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麦当劳”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麦当劳”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麦当劳化”(论文文献综述)

徐扬[1](2020)在《MSW专业实习中的“麦当劳化”现象研究 ——以X大学MSW专业实习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如今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态势迅猛,离不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的不断提升。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加之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质量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效果,同时更是对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但是实践起来却不尽人意。本文以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提出的“麦当劳化”现象作为分析路径,以“麦当劳化”的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控制这几个特征为研究理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结合X高校MSW专业实习现状,从高校、社会工作机构、MSW专业实习生这三个层面对专业实习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麦当劳化”理论进行了发展性思考,同时并分析得出MSW专业实习“麦当劳化”现象带来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原因,原因主要有高校缺乏专业实习教育创新盲目追求高效率、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缺乏模式创新造成单一化结果、实习生自身的“服从”态度造成的可控制性这几个方面。最后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需要做到在专业实习教育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高校与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应共同开辟专业实习新评价路径这两个方面的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潘玉驹[2](2016)在《高校学生评价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文中认为"麦当劳化"是合理化在当代社会的表现形式,其追求效率、迷信量化、崇尚控制的原则虽有进步的一面,但负面效应也不言而喻。而今,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学生评价也未能逃脱被"麦当劳化"的命运。这种看似"合理化"的评价行为,充满着浓厚的"管理"色彩和"工具"意蕴,必然导致学生评价育人本真的迷失、公正之善的偏误以及和谐之美的缺失。坚持学生评价的"生命"立场、"对话"立场、"终身化"立场,是走出学生评价"麦当劳化"铁笼的可为之举。

叶倩[3](2014)在《从社会的麦当劳化到大学的麦当劳化》文中指出麦当劳化的四个特征是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以及通过非人技术代替人的控制。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麦当劳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都不知不觉地被控制了,失去了自由,更多的被规则、被机器束缚住,而人的价值就在于人的思想,在于创造,失去了思想人就和其他生物没什么区别。教育也越来越沦为麦当劳化的产物,连大学教育也不例外,大学思想的开放性和自由在渐渐消失。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十分必要。

舒婷婷[4](2013)在《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麦当劳文化已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所表现出的高效性、可计量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探讨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负面影响。

黄其新,陈燕妮[5](2013)在《从办学使命看我国大学教育的异化与回归》文中指出大学自诞生以来就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和文明的传承者而存在着,探求知识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当前,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大学正在背离基本使命,呈现出"办学目标就业化"、"培养方式工厂化"、"师生关系市场化"的异化趋势。我国大学要克服这一问题,就必须回归使命,确立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塑造共同探索的师生关系。

吴俊[6](2013)在《“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与传统大学生学习研究大多采取实体性思维方式不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基于关系性思维方式的观察视角。运用“场域”、“资本”、“惯习”和“策略”等开放式概念,本研究形成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分析框架:将大学生学习视为一种对个体的认知、思维、情感和行动产生持久的、实质的和深远的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即“学习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分析大学场域与外在社会的结构对应关系,探寻大学场域是如何作为关键性的中介环节,来同时发挥社会性变量和个体性变量的作用共同建构大学生学习实践的,从而揭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运作逻辑及其在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变化机制和演进逻辑,以及大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和必然趋势。一种生成的、不确定的建构主义知识观正取代以往普遍的、确定的客观主义知识观,这一变化对人类的认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外在支持机制和知识转型的内生动力机制的双重影响下,大学也将朝着知识型和学习型组织的方向演进。无论是知识社会的变迁,还是学习型大学的创设,都意味着人即将成为知识社会和学习型大学中的核心主体。基于此,对未来的大学生学习改革而言,“人的主体性发展”已不再是一个“是否需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实现”的问题。如何建构一种基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实践,是当前大学生学习改革中亟待探索的一个“真”问题。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状来看,大学场域仍然沿袭着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科层型结构,这一结构又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在长期制度化学习经历中业已生成的以“顺从”和“服从”为特征的常规性学习惯习,从而不断形塑着他们的应试性学习策略。尽管知识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在唤醒大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常规性学习惯习的滞后效应及其所固化的应试性学习策略同知识社会的发展需求之间呈现出一种“不合拍”甚至“脱节”现象。对此,本研究从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演进逻辑出发,结合当前大学生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知识社会的转型背景下构建基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学习型大学场域和反思性学习惯习。本文一共分为六章进行阐述。第一章,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和研究意义,在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点。第二章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本章力图突破以往大学生学习研究中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倾向,转向一种综合了“结构主义”路径和“建构主义”路径的社会实践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机制和变化机制进行全视角的诠释和解读。第三章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采取了历时性分析和共时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路径,通过大学场域的中观介入,探讨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与大学生心智结构的生成和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发展进程、运作逻辑和演进趋势。第四章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针对当前大学场域中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实境遇,分别进行了描述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考察。第五章在前述理论解读、实践探索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审视和思考制约大学生主体性学习实践和发展的问题以及成因。第六章围绕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的基本结论,立足于知识社会转型的背景,结合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及其面向未来的研究趋势,尝试构建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实路径,以期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大学生学习改革提供可供参考的有益借鉴。

孟翔飞[7](2013)在《高等教育“麦当劳化”趋势的反思与批判》文中研究表明"麦当劳化"借助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席卷全球,麦当劳原则已经渗入到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麦当劳化"已初见端倪。客观认识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利弊,有助于追寻、探究高等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以期从源头上走出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困境。

石震,任林礼[8](2013)在《试论“麦当劳模式”下的高等教育的非理性》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开始了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空间,竞争引导高等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在高校的内部管理、教学质量、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快餐式的"麦当劳"化非理性的教育培养模式。本文探讨的是在"麦当劳"化影响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模式的非理性化表现,就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理性化进行探索。

高晶晶[9](2013)在《试论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文中研究说明麦当劳文化席卷全球,麦当劳企业机制日益渗透于社会的组织机制中。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麦当劳化表征,包括它的含义及影响,对现代社会带来的进步意义,分析各种消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引起高校工作者的警惕。避免它给我国高校工作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为广大学生的成长开辟一条健康的成长道路。

李琳[10](2013)在《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文中指出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加速扩大,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11年的26.9%,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后大众化"阶段。本文从大学的三大职能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科学定位;完善高校科研制度;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提高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发展对策。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麦当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麦当劳化”(论文提纲范文)

(1)MSW专业实习中的“麦当劳化”现象研究 ——以X大学MSW专业实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有关“麦当劳化”的国内研究
        1.3.2 有关“麦当劳化”的国外研究
        1.3.3 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国内研究
        1.3.4 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国外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主要概念界定
        1.5.1 “麦当劳化”
        1.5.2 社会工作实习
二、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现实背景与具体要求
    2.1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现实背景
    2.2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具体要求
        2.2.1 X大学MSW培养方案
        2.2.2 X大学MSW实习要求
三、X大学MSW专业实习现状分析
    3.1 X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安排
    3.2 X大学MSW专业实习各阶段情况
        3.2.1 MSW专业实习前期
        3.2.2 MSW专业实习中期
        3.2.3 MSW专业实习后期
四、“麦当劳化”对MSW专业实习造成的结果及原因分析
    4.1 高校缺乏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导致“高效率”
    4.2 社会工作机构缺乏模式创新造成结果单一
    4.3 实习生自身“服从”的态度造成的可控制性
五、结论与讨论
    5.1 追求“质”而不是“量”
    5.2 开辟专业实习新评价路径
    5.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校学生评价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评价“麦当劳化”的表征
    1. 效率至上的片面追求。
    2. 量化方式的大行其道。
    3. 非人性化的理性控制。
二、学生评价“麦当劳化”的成因
    1. 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过程。
    2. 折射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误读。
    3. 体现了高等学校对自身定位的摆钟现象。
三、学生评价“麦当劳化”的现实危害
    1. 片面的效率追求导致学生评价育人本真之迷失。
    2. 对量化工具的迷信导致学生评价公正之善的偏误。
    3. 非人性化的控制导致学生评价和谐之美的缺失。
四、学生评价“麦当劳化”的超越
    1. 坚持学生评价的“生命”立场,实现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整合。
    2. 坚持学生评价的“对话”立场,实现主体间性的互信合作。
    3. 坚持学生评价的“终身化”立场,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的相得益彰。

(3)从社会的麦当劳化到大学的麦当劳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的麦当劳化
二、大学教育的麦当劳化
三、总结

(4)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麦当劳化以及教育的麦当劳化
二、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主要表现
    (一) 高效性
    (二) 可计量性
    (三) 可预测性
    (四) 可控制性
三、理性看待教育的麦当劳化
    (一) 理性的背后会产生非理性
    (二) 教育是不能够被完全复制的

(5)从办学使命看我国大学教育的异化与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使命的历史考察
二、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异化
    (一)办学理念“就业化”
    (二)培养方式“工厂化”
    (三)师生关系“市场化”
三、回归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诉求
    (一)确立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建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
    (三)塑造共同探索的新型师生关系

(6)“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与大学学习改革的研究综述
        一、学习理论研究综述
        二、大学生学习研究综述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视角
        三、理论基础
        四、研究主题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架构
第二章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生成性动力分析
    第一节 大学场域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社会建构机制
        一、文化资本 大学场域的特殊利益形式
        二、大学场域作为一种社会构建的空间
        三、大学场域作为一种动态开放的空间
    第二节 学习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的个体建构机制
        一、大学生学习惯习的双重结构性
        二、大学生学习惯习的运作逻辑
        三、大学生学习惯习的运作机制
    第三节 大学生的学习何以可能 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的本体契合
        一、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之间的本体论契合
        二、本体论契合状态下大学生的内隐式学习策略
    第四节 大学生的学习何以改变 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的交互建构
        一、大学场域与学习惯习之间的“不合拍”或脱节
        二、“不合拍”或脱节状态下大学生的外显式学习策略
第三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演进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演进方向
        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二、社会转型对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影响
        三、时代的呼唤 一种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大学生学习实践
    第二节 工业社会中的科层型大学场域与大学生常规性学习惯习
        一、科层型大学场域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学生的常规性学习惯习与应试性学习实践
        三、工业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的实践逻辑
    第三节 知识社会中的学习型大学场域与大学生反思性学习惯习
        一、学习型大学场域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惯习与发展性学习实践
        三、知识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的实践逻辑
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架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状调查
        一、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描述分析
        三、大学生学习实践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综合考察
        一、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感知的整体性分析
        二、大学生学习取向和学习策略的整体性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现实观照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实践的问题透视
        一、主体性发展目标与制度化学习目标的冲突
        二、大学教学与大学生学习的分离
    第二节 制约大学生主体性学习与发展的原因探析
        一、价值取向的偏轨 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吊诡
        二、思维视角的桎梏 个体能动性与社会受动性的失衡
        三、心智结构的固化 惯习滞后性与惯习创造性的对抗
第六章 基于主体性发展的大学生学习实践建构
    第一节 从科层型大学场域向学习型大学场域的结构重塑
        一、基于学习共同体文化的大学教学改革
        二、基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大学教学评估
    第二节 大学生反思性学习惯习的策略建构
        一、基于复杂性知识的弹性认知策略
        二、基于审美性体验的经验学习策略
        三、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自反性学习策略
结语 学习——迈向一种主体性实践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高等教育“麦当劳化”趋势的反思与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麦当劳化”的内涵
    (一) 效率
    (二) 可计算性
    (三) 可预测性
    (四) 控制
二、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表现
    (一) 效率
    (二) 可计算性
    (三) 可预测性
    (四) 控制
三、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批判
    (一) 批判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理论依据
    (二) 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危害
四、高等教育培养目标TSA模式——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反思

(8)试论“麦当劳模式”下的高等教育的非理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非理性表现
    (一) 效率。
    (二) 可计算性。
    (三) 可预测性。
    (四) 控制。
二、对高等教育非理性化的反思
三、小结

(9)试论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麦当劳化的含义及其影响
    1.1 高效性
    1.2 可计算性
    1.3 可控制性
2 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表征
    2.1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符号
    2.2 效率至上:高等教育的功利化
    2.3 迷信量化:高等教育的数量化
3 对高等教育麦当劳化的思考
    3.1 共性取代个性
    3.2 质量的滑坡
    3.3 人文的失落

(10)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内涵
二、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
    (一) “质变先于量变”的大众化发展过程。
    (二) 政府主控高等教育大众化。
    (三) 高职院校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发展现状
    (一) 人才培养发生结构性变化, 精英教育受到冲击。
    (二) 科研实力增强, 呈现市场化和社会化。
    (三) 在服务社会方面上, 忽视社会利益。

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麦当劳化”(论文参考文献)

  • [1]MSW专业实习中的“麦当劳化”现象研究 ——以X大学MSW专业实习为例[D]. 徐扬.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高校学生评价的“麦当劳化”及其超越[J]. 潘玉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6)
  • [3]从社会的麦当劳化到大学的麦当劳化[J]. 叶倩. 法制与社会, 2014(31)
  • [4]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思考[J]. 舒婷婷. 传承, 2013(14)
  • [5]从办学使命看我国大学教育的异化与回归[J]. 黄其新,陈燕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6]“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D]. 吴俊. 南开大学, 2013(06)
  • [7]高等教育“麦当劳化”趋势的反思与批判[J]. 孟翔飞.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8]试论“麦当劳模式”下的高等教育的非理性[J]. 石震,任林礼.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07)
  • [9]试论高等教育的麦当劳化[J]. 高晶晶. 价值工程, 2013(14)
  • [10]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的特征[J]. 李琳. 文教资料, 2013(08)

标签:;  ;  ;  ;  ;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麦当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