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国内用电关键保障

2004年: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国内用电关键保障

一、2004: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生活用电重点保证(论文文献综述)

夏荣胜[1](2020)在《秦皇岛供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电力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措施。售电市场的成立将打破电力行业自然垄断局面,电网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正值“十四五”开局谋划之年,也为电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以秦皇岛供电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依托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综合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和SWOT等分析工具,全面分析秦皇岛供电公司内外部环境,提出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秦皇岛供电公司应该选择增长型战略,提出了“建设具有秦皇岛特色中国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战略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阶段,在经营管理、电网建设、安全生产、市场营销、优质服务、树立形象6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最后通过强化战略领导、加强人才培养、争取政府支持、加大业务合作、深化品牌传播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强化战略的可执行力,确保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基于电力体制改革和“十四五”谋划这一背景,是战略管理理论在地市供电公司战略制定中的一次实践创新应用,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为实现秦皇岛供电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也为其他国有企业的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姚智恒[2](2020)在《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领导下,电力行业从2002年起不断深化改革,按照“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总体思路要求,积极推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机制体制改革,正逐步放开除输电和配电之外的其他环节电价,有序社会企业放开电力配售市场,拓展了电力用户的购电自主权和选择项。一直以来的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配售关系变成为供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多方电关系。这种市场形势变化对供电电力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及营销措施都提出新的挑战。怎么才能增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各供电公司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本文选取Y供电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Y供电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并提出保障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同时,研究紧紧结合当前整个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让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思路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研究,本文认为Y供电公司抓住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度变革的机遇,按照用电的特点、价值高低对客户群体实施较为细致的分类,据此制定差别化的客户管理策略和优化措施。大客户是Y供电公司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可以制定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优化措施,为其提供差别于普通客户的个性化、增值化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通过建立与大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实现客户价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普通客户,Y供电公司也不能偏离电力行业公共性、公益性等属性,可以制定基于满意度提升的关系管理优化措施,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民生需求,体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

卢灿[3](2020)在《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人类必须在本世纪中叶之前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1.5℃以内,才能将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全球各国急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采取快速且深远的低碳转型变革策略。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不仅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最高,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其他行业。鉴于此,以碳排放达峰为分水岭,研究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的变动趋势情景,不仅能为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达峰后至净零排放前的中长期减排路径提供决策支持,还能为全球其他国家电力行业碳减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对IPCC 1.5℃特别报告涉及的电力行业评估结果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将该报告中与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相关的评估信息量化分解到中国电力行业,并根据官方权威数据资料对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处理。为全面阐述中国电力行业现阶段综合发展水平,对其基本经济指标、投资建设指标、技术效率指标、能源消耗指标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动态分析。(2)通过国际间比较分析,结合已实现达峰国家峰值后碳排放的变动轨迹趋势特征,总结了其他国家达峰后出现的趋势类型,并根据中国碳排放特征,分析了符合中国电力行业达峰后趋势的情景。(3)构建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中国电源结构预测模型,预测了截至2050年之前的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依据模型结果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技术减排情景;通过碳定价机制设定了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经济减排情景。为全方位揭示中国电力行业峰值后趋势情景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综合影响,分别构建了以煤电技术进步为外生冲击和以碳定价机制为外生冲击的全球多部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4)结果分析表明:虽然电源结构技术进步比碳定价机制在中国电力行业产生的减排效果显着,但同时也会抑制本研究中分析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反之,尽管在中国全行业执行碳定价机制对全球各国的影响较平缓,但该种峰值后趋势情景达到的减排效果也完全满足全球温升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本研究认为,极端的煤电下降方式纵然能以最快速度和最显着的减排效果实现温控目标,但不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碳定价机制导致的减排在短期内虽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更符合全球经济—能源—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内在要求。

任东方[4](2020)在《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管控模型及大数据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我国的新能源发展也十分迅速,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据了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因此多种能源发电的协同是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针对多种能源发电在协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本文在多种能源发电发展现状和协同发展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对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过程中可再生能源被弃用和发电行业污染气体排放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风险管控、信息管控、大数据分析、仿真分析的角度设计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电力和能源行业的当前发展背景下分析了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框架。系统地分析了协同发展中的参与主体和主要发展瓶颈,从多种发电形式的协同模式、保障机制和发展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研究结构,为后文的研究内容做铺垫。(2)针对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中可再生能源的弃用风险,建立了风险管控模型。通过发电厂商、电网、政府、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博弈来计算区域内的整体风险,以期寻求区域内一个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多种能源发电的协同发展模式。然后以我国京津冀地区为例,对降低“弃风率”的风险成本进行计算,得到了该地区在需求不变时增加风电发电量所付出的总体成本和收益。(3)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信息管控模型。在构建了各参与主体的信息池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主体内部的信息协同和共享关系。从电厂、用户、电网、政府和社会角度对多种能源发电协同过程中涉及的多方信息进行融合,建立了包含多主体的协同发展信息管控模型。将相关数据和政策信息带入模型,分析得到在信息的协同作用下多种能源发电的比例结构变化趋势,不同种类能源发电量对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4)对多种能源发电中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协同发展中的规律,更好地对协同发展进行管控。以山西省多种能源的发电数据、用电量数据、污染气体排放数据为例,借助决策树模型、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大数据挖掘方法,对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从而得到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中的潜在规律和有价值的信息,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5)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过程进行仿真。本文基于多Agent技术建立起仿真模型,模型中的多种能源发电协同策略是依据我国现行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对各种发电形式进行调度。仿真中将不同种类机组、不同类型用户、电力调度部门简化为智能体群,通过各智能体间的协调配合完成对协同过程的仿真。然后以山西省为例,得到了该省在协同调度下的各种能源发电比例和污染气体排放量,模拟了山西省传统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其他发电形式之间的协同发展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协同策略的有效性,体现了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以及电力结构调整相关理论成果,对于指导多种发电形式的科学和有序发展、管控协同发展风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都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赵晓瑛[5](2020)在《平凉市涉农电力消费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电力作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能源,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电力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的电力消费量,对于西北欠发达的乡村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电力消费能力紧密相关。因此,在平衡乡村经济与电力消费供需关系的同时,使电网和需求侧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围绕平凉市和泾川县乡村地区的电力消费和产业结构的经济状况,平凉市和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经济结构及产值都非常相似。以泾川县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其电力消费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当地电力消费情况,针对当地产业结构特色提出了建议,使供需双方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对2009-2018年十年间平凉市和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十年间,随着平凉市地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消费总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和农业经济发展及产值与平凉市有非常相似的趋势。其次,为了研究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需求关系,以泾川县为例探究平凉市乡村地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趋势,在这十年间,泾川县乡村地区年电力消费量弹性系数处于一个震荡过程,2010-2013年分别为0.72、1.44、0.91、0.84,在大多年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电力消费增长率要明显高于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而在少数年份中,其电力消费量弹性系数小于1,甚至出现了负数的情况,这是由于在这十年中电力消费并没有出现一种持续增长的局面,由于电力体制的改革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政策的影响对较高耗能产业企业实行了相继淘汰的制度,分别在2017-2018年出现了电力消费水平下降的情况。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探究了平凉市乡村地区不同产业结构对电力消费的影响,搭建了合理的关联度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全社会分配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农民生活用电对平凉市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486、0.825、0.533、0.372,其中第二产业对平凉市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灰色关联度最大。最后,本文从电网供电侧与用户需求侧之间的经济分配矛盾为出发点,从电力网络结构、电网供电风险并结合乡村地区不同产业结构类型对未来平凉市的电网架构提出优化方案,使其合理分配不同产业之间用电需求的同时,使供需双方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丽雪[6](2019)在《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分解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低碳发展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形势严峻。内部表现为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倒逼能源结构转型,外部则表现为二氧化碳减排任务艰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居民生活用电在新增电力供应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与工业用电相比,居民生活用电具有更大的峰谷差,这会大大降低电力行业的运营效率。为了指导电力行业的发展以适应这个新形势,本研究基于30个省份在2001–2015年期间的居民生活用电量和人口数据,采用一个三维的分解模型和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回归模型来探究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的驱动因素并预测其在2030年之前的发展趋势。本文所采用的三维分解模型能够将分解指标完全分解,保证了分解结果的准确性;而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预测模型不仅能够适应小样本分析的需求,还能够排除多重共线性的干扰,较准确的预测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提高生活水平是促进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2001–2015年,由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加占总增加量的97.26%。考虑到中国的许多地区仍然不富裕,而且还在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需要大量的发电来满足未来的家庭需求。(2)与人口相关的因素对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消费增长的影响并不显着。中国人口从2001年的12.76亿增长到2015年的13.75亿,年均增长率仅为0.55%,远低于世界人口增长率1.19%。随着中国人口增长缓慢,不同地区的增长率差距很小。(3)一个省的家庭用电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不显着。考虑中国政府对居民用电的财政补贴使得中国保持了较低的家庭用电价格,发达地区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来缓解家庭用电的增长。(4)根据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中国的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将分别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提高到801.52和1414.00千瓦时。尽管增长速度非常快,年均增长率高达6.32%,但在这段时间里,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到2030年,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刚刚与欧盟持平,且大约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这说明到2030年,中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还远未达到其峰值。(5)2030年,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将增加到2.24万亿千瓦时,是2015年的2.89倍,也不会达到峰值。即使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使人口快速增长,但在2030年之前只会增加家庭规模并不会增加家庭数量,因此,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这一预测结果不会有重大影响。为了减轻家庭用电量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保障居民用电供应的基础上,有必要调整与家庭相关的能源政策。(1)保障居民电力供应,适应居民生活用电的增长。(2)优化阶梯电价政策。针对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阶梯电价政策,促进居民用电公平,防止富人搭便车。(3)设定峰谷分时电价。可以预见的是,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增加会导致电网的峰谷差更大。目前,我国只有商用和工业用电的蓄冷蓄热电价。类似的家庭用电量价格将有助于降低上述峰值谷差。(4)大力发展微电网技术。微电网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分布式电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对传输网络的依赖。

朱一丁[7](2019)在《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认为电能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们日常生活运转的重要基础性能源,其价格的制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矛盾逐渐加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居民生活用电采取统一低价政策,暴露出许多弊端和问题。一方面,造成工商业与居民之间的电价交叉补贴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用户所享受的补贴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大。既没有合理体现电能资源的价值,也违背了公平负担的原则,不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了解决居民用电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就开始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浙江、四川、福建等省份试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阶梯电价。然而,在实践中,这一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居民生活用电定价领域所存在的问题,能否有效地促进节约用电、成本补偿,收入分配并改善交叉补贴问题。用电群体以及学术界对于居民阶梯电价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存在争议。因此,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进行效果评估,进而进行优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利用经济学理论对阶梯电价机制及其政策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以浙江省为例,从资源节约、收入分配、成本补偿以及交叉补贴四个维度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阶梯电价政策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目标导向与总体实施效果分析。系统梳理在居民生活用电领域进行价格改革的客观需求和阶梯电价政策的实施所望达到的多元化目标。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对于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总体实施效果进行概括分析,从而为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具体实证研究奠定基础。2.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在分析电力市场特征及产品属性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电价结构之间的特点及区别。运用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制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的机理进行分析,为下文阶梯电价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3.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利用浙江省相关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断点回归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等计量模型从资源节约、收入分配、成本补偿以及改善交叉补贴四个方面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阶梯电价政策在收入分配和成本补偿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然而政策的资源节约和改善交叉补贴效果十分有限。4.提出优化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对策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探究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制定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提供借鉴,例如,科学设定阶梯电量和阶梯电价;建立居民阶梯电价动态调整机制等。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角度深层次地对居民阶梯电价政策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从资源节约、收入分配、成本补偿和交叉补贴这四个新的视角出发,以此多角度、全方面、深层次地对居民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2)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断点回归模型对阶梯电价政策的资源节约效应进行双重检验。本文在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阶梯电价政策资源节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断点回归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使得估计结果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3)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阶梯电价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将ELES模型引入居民用电领域,考察居民阶梯电价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电价承受能力的影响,进而评估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

方圆圻[8](2016)在《H电网调峰填谷改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发即用,不易储存。在H区域,高峰时段与低谷时段的峰谷特性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电力负荷峰谷差持续增加,H电网运营战略由往年的“整体脆弱平衡,局部时段偏紧”转变为“高峰电力供应较大富余,低谷调峰压力巨大”的新局面,调峰填谷困难已经成为H电网运营中最突出的新问题,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电网调峰填谷的方式方法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按照“理论研究-实际调研-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优化方案”的思路,重点分析研究了H电网调峰填谷运营的现状,从调度计划、峰谷电价、抽水蓄能以及跨省互济等四个方面总结了H电网通过调节和平衡供需关系,对负荷进行调峰填谷的现行方法。但同时,也暴露了运营过程中供给侧积极性不高、配套政策相对落后、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基于实际情况,从加强经济杠杆、建立配套政策、鼓励技术发展、重视客户关系等角度提出了强化调峰填谷运营管理的四个重要方向,进一步完善了调峰填谷管理体系。随着新能源规模运用以及智能电网逐步落地,调峰填谷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价值。

燕丽娜[9](2015)在《规制理论下的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行业,科学合理的电力监管体制是保证电力供应安全稳定,促进电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需的制度条件。伴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引入了电力监管制度,成立了专业化监管机构,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电力监管框架。现行监管体制在推行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促进政府电力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的转变、提高管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电力监管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逐步加以完善。因此,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体制建设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政府管制的制度背景着手,把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以行政学视角,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兼用比较和实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缺陷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自然垄断行业管制改革中的显着不同特点,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借鉴发达国家成功改革经验,在能源行业大部制改革背景下,试图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监管体制,为电力监管制度设计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也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作探索性研究。本文对当代中国电力监管体制的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归纳,认为现行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很不彻底,仍保留着以行政干预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有限的“政监分离”与“多头管理”的格局并存,尚未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存在着监管法律改革滞后、核心监管职能缺失、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监管俘获和监督缺失并存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力工业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也影响了电力行业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提升服务质量,难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本文重点讨论了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缺陷的主要成因,认为管制机构被俘获、信息不对称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以及行政垄断的弊端是造成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成因,本文提出了与当下中国大部制改革背景相结合的电力监管的“政监分离”模式,并系统地、科学地论证了选择该模式的理由。本文侧重于实证研究,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使得研究结论更为有力。本文认为,电力监管是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以规制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管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电力监管的历史变迁和改革实践,建议调整我国电力监管机构设置模式,在“政监分离”的基础上,优化电力监管的职能配置,最终实现依法、独立、高效的电力监管目标。电力监管体制的改革、建设和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必须要有相关配套政策跟进,需要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能源法制建设,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同步推进。

李慷[10](2014)在《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持续存在的能源贫困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制约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阻碍社会文明进步,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联合国提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倡议,号召全世界共同行动,扞卫人人享有现代、清洁生活能源的权利,共同应对能源贫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能源贫困问题。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倡议目标的实现需依赖几个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中国减缓能源贫困行动将举足轻重。减缓能源贫困对中国而言,既是提升国内居民生活用能质量、保障社会公平体系、引导国家健康发展的必要选择,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论文在综述国内外能源贫困文献的基础上,开展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围绕中国能源贫困的基本特征和减缓能源贫困的驱动因素开展建模和应用研究。开展以下创新性工作。(1)构建生活用能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评估模型,为从能源公平视角分析生活用能可获得性提供方法及工具,弥补中国能源公平问题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引入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了城镇内、农村内和城乡间生活用电、用商品能的差异性,评估不同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特征的城市居民用电、用气的不平衡性。通过研究发现,生活用电、用商品能差异性较小,生活用气不平衡问题特别突出。农村内部生活用电差异较显着。城镇内生活用商品能差异相对显着。低、中低收入城市生活用气较不平衡性,小城市生活用气不平衡问题较显着,南方城市生活用气不平衡问题较突出。(2)构建生活用能可支付性评估模型,为评估生活用能可支付性提供方法及工具,弥补中国居民生活用能不可支付研究不足的现状。生活用能不可支付是能源贫困的重要表现之一,中国城镇居民或存在生活用能不可支付问题。本文利用热量需求模型、能源需求模型等评估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活用能支出占收入比重。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城镇生活用能可支付性整体表现较好,趋好形势明显。2012年仅湖南、江西和安徽生活用能理论支出占收入比重超过10%。南方省区市的生活用能不可支付性问题比北方严峻,且两者差距多年来未有改善。(3)构建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估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现状,识别区域能源贫困特征提供方法和工具。本文基于能源贫困评估指标的中国适用性分析构建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最优传递矩阵的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使用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方法集结指标。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能源贫困自然减缓,但减缓速度缓慢。能源贫困程度与经济贫困水平未保持完全一致。各省区市能源贫困减缓速度不一,各区域减缓能源贫困工作重心不同。(4)以生活用能认知表征主观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表征客观因素,评估减缓能源贫困的驱动因素及其驱动作用,为制定减缓政策提供科学支撑。本文基于调研数据,构建了用能认知减缓能源贫困驱动力评估模型。分析居民的环保、健康、效率和节能认知对更新设备和转变燃料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收入、教育、价格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传统生物质能消费、生活用电量和生活用能中电力占比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健康认知显着影响减缓能源贫困的生活用能行为。效率认知未显着影响此类生活用能行为。用能认知对减缓能源贫困用能行为影响路径的性别、年龄和学历调节效应均不显着。经济增长、提高学历教育水平有利于减缓能源贫困。生活用电的收入弹性存在门限效应,当收入提高时,低收入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高于高收入居民,低教育水平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高于高教育水平居民。本文研究了中国能源贫困的基础问题,识别中国能源贫困基本特征和减缓能源贫困的驱动因素,为制定减缓能源贫困政策提供科学支撑,为破解能源贫困难题打下基础。同时,本文呼吁国内外学者关注中国能源贫困问题,致力于减缓中国能源贫困研究,保障中国居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健康发展,协助中国充分响应联合国号召及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二、2004: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生活用电重点保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生活用电重点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1)秦皇岛供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战略的概念
        2.1.2 战略管理的过程
    2.2 相关理论
        2.2.1 顾客价值中心理论
        2.2.2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2.2.3 边缘竞争理论
    2.3 战略分析工具
        2.3.1 价值链分析
        2.3.2 PEST分析
        2.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3.4 SWOT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秦皇岛供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现状分析
        3.2.2 行业价值链分析
        3.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秦皇岛供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概况
        4.1.1 基本情况
        4.1.2 组织机构
        4.1.3 企业文化
    4.2 内部价值链
    4.3 资源分析
        4.3.1 人力资源分析
        4.3.2 电网资源分析
        4.3.3 客户资源分析
    4.4 能力分析
        4.4.1 经营管理能力
        4.4.2 电网建设能力
        4.4.3 财务管控能力
        4.4.4 客户服务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秦皇岛供电公司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秦皇岛供电公司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1.5 SWOT矩阵分析
    5.2 秦皇岛供电公司战略的选择
    5.3 秦皇岛供电公司战略的制定
        5.3.1 战略制定的原则和思路
        5.3.2 战略目标的确定
        5.3.3 战略目标的内涵
        5.3.4 战略目标的具体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秦皇岛供电公司战略实施及保障措施
    6.1 战略实施
        6.1.1 全面提升经营质效
        6.1.2 全面推进电网建设
        6.1.3 全面做好安全生产
        6.1.4 全面抢占市场份额
        6.1.5 全面推进服务升级
        6.1.6 全面维护社会形象
    6.2 战略保障
        6.2.1 强化战略领导
        6.2.2 加强人才培养
        6.2.3 争取政府支持
        6.2.4 加大业务合作
        6.2.5 深化品牌传播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2.1 电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2.2.1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2.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2.2.3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基本理念
    2.3 电力客户细分和目标定位
        2.3.1 电力市场客户分类及用电特点
        2.3.2 电力客户目标定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3.1 Y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3.1.1 Y供电公司组织架构
        3.1.2 Y供电公司客户分类
        3.1.3 Y供电公司执行的电价政策标准
    3.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3.2.2 调查统计结果
    3.3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供电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3.3.2 业务流程不畅通
        3.3.3 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3.3.4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CRM)落后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客户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3.4.2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能适应新要求
        3.4.3 缺少对客户的细化管理和需求分析
        3.4.4 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优化方案
    4.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和原则
        4.1.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定位
        4.1.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原则
    4.2 基于客户分类的Y供电公司差异化服务策略
    4.3 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4.3.1 实施大客户经理制
        4.3.2 优化大客户专线供电
        4.3.3 升级大客户配网结构
        4.3.4 完善大客户服务体系
        4.3.5 实行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4.4 基于满意度提升的普通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4.4.1 健全客户满意度管理
        4.4.2 增加缴费方式的多样性
        4.4.3 增加普通用户的总价值
        4.4.4 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改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5.1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导向重塑组织架构
    5.2 构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
    5.3 培养专业化客户关系管理队伍
    5.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5.5 构建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Y供电公司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3)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控目标相关研究
        1.2.2 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动态
        1.2.3 碳减排效应相关研究
        1.2.4 电力行业碳排放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总体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重点
        1.3.4 研究难点
        1.3.5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中国电力行业基本经济指标发展现状
        2.2.1 全社会用电量
        2.2.2 发电装机容量
        2.2.3 电力行业工业增加值及其占比
    2.3 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建设指标发展现状
        2.3.1 历年电源投资完成情况
        2.3.2 历年电网投资完成情况
    2.4 中国电力行业技术效率指标发展现状
        2.4.1 电厂发电和供电标准煤耗
        2.4.2 发电厂厂用电率
        2.4.3 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
        2.4.4 供、售电量及线路损失率
        2.4.5 历年发用电设备容量比
    2.5 中国电力行业燃料消耗指标发展现状
        2.5.1 发电消耗标煤量
        2.5.2 供热消耗标煤量
        2.5.3 电力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及电源结构的国际间比较
    3.1 引言
    3.2 碳排放总量现状
        3.2.1 全球碳排放总量
        3.2.2 中国碳排放总量
        3.2.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碳排放总量
    3.3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现状
        3.3.1 全球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3.2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3.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
    3.4 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对应碳排放现状
        3.4.1 全球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4.2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4.3 五大洲代表性国家电力行业电源结构及其碳排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分析
    4.1 引言
    4.2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技术减排情景
        4.2.1 1.5℃约束下电力行业电源结构
        4.2.2 Markov Chain模型基本原理
        4.2.3 中国电力行业电源结构预测的Markov Chain模型
        4.2.4 无1.5℃约束下的中国电源结构基准情景预测
        4.2.5 1.5℃约束下的中国电源结构技术减排情景预测
    4.3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经济减排情景
        4.3.1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剩余预算
        4.3.2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经济减排情景预测
    4.4 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综合效应评估模型构建
    5.1 引言
    5.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原理
        5.2.1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形式
        5.2.2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应用领域
        5.2.3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方程体系及数据基础
    5.3 GTAP模型的框架体系
        5.3.1 GTAP模型的基本结构
        5.3.2 GTAP模型的应用领域
        5.3.3 GTAP模型的数据基础
    5.4 GTAP-E模型的构建
        5.4.1 GTAP-E模型的基本结构
        5.4.2 GTAP-E模型的改进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技术减排情景综合效应分析
    6.1 引言
    6.2 技术减排情景对宏观经济的效应分析
        6.2.1 对GDP的效应分析
        6.2.2 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6.2.3 对不同行业总产出的效应分析
    6.3 技术减排情景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6.3.1 对进口的效应分析
        6.3.2 对出口的效应分析
    6.4 技术减排情景对能源消费水平的效应分析
        6.4.1 对煤炭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4.2 对石油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4.3 对天然气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6.5 技术减排情景对碳排放水平的效应分析
        6.5.1 对碳排放总量的效应分析
        6.5.2 对电力行业煤电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6.5.3 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6.5.4 对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6.6 技术减排情景对居民生活的效应分析
        6.6.1 对居民生活消费的效应分析
        6.6.2 对居民福利的效应分析
    6.7 基于技术减排层面的政策建议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经济减排情景综合效应分析
    7.1 引言
    7.2 经济减排情景对宏观经济的效应分析
        7.2.1 对碳定价的效应分析
        7.2.2 对GDP的效应分析
        7.2.3 对投资的效应分析
        7.2.4 对部门总产出的效应分析
    7.3 经济减排情景对进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7.3.1 对进口的效应分析
        7.3.2 对出口的效应分析
    7.4 经济减排情景对能源消费水平的效应分析
        7.4.1 对煤炭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4.2 对石油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4.3 对天然气消费量的效应分析
    7.5 经济减排情景对碳排放水平的效应分析
        7.5.1 对碳排放总量的效应分析
        7.5.2 对电力行业煤电碳排放的效应分析
        7.5.3 对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7.5.4 对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效应分析
    7.6 经济减排情景对居民生活的效应分析
        7.6.1 对居民生活消费的效应分析
        7.6.2 对居民福利的效应分析
    7.7 基于经济减排层面的政策建议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管控模型及大数据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种能源同发展研究综述
        1.2.2 多种能源发电中的风险研究综述
        1.2.3 电力信息协同利用研究综述
        1.2.4 大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1.2.5 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
第2章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模式和框架分析
    2.1 多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2.1.1 多种能源发电现状分析
        2.1.2 协同发展参与主体和环境分析
        2.1.3 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模式分析
        2.2.1 协同关系分析
        2.2.2 协同发展中的保障机制
        2.2.3 协同发展模式和原则
    2.3 多种能发电协同发展框架分析
        2.3.1 协同发展层次结构分析
        2.3.2 协同发展框架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风险管控模型
    3.1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风险分析
        3.1.1 发展风险
        3.1.2 政策风险
        3.1.3 社会风险
    3.2 基于多参与主体的风险收益管控模型
        3.2.1 协同发展的风险因素
        3.2.2 多主体间利益博弈的风险管控模型
    3.3 实例分析
        3.3.1 京津冀发电产业概况
        3.3.2 风险收益模型计算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信息管控模型
    4.1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信息结构
        4.1.1 信息结构分析
        4.1.2 信息结构模型
    4.2 基于多主体的信息融合
        4.2.1 发电侧
        4.2.2 电力用户
        4.2.3 电网和市场
        4.2.4 电力排放
    4.3 信息协同和管控模型
        4.3.1 模型构建
        4.3.2 信息管控模型计算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大数据分析
    5.1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流程设计
        5.1.1 大数据分析方法
        5.1.2 大数据挖掘流程设计
    5.2 大数据收集和处理
        5.2.1 发电数据
        5.2.2 用电负荷数据
        5.2.3 污染气体排放数据
        5.2.4 数据预处理
    5.3 大数据分析模型
        5.3.1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多种能源发电排放分析
        5.3.2 基于回归模型的多种能源发电量分析
        5.3.3 基于聚类模型的多种能源发电与用电协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仿真模型
    6.1 智能体技术
        6.1.1 多Agent关系
        6.1.2 多Agent通讯
        6.1.3 多Agent协作
    6.2 多Agent建模方法
        6.2.1 Agent行为理论
        6.2.2 ABMS智能体建模方法
    6.3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模型
        6.3.1 Anylogic仿真软件简介
        6.3.2 建模背景分析
        6.3.3 仿真设计
    6.4 案例分析
        6.4.1 案例介绍
        6.4.2 结果输出
        6.4.3 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平凉市涉农电力消费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3.1 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平凉市乡村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状况
    2.1 平凉市概况
    2.2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状况
        2.2.1 泾川县电力消费总体状况
        2.2.2 泾川县第一产业电力消费状况
        2.2.3 泾川县第二产业电力消费状况
        2.2.4 泾川县第三产业电力消费状况
    2.3 泾川县乡村的经济发展
        2.3.1 泾川县经济发展状况
        2.3.2 泾川县产业结构
第三章 平凉市乡村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1 有关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3.2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2.1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3.2.2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基本状况
        3.2.3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泾川县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分析
        3.3.1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及建模
        3.3.2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
        3.3.3 泾川县乡村地区电力消费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3.4 平凉市乡村电力发展对经济支撑存在的问题
        3.4.1 乡村电力网络不够坚强
        3.4.2 关键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
        3.4.3 县域营商环境优化改善不足
第四章 平凉市乡村电力消费优化策略
    4.1 加大投资优化电力网络结构
    4.2 不断发展智能化电力系统
    4.3 提供乡村现代化电力服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分解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居民生活用电研究综述
        1.3.2 分解算法研究综述
        1.3.3 预测算法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及结构安排
第2章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三维分解模型
    2.1 分解指标的选取
    2.2 基础分解框架
    2.3 三维分解模型
第3章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三维分解结果及分析
    3.1 相关数据来源及说明
    3.2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三维分解结果
    3.3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相关分析
        3.3.1 我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3.3.2 我国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省级地域分布特点
        3.3.3 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潜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多项式预测模型
    4.1 多项式回归预测模型
    4.2 多重共线性问题及识别
        4.2.1 多重共线性的含义
        4.2.2 多重共线性的产生原因
        4.2.3 多重共线性的识别
    4.3 PLS1 的核心思想及步骤
第5章 居民生活用电多项式回归预测分析
    5.1 多项式回归预测结果
        5.1.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1.2 相关数据
        5.1.3 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的多项式预测结果
    5.2 我国居民生活用电量的预测分析
第6章 居民生活用电政策建议
    6.1 保障电力供应,适应居民生活用电增长
    6.2 优化阶梯电价,促进居民生活用电公平
    6.3 大力推进峰谷分时电价,设定蓄冷蓄热价格
    6.4 大力发展微电网技术,提高电力行业运行效率
第7章 研究成果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7)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递增阶梯定价机制文献综述
    第二节 居民用电需求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阶梯电价效果评估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章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目标导向与总体实施效果
    第一节 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改革的客观需求
    第二节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目标导向及原则
    第三节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的总体实施效果
第四章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电力产业基本特征及产品属性
    第二节 电价构成及电价定价模式分析
    第三节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机理分析
第五章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多维评估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基于FE模型和RD模型的资源节约效应评估
    第二节 基于ELES模型的收入分配效应评估
    第三节 基于成本补偿率的成本补偿效应评估
    第四节 基于平均价格法的交叉补贴效应评估
第六章 优化居民阶梯电价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居民阶梯电价政策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优化居民阶梯电价制度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提高居民阶梯政策效果的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H电网调峰填谷改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调峰填谷研究
        1.2.2 电力供给侧改革的调峰填谷研究
        1.2.3 电力供应链管理的调峰填谷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第2章 H电网公司及峰谷差现状介绍
    2.1 H电网公司行业及背景介绍
        2.1.1 电网公司在电力行业供应链中的作用
        2.1.2 H电网公司背景介绍
    2.2 电力负荷峰谷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2.2.1 电力负荷峰谷差产生的原因
        2.2.2 峰谷差的危害及调峰填谷的目标
    2.3 H电网负荷峰谷差的现状和趋势
        2.3.1 H电网负荷峰谷差持续加大
        2.3.2 H电网可用调峰资源不足
        2.3.3 H电网峰谷差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电网调峰填谷的方法和问题
    3.1 H电网调峰填谷的现行方法
        3.1.1 基于供需平衡的发电调度计划
        3.1.2 基于需求响应的可变电价结构
        3.1.3 基于供需转换的抽水蓄能电站
        3.1.4 基于供需联动的跨省统筹互济
        3.1.5 H电网调峰填谷现行方法的分析
    3.2 H电网调峰填谷存在不足的具体描述
        3.2.1 依靠传统调度计划手段发电侧调峰积极性不高
        3.2.2 外来电逐渐增长对调峰提出更高要求
        3.2.3 调峰填谷能力建设和配套政策滞后
        3.2.4 尚未建立市场化管理和运营方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H电网调峰填谷的改善策略
    4.1 经济上:通过价格杠杆调动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调峰积极性
        4.1.1 完善需求侧峰谷电价机制
        4.1.2 形成供给侧峰谷电价和调峰补偿机制
        4.1.3 扩大跨区跨省的调峰互济交易市场化机制
    4.2 政策上:加强调峰填谷管理,配合新能源规模发展
        4.2.1 将新能源纳入调峰填谷的管理体系
        4.2.2 加强灵活电源建设调整供给侧电源结构
        4.2.3 探索自备电厂与电网间峰谷电量置换
    4.3 技术上:鼓励调峰、蓄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挖潜
        4.3.1 加快发展核电调峰技术
        4.3.2 鼓励储能技术的应用
        4.3.3 对现有火电调峰技术挖潜
    4.4 重视客户关系管理,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规制理论下的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述评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文献评价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电力监管的理论基础
    2.1 电力监管的核心概念
        2.1.1 规制(Regulation)
        2.1.2 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2.1.3 市场失灵与监管失灵
    2.2 电力监管的基础理论——规制理论
        2.2.1 公共利益理论
        2.2.2 规制俘获理论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
        2.2.4 激励性规制理论
    2.3 电力监管的必要性
        2.3.1 电力监管需求产生的基础
        2.3.2 电力监管的内涵和必要性
第三章 当代中国电力监管体制的变迁
    3.1 中国传统电力管理体制(1949—2002年)
        3.1.1 计划经济时期电力管理体制变革(1949—1978年)
        3.1.2 改革探索时期电力管理体制变革(1979—1992年)
        3.1.3 改革深化时期电力管理体制变革(1993—2002年)
        3.1.4 传统电力管理体制简要小结
    3.2 中国现行电力监管体制(2003—2012年)
        3.2.1 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的监管主体
        3.2.2 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的监管客体
        3.2.3 现行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中国现行电力监管体制缺陷成因分析
    4.1 管制机构被俘获
        4.1.1 公共利益理论假设与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4.1.2 规制俘获理论阐明管制机构被俘获的诱因
    4.2 信息不对称的制约
        4.2.1 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2.2 消费者与电力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3 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影响
        4.3.1 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尚未厘清
        4.3.2 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4.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4.4.1 以行政命令代替法治,法律制度基础薄弱
        4.4.2 以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
    4.5 行政垄断的弊端
        4.5.1 行政垄断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4.5.2 区域垄断严重分割了电力市场
第五章 发达国家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5.1 英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5.1.1 改革背景
        5.1.2 改革内容
        5.1.3 改革成效
        5.1.4 经验启示
    5.2 美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5.2.1 改革背景
        5.2.2 改革内容
        5.2.3 改革成效
        5.2.4 经验启示
    5.3 日本电力监管体制改革及其启示
        5.3.1 改革背景
        5.3.2 改革内容
        5.3.3 改革成效
        5.3.4 经验启示
    5.4 各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的比较和借鉴
        5.4.1 改革的异同点
        5.4.2 改革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设想
    6.1 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6.1.1 改革总体目标
        6.1.2 改革基本思路
    6.2 调整电力监管机构设置模式
        6.2.1 电力监管机构的基本属性
        6.2.2 电力监管机构设置模式比较
        6.2.3 中国电力监管机构设置模式的选择及理由
    6.3 优化电力监管职能配置
        6.3.1 准确界定电力监管的职能边界
        6.3.2 理顺监管机构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
        6.3.3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监管职权
第七章 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配套政策措施
    7.1 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培育竞争性的市场力量
        7.1.1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完善产权制度
        7.1.2 全面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资投资电力
        7.1.3 大力推进市场建设,注重培育市场主体
    7.2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7.2.1 尊重国情和传统,兼顾当前与长远
        7.2.2 建立大能源部,实行统一管理
        7.2.3 打破行政垄断,转变政府职能
    7.3 加强能源法制建设,完善监管的法律体系
        7.3.1 积极推动修订《电力法》
        7.3.2 抓紧研究制定《能源法》
        7.3.3 构建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
    7.4 创新经济性监管的方式,建立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
        7.4.1 消除电价改革的体制性障碍,明确电价管制的目标
        7.4.2 以大用户直购电为突破口,探索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7.4.3 以输配电价改革为核心,选择合理的电价定价模式
    7.5 重视社会性管制的作用,完善监管的内容体系
        7.5.1 加强电力安全监管,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7.5.2 加强普遍服务监管,不断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7.5.3 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A 社会用电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B 电力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附录C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

(10)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贫困概述
        1.1.1 能源贫困的一般概念
        1.1.2 本论文涉及的中国能源贫困界定
    1.2 能源贫困的影响
        1.2.1 能源贫困与经济发展
        1.2.2 能源贫困与人类健康
        1.2.3 能源贫困与社会公平
        1.2.4 能源贫困与千年发展目标
    1.3 全球应对能源贫困工作进展
        1.3.1 国际组织应对能源贫困的行动
        1.3.2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国家应对能源贫困政策与行动
    1.4 选题的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全文框架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2 论文结构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能源贫困国际文献计量分析
        2.1.1 数据来源和文献概述
        2.1.2 能源贫困研究现状
        2.1.3 能源贫困领域研究水平
        2.1.4 能源贫困国际研究热点综述
    2.2 能源贫困国际现状
        2.2.1 发展中国家电力普遍服务水平较低
        2.2.2 发展中国家低效消费传统生物质
        2.2.3 发达国家能源贫困群体生活用能支出占比较高
    2.3 能源贫困国内文献计量分析
        2.3.1 能源贫困国内研究概述
        2.3.2 能源贫困国内研究热点综述
    2.4 中国能源贫困研究背景
        2.4.1 已基本实现电力全覆盖,商品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2.4.2 城乡生活用能差异显着,农村人均固体能源消费增加
        2.4.3 农村生活用能区域差异明显,生活用能以固体燃料为主
        2.4.4 农村用能设施落后低效,清洁炊具普及率低
        2.4.5 生活用能价格上涨,生活用能支出占比城乡分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居民部门能源消费差异性及不平衡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3.1 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乡生活用能差异性分析
        3.1.1 生活用能泰尔指数及数据处理
        3.1.2 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乡生活用电差异性分析结果
        3.1.3 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乡生活用商品能差异性分析结果
    3.2 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城市生活用能不平衡性分析
        3.2.1 生活用能基尼系数及数据处理
        3.2.2 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城市生活用电不平衡性分析结果
        3.2.3 基于基尼系数中国城市生活用气不平衡性分析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可支付性评估模型及应用
    4.1 生活用能可支付研究理论基础
    4.2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可支付性模型及数据来源
        4.2.1 热量需求模型
        4.2.2 能源需求计算
        4.2.3 生活用能可支付性
        4.2.4 数据来源及设置
    4.3 生活用能可支付性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生活能源需求结果分析
        4.3.2 生活用能可支付性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5.1 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5.1.1 国际能源贫困评估指标的中国适用性分析
        5.1.2 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1.3 能源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
        5.1.4 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2 中国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
        5.2.1 数据预处理
        5.2.2 基于最优传递矩阵的层次分析法
        5.2.3 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指标集结方法
    5.3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估结果
        5.3.1 中国省级能源贫困综合评估结果
        5.3.2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综合评估结果
    5.4 中国能源贫困特征识别
        5.4.1 中国省级能源贫困特征识别
        5.4.2 中国区域能源贫困特征识别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用能认知对减缓能源贫困驱动力评估模型及应用
    6.1 构建概念模型
        6.1.1 概念模型理论基础
        6.1.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6.2 问卷设计及数据检验
        6.2.1 问卷结构及题项设计
        6.2.2 数据收集
        6.2.3 数据质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6.3 问卷调研描述性统计
        6.3.1 生活用能种类
        6.3.2 生活用能设备
    6.4 基于结构方程的用能认知对用能行为影响的路径分析
        6.4.1 结构方程模型
        6.4.2 模型估计
    6.5 调节效应分析
        6.5.1 调节效应模型
        6.5.2 调节效应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社会经济因素对减缓能源贫困驱动力评估方法及应用
    7.1 生活用能与经济发展关系比较分析
        7.1.1 生活用能与经济发展关系国际比较
        7.1.2 生活用能与经济发展关系省际比较
    7.2 基于面板模型的中国居民传统生物质能消费驱动分析
        7.2.1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7.2.2 模型方法
        7.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7.3 基于面板模型的中国居民生活用电及用能结构驱动分析
        7.3.1 研究基础
        7.3.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7.3.3 模型方法
        7.3.4 模型结果与分析
    7.4 基于门限模型的生活用电收入弹性分析
        7.4.1 门限回归模型
        7.4.2 门限效应检验及门限值
        7.4.3 收入水平对生活用电量影响的门限效应分析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
    8.2 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图目录
    附录 2 表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2004: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生活用电重点保证(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皇岛供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夏荣胜. 燕山大学, 2020(06)
  • [2]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 姚智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1.5℃约束下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后情景及效应研究[D]. 卢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多种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管控模型及大数据分析研究[D]. 任东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平凉市涉农电力消费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 赵晓瑛. 兰州大学, 2020(01)
  • [6]中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分解与预测研究[D]. 王丽雪.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7]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效果评估及优化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朱一丁.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4)
  • [8]H电网调峰填谷改善策略研究[D]. 方圆圻.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9]规制理论下的中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研究[D]. 燕丽娜. 南京大学, 2015(01)
  • [10]能源贫困综合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李慷.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2004年:电力供需形势严峻,国内用电关键保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