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中的德性形而上学分析

中国哲学中的德性形而上学分析

一、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鹏[1](2021)在《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文中研究表明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戴兆国[2](2020)在《论冯契智慧说的德性形而上学之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寻冯契智慧说的理论根基,离不开形而上学的反思。从德性形而上学角度可以揭示智慧说内蕴的丰富的理论面向。智慧说中性与天道关系的展开,以及广义认识论对成人指向的德性自觉的阐发,广义实践论对成人指向的德性自证的阐述,均显示了智慧说的德性形而上学维度。在一定意义上说,立足智慧说的德性形而上学维度,可以指明德性主体趋向自由的成人之路。

吴越强[3](2018)在《论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完成——基于孔、孟、荀的儒家哲学思想》文中认为虽然"道德形而上学"一词是近代中国哲学工作者们借用了康德对于"形而上学"的区分,但"道德形而上学"却是先秦儒家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想明确这个问题,则又要从孔子出发,再结合孟子和荀子的哲学思想来讨论。本文的讨论主要着眼于四书和《荀子》。对于所选用的文本,接下来先做一个简要分析。《论语》:关于《论语》的争议较少。本文赞同主流观点,《论语》由孔子弟子编纂,特别以孔子之后一两代弟子为主。《论语》一定程度上

曾振宇[4](2017)在《论张载气学的特点及其人文关怀》文中提出张载认为,太虚至善,太虚是"至虚之实",太虚之"实",本质上是气。"神"是太虚内在的条理、规律。太虚本体是气与神的合一。阴阳之气创造了物质世界,太虚则论证阴阳之气创造物质世界何以可能。太虚也是一德性本体、价值本体。张载论证太虚至善,指向两大现实人文关怀:首先,由太虚至善推导出"天地之性"存在正当性。孟子思想对张载人性论有所影响,张载"君子有弗性",源自孟子的"君子所性"。其次,仁是"事"之本体,人世间的制度与伦理,都必须以仁为体,才能获得存在的正当性。仁实际上成为人类文化与制度文明背后隐伏的道德基础、价值依托和人文精神。仁义精神的张扬,实质上是人作为主体性存在的挺立。本体主体化,儒家为天下立法,是张载德性本体论的内在旨趣与"本来面目"。

张兴华[5](2011)在《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文中认为形而上学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是实证主义产生以来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涉及到合理性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谈到知识与获取知识的方法,谈到形而上学问题自然要考虑经验范畴与超验范畴能否契合的问题。形而上学如传统的“道”或西方的“上帝”,虽然无法证明和把握,但是人类的意象还是赋予了这些形上范畴相当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影响着人类的知行。中国传统偏重心性与德性的形上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潜移默化为一种内在性格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标识。近现代在西方科技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清除与被西化的困境。对待西方文化中国近现代哲学家都有自己取舍的偏重,而金岳霖则选择了一条“中和”中西的道路,以知性重建传统道学,以逻辑会通中西方法。本文通过对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多维透视,力求客观的分析其元学体系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无极而太极”思想为参照,结合中西哲学,从内容、形式、方法等视角分析其论道体系的问题与意义。首先,概述金岳霖“无极而太极”的思想内涵和体系构建的问题。其次,分析其“中西合璧”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再次,从理性与情感两方面对“旧瓶新酒”模式的元学体系进行剖析。最后,对金岳霖元学体系的建构模式进行理性反思与总结,并强调中国传统形而上学对现代社会价值观重建的意义。

杜杰[6](2004)在《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中国哲学形上学之天、道、命、理、性五个基本范畴之内涵辨析,指明中国哲学乃是不同于西方知性形上学的德性形上学,其本体论理论形态表现为追问生存之第一原则(德性原则)的生存本体论。中国德性形上学有着自己独具内涵的形上学范畴体系,体现出德性优先的人文关怀理念,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之伦理文化形态。

丁怀超[7](1992)在《清代学术的哲学阐释——评《清代哲学》》文中研究说明 有清一代,儒林兴旺,学术繁富,大家继起,新说迭出。清人自诩其学术“远迈前朝”,确非自夸之辞。然而,清人的哲学成就究竟如何?这在学术界认识并不一致。自梁启超、章太炎、胡适至钱穆、侯外庐、陈鼓应等人,皆有关于清代思想的名着问世,影响较大。然不仅相互见解迥异,而且皆为泛论清人学术,面对哲学的讨论并不集中。安

二、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尚书》道政事皆原本于德
二、《洪范》为尽性之书
三、王政之根源实为尽性之事

(2)论冯契智慧说的德性形而上学之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性与天道关系的形上学展开
二、广义认识论成人指向的德性自觉
三、广义实践论成人指向的德性自证

(3)论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完成——基于孔、孟、荀的儒家哲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孔子:道不远人
二、孟子:儒家德性形而上学的建构
三、荀子:最后的圣贤
    (一) 完善儒家的形上根据
    (二) 丰富儒家的德性依据
四、完成与重建

(4)论张载气学的特点及其人文关怀(论文提纲范文)

一、“神即太虚之理”:太虚是神与气的合一
二、“君子有弗性”:从太虚至善到“性于人无不善”
三、“虚则生仁”:太虚作为“仁之原”何以可能
结语

(5)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传统“太极”、“无极”意蕴之辨
    二、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相关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无极而太极”思想的元学意蕴
    第一节 金岳霖之“无极”与“太极”
        一、无极——道演的原初起点
        二、太极——道演的终极目标
        三、金岳霖对传统无极太极之思想的继承与革新
    第二节 “无极而太极”的进化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无极而太极”思想的知性分析
    第一节 道论体系中的矛盾
        一、“式、能”对“道”、“无极”、“太极”的架构
        二、“式”、“能”对“无极而太极”支撑的漏洞
        三、“式能综合为道”与“无极而太极是为道”的平衡性比对
    第二节 以逻辑分析支撑本然世界的可行性分析
        一、逻辑语境下的形而上学如何“本然”
        二、以逻辑分析建构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
    第三节 非官觉范畴的“元学世界”可知性探讨
        一、官觉范畴与非官觉范畴
        二、非官觉经验能否被完全思议
        三、超官觉范畴的“无极”、“太极”之深度内涵如何阐明
    第四节 与传统比照,逻辑分析下的“无极而太极”思想通透性分析
        一、“无极而太极”思想对传统形而上学建构缺失的弥补
        二、“无极而太极”思想对传统意境之扬弃
    本章小结
第三章“旧瓶装新酒”式的“无极而太极”思想之剖析
    第一节 “瓶”与“酒”博弈背后的情感诉求
    第二节 对传统形而上学积极意义的肯定与完善
        一、对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推崇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价值的肯定
        三、对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反思与弥补
    第三节 中国传统思想情怀与西方纯粹理性的交融
        一、旧瓶新酒——“以西释中”的实践
        二、“旧瓶新酒”的逻辑方法增强传统哲学存在的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金岳霖元学体系的反思
    第一节 近现代语境下的古今会通的困境
        一、古今之“道”意境上会通的困境
        二、古今论道方法之会通与革新的困境
    第二节 中西会通的困境——以逻辑方法建构形而上学体系如何可能
        一、形而上学的绝望与希望
        二、“旧瓶新酒”——重建形而上学的尝试
        三、针对中国形而上学的特点如何和谐地增加其西方理性的元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 “天”之内涵。
第二, “道”之内涵。
第三, “命”之内涵。
第四, “理”之内涵。
第五, “性”之内涵。

(7)清代学术的哲学阐释——评《清代哲学》(论文提纲范文)

四、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J]. 朱晓鹏. 学术界, 2021(04)
  • [2]论冯契智慧说的德性形而上学之维[J]. 戴兆国.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论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完成——基于孔、孟、荀的儒家哲学思想[J]. 吴越强. 人文天下, 2018(15)
  • [4]论张载气学的特点及其人文关怀[J]. 曾振宇. 哲学研究, 2017(05)
  • [5]金岳霖“无极而太极”思想的深度透视[D]. 张兴华. 黑龙江大学, 2011(06)
  • [6]中国哲学之德性形上学辨析[J]. 杜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 [7]清代学术的哲学阐释——评《清代哲学》[J]. 丁怀超. 哲学研究, 1992(07)

标签:;  ;  ;  ;  ;  

中国哲学中的德性形而上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