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在疑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在疑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一、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鹏辉[1](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作为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各级医疗单位广泛开展。那么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就成为手术医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预测其发生也变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得出术前可预测DLC发生的指标,进而指导手术医师为术中的挑战做好准备、优化手术计划,尤其是无法行LC时果断及时的中转开腹,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损伤,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咨询做出更准确的解释。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Ⅰ级或Ⅱ级)或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且行LC治疗的病例(年龄>18岁)共157例,按手术用时或是否中转开腹,分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7例(A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120例(B组)。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既往是否发病、发病时间、上腹部手术史、基础疾病史)、生化指标(WBC、NEU、ALT、AST、ALP、γ-GGT、TBIL、FIB)、影像资料(胆囊长径、胆囊短径、胆囊壁是否增厚、结石数量、结石是否嵌顿颈部)、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远期并发症等。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确定D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单因素χ2检验结果:年龄(χ2=4.464,P=0.035)、既往急性胆囊炎发病史(χ2=18.558,P=0.000)、发病时间(χ2=3.924,P=0.048)、BMI(χ2=9.743,P=0.002)、糖尿病病史(χ2=4.297,P=0.038)、白细胞计数(χ2=4.800,P=0.02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χ2=4.334,P=0.037)、纤维蛋白原(χ2=5.390,P=0.020)、胆囊短径增加(χ2=4.272,P=0.039)、胆囊壁增厚(χ2=9.265,P=0.002)、颈部结石嵌顿(χ2=9.888,P=0.002)、术后近期并发症(P=0.012)、术后远期并发症,即PCS的发生,(χ2=5.858,P=0.016)等13项因素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χ2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协变量,采用逐步法(Forward L:LR法)筛选影响因素,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其回归系数均>0,OR值分别为2.657、2.420、7.151、11.341、9.246,表明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是DL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年龄≥50岁、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72h、BMI≥25Kg/m2、糖尿病病史、白细胞计数≥9.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6.3×109/L、纤维蛋白原≥3.5g/L、胆囊短径增加、胆囊壁增厚、结石嵌顿胆囊颈部的患者更易发生DLC。2.年龄、胆囊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既往有急性胆囊炎发病史、发病时间等5项因素是DLC的独立危险因素。3.既往上腹部手术史会造成腹部广泛粘连,造成LC手术困难,甚至提高中转开腹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和非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在既往上腹部手术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是DLC的危险因素,可能和我中心对此类患者多直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有关。

王九龙,张益明,郑万琼,顾叶春[2](2021)在《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困难LC诊断的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C术,观察组采用胆道镜联合IOC的LC术。比较两组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6.38±4.16)min vs(52.24±8.46)min]、术中出血量[(67.35±6.22)mL vs (86.64±7.69)mL]、住院时间[(5.72±0.36)d vs (8.45±1.42)d]、中转开腹率[0 vs 8.60%(8/93)]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4.30%(4/93) vs 15.05%(14/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 2.128,95%CI 1.395~2.902)、合并糖尿病(OR 2.526,95%CI 1.682~3.427)、手术时间≥40 min(OR 2.318,95%CI 1.879~2.836)、术中出血量≥70 mL(OR 2.418,95%CI 1.389~3.523)、术中无胆道造影(OR 3.967,95%CI 2.184~4.853)是L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镜联合IOC在困难LC治疗中可降低患者胆管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中转开腹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困难LC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胆道造影有关。

邱文龙[3](2021)在《术前放置鼻胆管引流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经验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符合困难胆囊诊断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ropic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困难胆囊患者LC术前是否留置鼻胆管引流分为鼻胆管组和非鼻胆管组,鼻胆管组术前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放置鼻胆管后再行LC,非鼻胆管组则常规行LC,术前未放置鼻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中转开腹率、术中胆总管损伤率及术后胆漏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共纳入患者183例,鼻胆管组91例、非鼻胆管组9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非鼻胆管组相比,鼻胆管组手术时间[80(67-105)分钟vs 93(76.25-137.25)分钟,P=0.01],中转开腹率[1.1%vs 8.7%,P=0.04]及胆漏发生率[0%vs 8.7%,P=0.012]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胆管损伤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行ENBD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案,能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减少胆道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在Mirizzi综合征和冰冻胆囊三角LC中更具有临床意义。

谢文强[4](2021)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筛选影响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评价及内部验证,同时论证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的简洁性。【方法】利用医院PACS系统收录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2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以手术时长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为界将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C)组和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ifficul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DLC)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程度的风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困难胆囊切除的Nomogram预测模型,使用一致性指数(index of concordance,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图(Calibration Plot)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行模型的评价,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临床影响曲线(Clinical Impact Curve)。2.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将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和腹腔镜胆囊全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1:2匹配,通过比较术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探讨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的简洁性,并对纳入的病例进行术后1月情况的随访。【结果】1.模型构建共纳入患者239例,手术时长P75为80min,其中DLC组51例,含中转开腹1例;2.多因素分析显示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上腹部手术史是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风险因素;3.构建的两种临床预测模型均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两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良好;4.应用倾向性评分后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腹腔镜胆囊全切组28例,保留后壁组14例;5.腹腔镜胆囊全切组和保留后壁组在术前及术后血常规及血生化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患者胆囊壁的厚度明显增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与腹腔镜胆囊全切组相比,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随访观察结果无差别。【结论】1.BMI(>25kg/m2)、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合并胆囊积液、胆囊壁的厚度(>0.3cm)、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发生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2.研究构建的Nomogram临床预测模型1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3.保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可显着降低复杂胆囊手术的难度,在处理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壁陷入肝床过深致分离困难、异常短胆囊管、急性亚急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等困难胆囊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段鸿皓[5](2020)在《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方法,有着较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术中操作便捷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在LC中胆管损伤依旧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中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率为0.2%-0.3%,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发生较传统开腹手术升高至0.5%-0.9%[1]。如何有效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管损伤一直是关注及研究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出现的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技术,为降低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胆管损伤率提供了一种有效地方法。[目的]1.研究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可靠性,能否有效避免胆道损伤。2.对比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不足与优势,是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3.讨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因胆囊结石并反复胆囊炎发作行胆囊切除术65例,男性27例,女性38例,年龄29—67岁,符合困难胆囊切除术入组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且无碘过敏史。65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常规腹腔镜手术组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术前及术后肝功(ALT、AST、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肾功(肌酐)、能否有效识别胆管解剖结构以及识别胆道时间。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检验,表示用(±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检验。[结果](1)术前:对照组(腹腔镜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0.7±9.47岁,平均体重73.7±7.35kg。实验组(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8.2±11.49岁,平均体重69.28±7.37kg。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前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肌酐,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经卡方检验后(x2=0.074,p=0.786),年龄通过 t 检验对比(t=-0.807,p=0.424),体重通过t检验(t=-2.075,p=0.043),统计学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前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肾功能(肌酐)均经配对t检验后,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术中:①对照组手术时间(90.16±27.34min)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65.91±20.75min),经配对t检验(t=-3.562,p=0.001),证明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手术时间较实验组长;②在分离寻找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时间上,对照组时间(11.24±3.75min),实验组时间(7.59±2.75min),经配对t检验分析(t=-3.963,p=0.001),分离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时间长于实验组时间;③对照组术中出血(22.95±13.96ml),实验组术中出血(17.1±8.17ml),经t检验分析(t=-1.691,p=0.102),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①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34.11±8.53h)、住院总费用(7835.10±620.03¥)、住院时间(3.58±1.54d)与实验组通气时间(34.27±7.9h)、住院总费用(7951.22±533.74¥)、住院总时间(4.1±1.47d)无明显差异(P>0.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肾功能(肌酐)均经配对t检验后,p>0.05,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论]1.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辨别胆道解剖结构的可操作性高,安全性强,能有效识别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能有效避免胆道及血管损伤。2.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较传统的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存在手术时间短的优势,在术后肝功能、感染指标以及、住院周期及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异。3.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庞博[6](2020)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综合分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的合适时机。方法:将29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为发病3天内手术组(100例),B组为发病4-7天内手术组(104例),C组为发病8-21天内手术组(87例)。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和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手术时间短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出血量少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中转率小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中转率与B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中转率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住院费用低于C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最佳时机为发病3天内,因为手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中转开腹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少;对于病程超过3天,不超过7天的患者手术不增加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患者可以获益;对于病程超过7天,不超过21天的患者不建议手术治疗,此期间手术患者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增加医疗成本,患者并不能从中受益。

贾伟路[7](2020)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以及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LC)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探讨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选择LSC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时间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8例,包括行LSC、LC、CT-LC患者。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LSC组28例,LC组24例,CT-LC组1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指标、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C组、LC组、CT-LC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首次排气(d)时间分别为[123.5±10.48、150.4±8.91、98.75±9.71,(P<0.05)],[52.14±8.35、109.54±12.35、47.44±8.21,(P<0.05)],[3.64±1.31、4.54±1.32、2.31±1.40,(P<0.05)],LSC组和CT-LC组均优于LC组。LSC组和CT-LC组中转开腹率为2例(7.1%)、1例(6.2%)均少于LC组5例(17.8%),P=0.015。三组术后腹腔引流量(ml)、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为[53.71±10.13、70.17±5.79、30.69±6.99,(P<0.05)],[5.50±1.53、5.75±1.57、2.44±1.41,(P<0.05)],CT-LC组优于LSC组和LC组。住院天数(d)、住院总费用(元)为[5.29±1.58、6.75±1.07、11.13±1.54,(P<0.05)],[16378±1427、18404±1234、25836±752,(P<0.05)],LSC组均优于LC组和CT-LC组。LC组4例(6.7%)中转开腹、2例(8.3%)发生腹腔感染,LSC组和CT-LC组无此情况。LSC组、LC组及CT-LC组发生胆瘘病例分别为4例(14.2%)、5例(20.8%)、1例(6.25%),P=0.514。LC组、LSC组各出现1例(3.5%、4.1%)术后肠梗阻,P=1.000。三组都未出现穿刺孔口感染。LSC组、LC组及CT-LC组分别出现3例(10.7%)、5例(20.8%)、2例(12.5%)术后体温大于38.5℃。LC组因中转开腹转ICU病房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其中16人失访,3个月随访LSC组、LC组、CT-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分别为2例(9.0%),1例(6.2%),1例(7.1%),P=1.000;恶心呕吐1例(4.5%),1例1(6.2%),1例(7.1%),P=1.000;LSC组、LC组腹泻1例(4.5%),1例(6.2%),P=1.000;LC组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6.2%),P=0.577,均无其他病例。6个月随访LSC组、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1例(4.5%),1例(6.2%),P=1.000;LC组腹泻1例(6.2%),P=0.577;CT-LC组均无其他病例。结论: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存在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中,LSC与LC和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LC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张凯[8](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绝对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金标准”术式。但胆道损伤因其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仍被公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加深对胆道损伤的认识,以期望用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及文献。收集截止至2019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可靠估计。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共纳入29项国内外相关研究。其中对14项危险因素行Meta分析,提示:急性胆囊炎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4.25(2.04,8.84)]、胆道解剖异常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01),[OR 11.28(5.09,25.02)]、胆囊壁增厚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5.06(3.18,8.05)]、术中粘连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6.35(2.84,14.19)]、术中出血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7.63(4.62,12.58)]、先切断胆囊管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8.06(3.20,20.32)]、男性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3),[OR 0.67(0.47,0.97)]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17(0.10,0.28)]、医生学习曲线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25(0.14,0.44)]、术前MRCP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1),[OR 0.14(0.05,0.36)]、术中胆道造影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08(0.03,0.21)]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9)、急诊手术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24)、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30)。结论:急性胆囊炎、胆道解剖异常、胆囊壁增厚、术中粘连、术中出血、先切断胆囊管、男性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医生学习曲线、术前MRCP、术中胆道造影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相关性较小。

冯艳[9](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总结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风险并为预防胆管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按照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确定最终纳入文献,通过进行文献全文阅读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提取汇总,采用R3.6.2软件进行数据的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研究方法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计34645例病人,BDI共计 389 例。结果显示:性别(OR:1.6228,95%CI:[1.1287;2.3331],P=0.0090)、胆囊炎症分期(OR:5.1717,95%CI:[3.9397;6.7890],P<0.0001),胆囊壁厚度(OR:2.3220,95%CI:[1.1483;4.6953],P=0.0190)、胆囊三角解剖变异(OR:14.1520,95%CI:[5.8769;34.0788],P<0.0001)、胆囊管长度(OR:4.2995,95%CI:[2.8671;6.4475],P<0.0001)、术中粘连(OR:3.4850,95%CI:[1.9973;6.0811],P<0.0001)、术中出血(OR:4.7026,95%CI:[1.5453;14.3105],P=0.0064)、手术医师经验(OR:7.4676,95%CI:[3.7580;14.8389],P<0.0001)等因素与 BDI 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年龄、肥胖、术前肝功能情况、手术时间长短(P>0.05)暂不认为是BD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论](1)男性、胆囊炎症急性或亚急性期、胆囊壁厚度>3mm、胆囊三角存在解剖变异、胆囊管长度<10mm、术中粘连、术中出血、手术医师经验不足等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2)年龄、肥胖、术前肝功能异常、手术时间长短暂不认为是BD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陈宏存,汤大纬,张军,鲁俊,李文波,姚宝忠,姜友,杨仁保,李良[10](2019)在《Rouviere 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解剖法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Rouviere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015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按所施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急诊以Rouviere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病人手术时间、胆管损伤、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及住院日情况等;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胆管损伤、胆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Rouviere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区解剖方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安全可靠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二、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与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临床资料收集
    1.5 手术方式及步骤
    1.6 术后个体化治疗策略
    1.7 研究指标
    1.8 统计学处理
    1.9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2.1.1 术前资料比较结果
        2.1.2 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结果
        2.1.3 术后远期并发症比较结果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 结果总结
第三章 讨论
    3.1 解剖变异
        3.1.1 胆囊管位置及变异
        3.1.2 胆囊动脉来源及变异
    3.2 术前资料
    3.3 术后近、远期并发症
        3.3.1 LC 导致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 ,BDI)
        3.3.2 PCS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特殊名词解释
致谢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2)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2.3 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术前放置鼻胆管引流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困难胆囊的定义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分组、组间资料对比情况
        2.2.1 仪器设备
        2.2.2 手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后结局指标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困难胆囊概述
    4.2 对困难胆囊定义的进一步理解
    4.3 困难胆囊LC前行MRCP与 ENBD的区别
    4.4 鼻胆管的作用
    4.5 Mirizzi综合征和“冰冻胆囊三角”困难LC前行ENBD更有价值
    4.6 预防胆管损伤
    4.7 关于胆漏的预防治疗
    4.8 关于ENBD并发症的问题
第5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胆结石的诊疗研究
    参考文献

(4)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第一部分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缩略语表
    2.保留后壁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要点图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6)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胆囊炎诊疗进展及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7)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制定检索策略
    1.2 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3 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1.4 数据提取
    1.5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2.3 Meta分析
    2.4 文献发表偏倚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预防策略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Rouviere 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解剖法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
        1.2.2 对照组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四、腹腔镜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危险因素分析[D]. 曹鹏辉. 延安大学, 2021(11)
  • [2]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王九龙,张益明,郑万琼,顾叶春.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1(05)
  • [3]术前放置鼻胆管引流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经验探讨[D]. 邱文龙. 南昌大学, 2021(01)
  • [4]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及保留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式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谢文强. 兰州大学, 2021(12)
  • [5]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困难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D]. 段鸿皓.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6]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分析研究[D]. 庞博.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7]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伟路.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D]. 张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 冯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Rouviere 沟为导向的胆囊三角解剖法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陈宏存,汤大纬,张军,鲁俊,李文波,姚宝忠,姜友,杨仁保,李良. 肝胆外科杂志, 2019(02)

标签:;  ;  ;  ;  ;  

腹腔镜在疑难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