训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肌肉力量和一般有氧耐力。本文运用跟踪测试法、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的训练内容、训练监控和水陆的测试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女子划艇项目的负荷特征及训练成效,为女子划艇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为:(1)经过研究得出:冬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冬训准备阶段,训练地点在湖北武汉,训练时间是3周;第二阶段为适应阶段,训练地点在云南丘北,训练时间是5周;第三阶段为专项提高阶段,训练地点在云南丘北,训练时间是12周;第四阶段为赛前提高阶段,训练地点在江苏南京,训练时间是4周。(2)在水上训练方面,将水上训练的内容分为基础耐力1、基础耐力2、混合耐力1、混合耐力2、速度训练和测试赛训练。以训练时间和训练距离为标准,分析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变化特征。(3)陆上训练方面,将陆上训练内容分为跑步、大力量训练1、大力量训练2、力量耐力训练、辅助性训练、测试训练和拉伸。同时以训练时间为标准,分析每个训练阶段的陆上训练内容变化特征。(4)训练监控方面,分为身体指标监控、身材能力测试和生理生化指标监控。根据整个冬训训练目标,来分析训练监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得出,国家女子划艇队的本次冬训中,完成了冬训的训练任务目标。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有氧耐力均有提高,而在后期女子划艇队通过比赛,更是反应了本次冬训训练目标的完成。(2)在水上训练负荷特征方面:总训练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训练强度逐渐提高,在第四阶段训练强度达到最高。训练内容上,基础耐力训练在整个水上训练过程中占主要方面,速度训练和混合耐力训练是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训练方法上,水上有氧能力的训练上主要是以低强度、长距离的持续训练法为主,随着冬训的进行,当速度训练增加时,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也逐渐增加,冬训的最后阶段比赛训练法增加较多。(3)在陆上训练负荷特征方面:总训练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三阶段达到最高;训练强度逐渐提高,并在第四阶段达到最高。训练内容上,跑步训练在整个陆上训练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大力量训练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力量耐力训练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第三阶段达到峰值,辅助性功能性训练呈“波浪型”变化趋势。在训练方法上,陆上有氧能力训练以跑步训练为主,在大力量训练上经常运用到金字塔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在冬训的力量耐力的训练上主要运用到间歇训练法,在辅助性功能训练上主要运用循环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4)整个冬训过程中运动员的体脂、体重呈持续下降趋势;运动员的100m划、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很大提高,水上2000m和陆上Cooper测试成绩有所下降;测试的内容显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监控的数据均在正常值之间,运动员的训练并未带来身体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反应了冬训期间的训练负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唐文昕[8](2019)在《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大赛阶段性训练模式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我国皮划艇教练员指导水平和我国皮划艇运动员运动能力,为实行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比较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杯和亚运会等不同阶段的训练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随队观察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对中国国家女子皮艇队16名队员进行了为期45周训练跟踪,目的是为找出两个训练周期之间训练模式中的特点,以及两任主教练训练理念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训练理念方面,备战世界杯周期主教练艾历克斯的训练理念,每堂训练课都需要保持一个高强度,大力量,高负荷。而备战亚运会周期主教练娜塔莎夫妇。他们的训练理念是多强度结合训练。(2)在训练强度方面,艾历克斯强调高强度,娜塔莎强调单次训练课加入多个不同强度的训练。(3)在训练方法方面,艾历克斯技术训练主要在水上。而娜塔莎主要在陆上。(4)在恢复手段方面,前期训练由于教练团队配置问题艾历克斯课后拉伸训练不充分,但这一现象在冬训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每晚执行教练值班以及体能康复团队帮助队员做好拉伸以及放松训练。(5)在比赛成绩方面,艾历克斯的训练模式和娜塔莎的训练模式都对我国运动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这两种训练模式都是有效的,拉近了我国女子皮艇与世界顶尖水平的距离。

侍锁成[9](2018)在《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过程的研究》文中认为女子划艇首次被列为奥运项目,正是我国女子划艇发展的良好契机。2017年是新奥运周期女子划艇项目的基础训练年,同时也是为2018年亚运会积累训练经验最重要的年度。因此,通过实地观察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过程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采用双周期安排。第一周期按照传统大周期训练备赛;第二周期采用板块周期训练备赛,各板块周期包括积累、转化和实现阶段。2.第一周期准备期以有氧耐力为主,兼顾少量专项和速度能力训练;比赛期进一步提高无氧耐力和专项能力以及速度能力的训练比重。板块周期保证有氧耐力训练比例,无氧耐力和专项能力以及速度能力训练达到最大。3.第一周期准备期负荷量呈渐进式递增,负荷强度相对不高;比赛期负荷量相对减少,负荷强度明显提高。第二周期各板块周期负荷节奏鲜明,积累阶段负荷量最大,转换和实现阶段负荷强度最大,赛前1-2周进行减量训练。4.2017年度三名运动员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最大值出现在准备期,进入赛事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而快速力量、速度耐力以及水上专项能力呈现不同程度渐增式上升,技术动作质量不断完善。

余银,胡亦海,高平,许志娟,郜卫峰,洪晓彬[10](2017)在《中国女子皮艇队7周“微缩大周期”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对中国女子皮艇队第17届亚运会赛前7周的"微缩大周期"训练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总结高水平运动队微缩大周期训练模式特征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结论:7周"微缩大周期"整体训练量呈现"前高后低"的"赛前减量"特点,但水上训练减量的时间点比陆上训练更加推迟;有氧能力训练量呈现"前高后低"以及逐渐增加训练课次而缩短单次课训练距离的特征;耐酸能力训练呈现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的趋势;速度能力训练量呈现逐渐上升再波浪下降的趋势;有氧能力、混氧能力和速度能力主要通过单人艇进行训练,耐酸能力主要是通过双人艇和四人艇来进行等。

二、皮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负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负荷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3名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体能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飞碟射击运动项目特征
        1.4.1.1 飞碟射击运动多向项目的技术动作特点
        1.4.1.2 飞碟射击运动双向项目技术动作特点
        1.4.2 概念的界定
        1.4.2.1 体能的定义
        1.4.3 飞碟体能训练研究现状
        1.4.4 备赛期的体能训练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观察法
        2.2.4 测试法
        2.2.4.1 测试对象
        2.2.4.2 测试时间和地点
        2.2.4.3 测试指标和方法
        2.2.4.3.1 FMS测试
        2.2.4.3.2 Y-balance平衡测试方法
        2.2.4.3.3 基础体能测试
        2.2.4.3.4 专项体能测试
        2.2.4.3.5 考核成绩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测试前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功能性运动能力及体能测试结果分析
        3.1.1 测试前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 FMS 测试结果分析
        3.1.2 测试前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 Y-balance 测试结果分析
        3.1.3 测试前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基础体能测试情况分析
        3.1.4 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训练前期存在的问题
    3.2 备战期间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与安排
        3.2.1 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周期性训练计划制订的影响因素
        3.2.2 飞碟队体能训练课的整体安排
        3.2.3 飞碟队的周安排
        3.2.4 飞碟队体能课的结构安排
    3.3 备战期间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纠正性训练的具体制定与实施
        3.3.1 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的纠正性训练方案制定与实施
    3.4 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制定的依据与制定实施
        3.4.1 体能训练方案制定的依据
        3.4.1.1 飞碟项目上肢力量的需求
        3.4.1.2 飞碟项目躯干力量和稳定性力量的需求
        3.4.1.3 飞碟项目下肢力量训练的需求
        3.4.1.4 飞碟项目心肺耐力训练的需求
        3.4.1.5 飞碟项目反应速度训练的需求
        3.4.2 三个阶段体能训练的制定与实施
        3.4.2.1 飞碟项目体能训练准备阶段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与负荷安排
        3.4.2.2 飞碟项目体能训练提高阶段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与负荷安排
        3.4.2.3 飞碟项目体能训练保持阶段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与内容安排
    3.5 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训练负荷案例分析
        3.5.1 三个阶段上肢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分析
        3.5.2 三个阶段躯干力量训练的负荷量安排分析
        3.5.3 三个阶段下肢力量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分析
        3.5.4 三个阶段有氧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分析
        3.5.5 三个阶段稳定性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分析
    3.6 实验后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3.6.1 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FMS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
        3.6.2 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Y-balance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数据对比分析
    3.7 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体能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
        3.7.1 训练前后体能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3.7.1.1 BMI测试对比分析
        3.7.1.2 深蹲测试对比分析
        3.7.1.3 卧推最大力量测试对比分析
        3.7.1.4 腹肌、背肌耐力测试对比分析
        3.7.1.5 2 千米测功仪测试对比分析
        3.7.1.6 单脚闭眼站立测试对比分析
        3.7.2 训练前后体能成绩均值对比分析
    3.8 训练前后专项技术测试对比分析
        3.8.1 训练前后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3.9 备战期间我国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解决问题效果总结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FMS测试方法及评分标准
    附件二 Y-balance测试方法流程
    附件三 基础体能测试的内容与标准
    附件四 (基础体能参考标准)
    附件五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六 飞碟女子运动员日体能训练计划
    附件七 三个阶段训练方法和图片
        一、准备阶段上肢力量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
        二、准备阶段下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三、准备阶段躯干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四、准备阶段稳定性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准备阶段有氧耐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一、提高阶段上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二、提高阶段下肢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
        三、提高阶段躯干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四、提高阶段稳定性训练方法和手段
        五、提高阶段有氧训练训练方法和手段
        一、保持阶段上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二、保持阶段下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三、保持阶段躯干力量训练内容的方法和手段
        四、保持阶段稳定性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五、保持阶段有氧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手段

(2)皮划艇“专项能力强化型”微缩大周期水上训练负荷分布结构分析——基于微缩大周期与常规大周期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跟踪采集与分析
        1)训练强度区间确定
        2)训练负荷强度监控
        3)成绩测试
        4)训练数据跟踪统计与汇总
        5)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大周期分期阶段划分
    2.2 各阶段训练负荷量变化与对比
    2.3 各负荷强度区间训练负荷量及训练频次比例分布
    2.4 训练强度分布结构的阶段变化
    2.5 专项成绩测试结果对比
3 分析与讨论
    3.1 微缩大周期的分期构成特点分析
    3.2 微缩大周期训练量整体变化趋势分析
    3.3 “专项能力强化”目标的能力发展重点
    3.4 微缩大周期各训练强度区间的分布结构特征
        3.4.1 训练量的分布结构特征
        3.4.2 训练频次的分布结构特征
    3.5 负荷结构的阶段变化特征
4 结论

(3)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马拉松已经成为路跑项目中发展最快的运动之一,历史悠久,普及程度高
    1.2 赛前训练是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1.3 校园马拉松运动精彩纷呈,丰富了体育活动项目,取得了较好成绩和效果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学生运动员
        3.1.2 赛前训练
        3.1.3 最佳竞技状态
    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2.1 有关赛前训练方面的研究
        3.2.2 有关马拉松项目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
        3.2.3 赛前训练时间安排和阶段划分的研究
        3.2.4 赛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手段的研究
        3.2.5 赛前训练负荷的研究
    3.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3.1 有关赛前训练方面的研究
        3.3.2 有关马拉松赛前训练方面的研究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追踪调查法
        4.2.4 个案研究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的基本情况
    5.2 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阶段划分分析
        5.2.1 过渡调整训练阶段
        5.2.2 恢复训练阶段
        5.2.3 强化训练阶段
        5.2.4 赛前调整阶段
    5.3 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马拉松赛前训练内容的分析
        5.3.1 过渡调整阶段训练内容的分析
        5.3.2 恢复训练阶段内容的分析
        5.3.3 强化训练阶段内容的分析
        5.3.4 赛前调整阶段训练内容的分析
    5.4 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的方法与手段分析
        5.4.1 邱旺东赛前训练方法
        5.4.2 邱旺东赛前主要训练手段
    5.5 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前训练负荷的分析
    5.6 邱旺东备战厦门、杨凌国际马拉松赛前竞技状态的分析
        5.6.1 影响赛前竞技状态的因素
        5.6.2 邱旺东赛前竞技状态调整的具体做法
    5.7 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的优化策略
        5.7.1 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训练目标,优化和调整训练阶段和周期
        5.7.2 完善和修订训练计划,优化训练手段和方法
        5.7.3 动态调整训练负荷,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5.7.4 合理安排比赛次数,保持最佳竞技状态
        5.7.5 增强营养补充,保持身体参赛的能量需求
        5.7.6 提升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处理好学训矛盾,最大限度保持高竞技状态的能力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皮艇(静水)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阶段性测试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皮艇项目概述
        2.1.1 皮艇项目起源发展简介
        2.1.2 国内外项目竞争格局
        2.1.3 皮艇项目技术特征
    2.2 皮艇运动能量代谢特点
    2.3 专项运动能力
        2.3.1 运动能力
        2.3.2 专项运动能力
    2.4 测试指标的相关研究
        2.4.1 最大摄氧量
        2.4.2 肺通气量
        2.4.3 心率
        2.4.4 通气阈
        2.4.5 血乳酸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现场测试法
        3.2.3.1 速度测试
        3.2.3.2 耐力测试
        3.2.3.3 皮艇运动员测试中的训练监控
        3.2.3.4 主要测试仪器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男子皮艇测试结果分析
        4.1.1 男子皮艇运动员速度测试分析
        4.1.2 男子皮艇运动员耐力测试分析
        4.1.3 男子运动员速度测试情况及前后对比分析
        4.1.4 男子运动员耐力测试情况及前后对比分析
        4.1.5 男子皮艇运动员训练计划
        4.1.6 测试评估前后运动员成绩对比分析
    4.2 女子皮艇测试结果分析
        4.2.1 女子皮艇运动员速度测试分析
        4.2.2 女子皮艇运动员耐力测试分析
        4.2.3 女子运动员速度测试情况及前后对比分析
        4.2.4 女子运动员耐力测试情况及前后对比分析
        4.2.5 女子皮艇运动员训练计划
        4.2.6 测试评估前后运动员成绩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5)女子划艇十三运会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跟踪测试法
        1.2.3 专家访谈法
        1.2.4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整体及阶段任务设计分析
    2.2 天津全运会备赛期间负荷量整体特征分析
        2.2.1 整体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2.2 阶段结构特征整体分析
        2.2.3 各周训练负荷整体分析
    2.3 水上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3.1 水上训练负荷强度类型规划分析
        2.3.2 水上训练类型负荷整体分析
        2.3.3 水上能力训练周变化分析
        2.3.3. 1 水上有氧能力(GAⅠ、GAⅡ、KB)周变化分析
        2.3.3. 2 水上耐酸能力(GAⅢ、WA)周变化分析
        2.3.3. 3 水上速度能力周变化分析
        2.3.3. 4 水上混氧能力(SKA)训练周变化分析
    2.4 陆上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4.1 陆上训练负荷结构整体分析
        2.4.2 陆上机能训练内容的阶段变化特征分析
3 结论

(6)烟台市青年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周期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任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青年皮艇训练
    2.2 皮艇训练的方法
    2.3 皮艇赛前训练的研究
        2.3.1 皮艇赛前训练时间安排
        2.3.2 皮艇赛前阶段训练负荷安排
    2.4 皮艇训练力量素质
    2.5 皮艇训练负荷量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查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赛前训练阶段特征
    4.2 赛前训练任务特征
    4.3 赛前训练手段特征
        4.3.1 赛前主要训练手段
        4.3.2 赛前训练甲、乙组手段特征
    4.4 赛前训练负荷内容特征
        4.4.1 甲组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安排方式
        4.4.2 甲组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特点
        4.4.3 乙组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安排方式
        4.4.4 乙组运动员赛前负荷内容特点
    4.5 赛前训练负荷量度特征
        4.5.1 甲组运动员赛前周负荷量度安排及特点
        4.5.2 乙组运动员赛前周负荷量度安排及特点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

(7)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负荷特征及训练成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2.1 女子划艇项目的背景
        1.2.2 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的背景
        1.2.3 青少年训练的背景
    1.3 研究目的
        1.3.1 为我国优秀划艇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1.3.2 总结外教的先进训练方法并进行分析
        1.3.3 分析国家女子划艇队的负荷特征及训练成效
    1.4 研究意义
        1.4.1 为划艇项目冬训的运动训练理论发展提供参考
        1.4.2 为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结构的发展提供实证研究范例
        1.4.3 为现代水上运动项目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建议
    1.5 相关文献综述
        1.5.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5.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5.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跟踪测试法
        2.2.4 实地观察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冬训整体及阶段任务设计特征分析
        3.1.1 国家女子划艇队任务目标
        3.1.2 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训练阶段划分
    3.2 水上训练负荷特征
        3.2.1 水上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分析
        3.2.2 水上负荷特征分析
    3.3 陆上训练负荷特征
        3.3.1 陆上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分析
        3.3.2 陆上负荷特征分析
    3.4 冬训训练成效特征分析
        3.4.1 运动成绩监控分析
        3.4.2 体重体脂监控分析
        3.4.3 身体运动能力测试
        3.4.4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8)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大赛阶段性训练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皮划艇
        1.1.1 皮划艇起源及主要赛事
        1.1.3 皮划艇世界格局
        1.1.4 我国皮艇项目发展现状
    1.2 皮划艇能量代谢特点
        1.2.1 200m项目
        1.2.2 500m项目
        1.2.3 1000m项目
    1.3 皮划艇训练理念与方法
        1.3.1 皮划艇训练理念
        1.3.2 皮划艇训练方法
    1.4 皮划艇训练效果监控
        1.4.1 数字化监控
        1.4.2 生理机能监控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归纳法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训练周期划分
    3.2 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训练方法与强度特征分析
        3.2.1 中国女子皮艇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水上训练强度与方法
        3.2.2 中国女子皮艇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水上训练具体实施划分
        3.2.3 中国女子皮艇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陆上训练强度与方法
        3.2.4 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杯及亚运会陆上训练具体实施划分
    3.3 中国女皮备战世界大赛不同阶段训练模式比较
        3.3.1 中国女皮备战世界大赛训练手段分析
        3.3.2 中国女皮备战世界大赛训练效果监控分析
        3.3.3 中国女皮备战世界大赛成绩分析
        3.3.4 中国女皮备战世界大赛不同阶段训练模式分析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1.1 训练时间不对称
        5.1.2 生化指标有短缺
        5.1.3 后者训练计划收集不全
    5.2 展望
        5.2.1 今后需要更长时间的监控
        5.2.2 要进行更加全面的生化测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年度训练的相关研究
        2.1.1 年度训练周期划分的研究
        2.1.2 年度训练内容的研究
        2.1.3 年度训练负荷的研究
    2.2 皮划艇训练相关研究
        2.2.1 皮划艇年度训练安排的研究
        2.2.2 皮划艇竞技能力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比较分析法
        3.2.6 个案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的总体安排
        4.1.1 年度训练目标与任务
        4.1.2 年度训练分期
        4.1.3 年度各周期训练目标与任务
        4.1.4 年度训练内容安排
        4.1.5 年度训练负荷安排
    4.2 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各周期训练过程
        4.2.1 第一周期的训练过程
        4.2.2 第二周期的训练过程
    4.3 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重点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变化
        4.3.1 竞技能力
        4.3.2 运动成绩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国女子皮艇队7周“微缩大周期”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跟踪测试法
        1.2.3 专家访谈法
        1.2.4 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缩大周期阶段组成与任务设定
    2.2 整体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3 水上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3.1 水上训练负荷强度体系的设计
        2.3.2 水上训练负荷结构整体分析
        2.3.2. 1 水上训练距离量化结构分析
        2.3.2. 2 水上训练课次量化结构分析
        2.3.3 水上训练负荷结构各周变化趋势分析
        2.3.4 水上各能力训练负荷量变化趋势分析
        2.3.5 水上训练负荷强度变化特征
    2.4 陆上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
        2.4.1 整体特点
        2.4.2 各训练内容负荷结构特点
    2.5 双人、四人艇项目各艇种训练配比结构特征分析
        2.5.1 各艇种配比结构整体分析
        2.5.2 各艇种配比结构阶段对比分析
3 结论

四、皮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负荷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3名优秀女子飞碟运动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体能训练研究[D]. 陈露.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2]皮划艇“专项能力强化型”微缩大周期水上训练负荷分布结构分析——基于微缩大周期与常规大周期的比较[J]. 余银,高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0(05)
  • [3]普通高校优秀马拉松学生运动员邱旺东赛前训练研究[D]. 马虎成.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皮艇(静水)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阶段性测试评估研究[D]. 郐明琦.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5]女子划艇十三运会赛前12周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J]. 赵文岭. 山东体育科技, 2020(01)
  • [6]烟台市青年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周期特征研究[D]. 王馨. 鲁东大学, 2019(12)
  • [7]国家女子划艇队冬训负荷特征及训练成效分析[D]. 贾忠龙.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中国女子皮艇队备战世界大赛阶段性训练模式比较研究[D]. 唐文昕.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9]国家皮划艇队女子划艇组2017年度训练过程的研究[D]. 侍锁成.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1)
  • [10]中国女子皮艇队7周“微缩大周期”训练负荷结构特征分析[J]. 余银,胡亦海,高平,许志娟,郜卫峰,洪晓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10)

标签:;  ;  ;  ;  ;  

皮划艇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负荷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