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100块大油污逼近法国(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玲[1](2020)在《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文中指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双重背景下,翻译需求迅速增长,而翻译引擎也是不断更新换代,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而备受语言服务商的青睐。即便如此,机器翻译的实际翻译质量也还是难以与人工翻译相媲美,不足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而近年来兴起的译后编辑则有效弥补了机器翻译的不足。如今,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MTPE)的模式。本文是一篇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The Sense of Dissonance:Accounts of Worth in Economic Life)的社会学书籍。由于所选文本为信息型文本,用词严谨,逻辑清晰,术语较多且部分术语重复率较高,适合采用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方法进行翻译。因此,笔者选择了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所选文本,然后将其导入SDL Trados翻译软件中,在语境理论的指导下,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笔者从词法、句法及语篇三方面总结分析了机器翻译的错误类型,并基于语境理论的指导,从上述三方面给出了译后编辑的方法,辅以大量例句加以解释说明。文末笔者也提供了一些研究建议,希望本文能为研究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马克·沙利文,饶梦华[2](2017)在《侠盗蒙纳克》文中提出第1章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天下午的暴风雨来得有些晚。大雨冲刷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高档小区,雨水汇集流入排水沟,而贫民区的街道则污水横流。晚上9点30分左右,第四波暴风雨横扫过这个城市最糟糕的贫民区弥赛亚小镇,雨水猛烈地击打着一所小医院的不锈钢屋顶。蕾切尔·迪亚戈·德玛尔,这位既是传教士又是医生的修女,正在紧张忙碌地救治一个产后大出血的女人。"玛丽亚,"蕾切尔呼喊着不断呻吟的女人,"你听我说,你可爱的宝贝儿子需要你。"之前,当挺着大肚子的玛丽亚·瓦斯克斯一走进医院,62岁的雷切尔医生就注意到这个孕妇
高金业[3](2016)在《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文中研究指明引子人类自有私欲以来,便有了战争,或同宗或异族,刀枪相向,杀戮成山。于是富饶的迦太基在罗马大军洗劫下满目疮痍,滑铁卢小镇上6万多具尸体永远留在了大雨后的沼泽里,莫斯科城飘舞的雪花见证了上百万人的惨死。正义与邪恶,顽强与懦弱,尽在刀光剑影下显现。唯有历史老人用他那睿智且一丝不苟的头脑,记下了许多的坚贞、许多的英勇、许多的同情、许多的丑陋与不平。以及,那一件件或许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往事
李宁洲[4](2015)在《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机车黏着优化控制是充分挖掘轮轨黏着潜力和提高轮轨黏着性能、以使机车发挥最大牵引/制动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乃至保证行车安全至关重要。以获取轮轨间最优黏着利用为目的的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最优化控制问题,基于优化控制理论,建立能够定量评价黏着优化控制品质的性能指标函数成为解决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的首要任务,而现有机车黏着控制的相关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此外,由于机车传动系统具有大惯性和非线性特点,以及轮轨间黏着特性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和强非线性,难以精确得到被控系统的解析模型,使得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优化控制问题求解方法无法解决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有关不依赖于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机车黏着控制策略研究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利用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不依赖精确数学模型、可适应较差建模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优势,将其与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相结合,对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了实现机车黏着优化控制品质的量化评价及降低控制系统设计时对设计者主观经验知识的依赖,研究了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性能指标函数的构建及控制系统设计中控制器和滤波器环节的智能优化算法配置问题。建立了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性能指标函数,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机车黏着优化控制性能指标函数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了动态多子群引力搜索算法和灰聚类多子群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完成神经网络参数的优化选择、以及所建立的车轮转速信号所含混合噪声(高斯噪声和冲击噪声)的非线性Volterra滤波器模型结构和参数的确认及优化求解。(2)针对难以解析求解的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基于优化控制理论,将本文所提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与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策略以实现牵引和制动工况下的机车黏着优化控制。设计了机车黏着神经网络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并基于本文所建立的性能指标函数定义适应度函数(即寻优目标),在寻优目标的引导下,采用本文所提出的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使其最终收敛到最优解,同时也实现了机车黏着优化控制品质的定量评价。(3)为了实现轮轨黏着状态优化与牵引电机输出转矩调整之间的最优匹配,对结合牵引电机全速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策略。采用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算法计算产生可获得最优黏着利用的理想给定转矩(牵引转矩/制动转矩),以此作为牵引电机输出转矩的调节依据,并采用全速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动态调整牵引电机输出转矩快速达到给定值,使得当前轮轨工作位置快速趋近轮轨最佳工作点,从而获得最优黏着利用。(4)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策略及性能指标函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利用硬件在回路仿真技术进行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机车黏着优化控制性能指标函数是正确的、可行的,可以有效评估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的品质;利用本文所提出的动态多子群引力搜索算法优化后的引力搜索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控制器、引力搜索脊波神经网络优化控制器和引力搜索模糊优化控制器均能够很好地达到控制要求,使机车在轨面状态发生多种极端突变的情况下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搜索到并稳定工作在最佳黏着状态下,从而使轮轨发挥出最大黏着力。
李发锁[5](2014)在《医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0多年以后,瘫痪在床的章大为每次狼狈地尿湿了裤子和被褥,都会想起当年门玉生将黑洞洞的枪口顶在自己脑门上的情景。那一刻,自己惊悚抖动着的两腿之间不争气地流出了一泡尿,先是湿透了裤管,接着又把地面湿了一块,可那是一泡多么值得庆幸和纪念的尿呀!尽管热腾腾、骚烘烘,却阴差阳错赋予了人生转折的意义。正是那一泡尿,使门玉生最终下了决心,放手让自己干了一件值得骄傲一生的
杜卫东,周新京[6](2014)在《江河水(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神秘赌石人夜幕初降,西南边陲小城瑞丽宛如一位曼妙仙女。街灯渔火,是她衣裙上闪光的饰物;风动鸟鸣,是她即兴吟唱的美妙歌声。穿城而过的瑞丽江和陇川江,便是她身上银光闪烁的披锦,在水雾氤氲中显得飘逸而灵动。这里自清代,便是着名的宝石集散地。白天,云遮雾罩,翠绿醉人;到了晚上,在人来客往中又透出几分张扬和神秘。突然,一个中年汉子捂着眼从一家宝石店窜出,嘴里喊着,他娘的,太平世界,朗朗乾坤,怎么说打人就打人呀!话音未落,青衫平头、膀阔腰圆的两个伙计追出来,一左一右挟持住他。那汉子使劲挣脱,无
邬震婷[7](2014)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身份意识的三重解读 ——以非虚构类文集为中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最负盛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勤奋而多产,在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儿童文学等方面都有极高建树,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从而引起世人瞩目。国内学术界对阿特伍德的研究在2000年之后逐渐形成高潮,大多数研究者都集中于对她长篇小说的探讨,也有少部分成果对她的短篇故事和诗歌进行了分析,但对她非虚构类作品的研究却屈指可数。迄今为止,阿特伍德己发表了十部非虚构类文集,包括文学评论、历史性着作、演讲集,及文论合集等。本论文首次综合阿特伍德这十部非虚构类文集进行专题研究,旨在分析她作为一位加拿大女性作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身份意识。以对阿特伍德非虚构类文集的解读为中心,本论文从以下三方面追寻她身份意识的发生、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实际上是对她深邃文学思想的探索和整理。首先,论文的第一大部分探讨了阿特伍德的民族身份意识的萌生和发展。从她早年所受的课堂教育、到美国求学的经历以及去欧洲旅行的遭遇可以得知,阿特伍德是逐渐意识到加拿大在国际上受到忽视和加拿大文学几乎“不存在”的事实,而她的民族身份意识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萌生并逐步加强。在这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阿特伍德积极参与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她不仅以持久旺盛的精力在各个文学领域进行创作实践,更通过总结加拿大文学主题和分析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北方意象,来凸显和强调加拿大英语文学区别于英美文学的特质与魅力。与她同时代的许多加拿大作家一道,阿特伍德为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和加拿大民族文学的崛起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次,论文的第二大部分是对阿特伍德女性身份意识进行的分析。阿特伍德家族中的女性成员从小为她树立了坚韧不拔、独立自强的女性行为榜样,特别是她母系家族中的女性亲戚,大都个性鲜明,天资聪颖,意志坚强,并具有非凡的进取心。而她生活中经历的一些特殊片段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对男女两性加以区别对待的事实。另外,二十世纪中期西方社会上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文学领域里女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也对阿特伍德的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社会潮流的推动与她自身女性意识的引导下,阿特伍德通过为女作家写作书评及主持有关女性话题的讲座等方式,表达了对女性问题的热切关注。她不仅对西方白人女性在社会上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号召社会对女性不完美之处的宽容,同时也将目光投向穆斯林国家妇女的生存状态。而对于男女两性关系的处理,她更倾向于采取一种中间的道路,寄希望于两性的和谐共生,而不是绝对对立。最后,论文的第三大部分是针对阿特伍德作家身份意识的讨论。阿特伍德一方面通过论述作家的双重性、为艺术所要作出的牺牲、以及作家的权力与社会道德责任,来强调作家与众不同的身份特质,另一方面她还探讨了与作家身份紧密相关的创作动机与创作过程以及作家的理想读者,从而丰富了对她作家身份的认识。正是出于对作家身份特质的认同,阿特伍德在创作过程中坚持履行自己身为作家的社会道德责任,她不仅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之际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人们如何从文化与思维的层面化解当下的危机,更是通过对包含科幻小说及其所有次类型的SF这种文学形式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论述乌恶托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展示她对现代科学技术过度发展进行的反思和对人类未来走向所表示的深切关注。
张翎[8](2014)在《阵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耶和华)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旧约《创世纪》逃产篇上官吟春(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三年)上官吟春挎着沉甸甸的洗衣篮走到河边时,不禁吃了一惊。昨天的雨虽然下了大半宿,却是淅淅沥沥的那种细雨,听不出有多少劲道。早晨出门,院门外那棵桑树上的叶子虽然肥大了许多,却找不见几滴水迹,街边的积水也刚够浅浅地舔湿她的鞋底。没想到那雨轻言细语地竟把一条小河给灌得如此饱胀,三级下水的石阶,现在只隐隐约约地剩了半级。连那半级,也还得看风的脸色。若风是从西南来的,又略带几分气力,那石阶就完完全全淹在水里了。
郝敬堂[9](2014)在《大海作证》文中提出序言这是笔者有生以来最长的一次海上漫步,从南海到东海,从东海到北海,用双脚丈量了18000多公里海岸线。20多天里,大多数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在高高的驾驶舱里看大船破浪远航,在甲板上看海上日出,在船舱里枕着海浪入眠……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笔者认识了一群陌生的人,他们时而漂在海上,时而潜入海底,时而翱翔空中。他们说,天空是蓝色的,大海是蓝色的,梦是蓝色的。他们从事的是"蓝色的事业",他们日夜守望着
威尔·弗格森,秦红梅[10](2013)在《419》文中研究说明加拿大西部某座城市,一辆汽车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冲下路基,驾驶者当场死亡。是一场意外,还是蓄意谋杀?死者家属向保险公司索赔时遭到拒付,他们发现不仅家庭账户上的存款所剩无几,还欠下银行一笔巨额债务。当警察把死者生前所用电脑硬盘里的信息恢复之后,答案昭然若揭。原来,遇难者卷入了一场源自西非的跨国网络诈骗案。在尼日利亚法典中,诈骗行径的代号为419。然而,纵然弄清了事实真相,警方却无力追查地球另一端的罪犯。身为文字编辑的劳拉凭着职业敏感性,通过分析父亲所收邮件的语言特征,发现了蛛丝马迹。为了挽回失去的财产,为父亲报仇,劳拉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来到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城。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来说,这是一座凶险四伏的城市。同样是在尼日利亚,三个年龄相仿、出身各异的年轻人正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踽踽独行。善良朴实的纳姆迪来自尼日尔三角洲外围的一个渔村,丰富的石油资源给这里带来了灾难。人们赖以生存的河流被污染,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气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赤热炎炎的旷野中走着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孩,她一无所有,如一粒尘埃淹没在尘世中,没有人知道她来自哪里,又将去何方。靛蓝色袍子和脸上的疤痕成为她身世的标志。在拉各斯费斯塔克镇的一家网吧,温斯顿正通过网络编织着美梦。这是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抱负的年轻人,可惜误入歧途。他的美梦是什么?他和地球另一端的遇难者又有着怎样的关联?2012年加拿大丰业银行吉勒文学奖2013年加拿大书商协会藏书票奖之年度小说奖这部小说会让你废寝忘食……引人入胜,充满刺激。——加拿大《环球邮报》令人心痛、着迷、胆战心惊。一部结局出乎意料的惊悚小说。——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
二、100块大油污逼近法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0块大油污逼近法国(论文提纲范文)
(1)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 Acknowledgements | 
| 摘要 | 
| ABSTRACT | 
|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 
| Chapter 1 Project Description |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 1.2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 1.3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 1.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 
| 1.5 Project Objectives |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 2.1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 | 
| 2.2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 
| 2.3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 2.3.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 2.3.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 
| Chapter 3 Process Description | 
| 3.1 Pre-translation Work | 
| 3.1.1 File Processing | 
| 3.1.2 Term Base | 
| 3.1.3 Selection of MT Engine and CAT Tool | 
| 3.2 PE Process | 
| 3.3 Quality Control | 
| Chapter 4 Case Study of MT Errors | 
| 4.1. Lexical Errors | 
| 4.1.1 Under-translation | 
| 4.1.2 Mistaken Form/Format | 
| 4.1.3 Mis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 
| 4.2 Syntactic Errors | 
| 4.2.1 Improper Word Order | 
| 4.2.2 Mistranslation of Phrases | 
| 4.2.3 Mistranslation of Clauses | 
| 4.2.4 Mistranslation of Passive Voice | 
| 4.3 Discourse Errors | 
| 4.3.1 Redundancy | 
| 4.3.2 Inappropriate Collocation | 
| 4.3.3 Confused Logic | 
| 4.4 Summary | 
| Chapter 5 PE Methods | 
| 5.1 Context Theory | 
| 5.2 PE Methods at Lexical Level | 
| 5.2.1 Replacement | 
| 5.2.2 Supplementation | 
| 5.2.3 Omission | 
| 5.3 PE Methods at Syntactic Level | 
| 5.3.1 Segmenting and Reorganizing Sentence Structure | 
| 5.3.2 Adjusting Word Order | 
| 5.4 PE Methods at Discourse Level | 
| 5.4.1 Using Cohesive Means | 
| 5.4.2 Rewriting | 
| Chapter 6 Conclusion | 
| 6.1 Implications | 
| 6.2 Limitations | 
| REFERENCES | 
|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 
| Term Base | 
|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4)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 1.2 机车黏着控制的研究现状 | 
| 1.2.1 影响机车黏着性能的主要因素 | 
| 1.2.2 机车黏着控制的研究现状 |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 第2章 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描述及智能优化算法配置 | 
| 2.1 引言 | 
| 2.2 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描述 | 
| 2.2.1 机车黏着优化控制问题描述 | 
| 2.2.2 机车力传递与轮轨黏着特性计算模型 | 
| 2.2.3 机车黏着优化控制性能指标函数 | 
| 2.3 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算法配置 | 
| 2.3.1 动态多子群引力搜索算法 | 
| 2.3.2 高斯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 | 
| 2.3.3 引力搜索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性能测试 | 
| 2.3.4 脊波神经网络的参数优化 | 
| 2.3.5 引力搜索脊波神经网络性能测试 | 
| 2.4 车轮转速信号非线性Volterra滤波器优化算法配置 | 
| 2.4.1 车轮转速信号非线性VOLTERRA滤波器模型的建立 | 
| 2.4.2 灰聚类多子群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 
| 2.4.3 车轮转速信号非线性VOLTERRA滤波器模型结构及参数优化 | 
| 2.4.4 车轮转速信号非线性VOLTERRA滤波器性能测试 | 
| 2.5 本章小结 | 
| 第3章 机车黏着神经网络优化控制研究 | 
| 3.1 引言 | 
| 3.2 控制策略与适应度函数 | 
| 3.2.1 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结构 | 
| 3.2.2 适应度函数 | 
| 3.3 机车黏着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及优化 | 
| 3.3.1 机车黏着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 
| 3.3.2 控制器参数优化 | 
| 3.4 机车黏着神经网络优化控制仿真研究 | 
| 3.4.1 机车黏着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优化控制仿真与分析 | 
| 3.4.2 机车黏着脊波神经网络优化控制仿真与分析 | 
| 3.5 本章小结 | 
| 第4章 机车黏着模糊优化控制研究 | 
| 4.1 引言 | 
| 4.2 控制策略与适应度函数 | 
| 4.2.1 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结构 | 
| 4.2.2 适应度函数 | 
| 4.3 机车黏着模糊控制器设计及优化 | 
| 4.3.1 隶属度函数和尺度变换函数 | 
| 4.3.2 模糊控制规则及清晰化判决 | 
| 4.3.3 机车黏着模糊控制器设计 | 
| 4.4 机车黏着模糊优化控制仿真研究 | 
| 4.4.1 牵引工况机车黏着智能模糊优化控制仿真与分析 | 
| 4.4.2 制动工况机车黏着模糊优化控制仿真与分析 | 
| 4.4.3 黏着模糊优化控制与黏着神经网络控制对比分析 | 
| 4.5 本章小结 | 
| 第5章 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研究 | 
| 5.1 引言 | 
| 5.2 机车牵引传动系统组成及异步牵引电机等效数学模型 | 
| 5.2.1 机车牵引传动系统组成 | 
| 5.2.2 异步牵引电机等效数学模型 | 
| 5.3 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 | 
| 5.3.1 控制策略 | 
| 5.3.2 控制系统结构 | 
| 5.4 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仿真研究 | 
| 5.4.1 仿真参数及仿真条件 | 
| 5.4.2 牵引工况全速域机车异步牵引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与分析 | 
| 5.4.3 电气制动工况全速域机车异步牵引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与分析 | 
| 5.4.4 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仿真与分析 | 
| 5.5 本章小结 | 
| 第6章 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实验研究 | 
| 6.1 硬件在回路实验方案 | 
| 6.2 硬件在回路实验平台的搭建 | 
| 6.2.1 硬件在回路实验平台的结构 | 
| 6.2.2 硬件在回路实验研究的软硬件 | 
| 6.2.3 被控对象的仿真建模 | 
| 6.3 机车黏着控制的实验结果 | 
| 6.3.1 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的实验结果 | 
| 6.3.2 几种已有的机车黏着控制的实验结果 | 
| 6.4 本章小结 | 
| 结论与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 | 
(5)医道(论文提纲范文)
| 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 | 
| 0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第二章坐不住冷板凳便修不成大医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第三章死有死因活有活理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第四章病者的疼应成为医者的痛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第五章生命换来的觉醒是医者之耻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第六章防病于未病是医者正道 | 
| 42 | 
| 43 | 
| 44 | 
| 45 | 
| 第七章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第八章感冒乃百病之母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第九章百病皆生于气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第十章大医医心小医医身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7)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身份意识的三重解读 ——以非虚构类文集为中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文文摘 | 
| 目录 | 
| 绪论 | 
| 第一节 阿特伍德国外研究综述 | 
| 一、文献回顾 | 
| 二、作品教学状况简述 | 
| 第二节 阿特伍德国内研究综述 | 
| 一、起步期(1990-1995年) | 
| 二、发展期(1996-2000年) | 
| 三、高潮期(2001年至今) | 
| 第三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方法、预期目标 | 
| 一、选题依据及对研究对象的总体介绍 | 
| 二、研究意义、方法、论文框架及预期目标 | 
| 第一章 民族身份之一:阿特伍德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建构 | 
| 第一节 早期加拿大民族身份的缺失 | 
| 第二节 阿特伍德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 | 
| 第三节 阿特伍德的文学活动与加拿大民族主义运动 | 
|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民族身份之二:阿特伍德对民族文学的贡献 | 
| 第一节 《生存》:阿特伍德对加拿大文学主题的概括 | 
| 第二节 《奇景》:阿特伍德论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北方意象 | 
| 一、北方冰雪女神 | 
| 二、灰色猫头鹰 | 
| 三、雪怪温迪戈 | 
| 四、油污洞穴——女作家笔下的传统 | 
|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女性身份之一:阿特伍德女性意识的缘起 | 
| 第一节 家庭影响 | 
| 一、女祖先玛丽·韦伯斯特 | 
| 二、外祖母基兰 | 
| 三、母亲玛格丽特·基兰 | 
| 四、姨妈凯瑟琳和乔伊斯 | 
| 第二节 生活经历与时代影响 | 
|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女性身份之二:阿特伍德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 
| 第一节 为女性作家写作书评 | 
| 第二节 有关女性主题的学术讲座、公开演说及其他 | 
| 一、阿特伍德谈作家与女权主义运动的关系 | 
| 二、阿特伍德谈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 三、阿特伍德谈女作家塑造男性人物的困境 | 
|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作家身份之一:阿特伍德对作家身份的界定 | 
| 第一节 你以为你是谁?——作家的身份特质 | 
| 一、作家的双重性 | 
| 二、作家为艺术做出的牺牲 | 
| 三、作家的权力与社会道德责任 | 
| 第二节 你为什么写作?——作家的创作动机与过程 | 
| 第三节 你为谁而写?——作家的理想读者 | 
|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作家身份之二:阿特伍德为经济危机开出的良方 | 
| 第一节 《偿还》的撰着背景 | 
| 第二节 《偿还》的主要内容 | 
| 第三节 主流媒体报导及学术期刊评价 | 
| 本章小结 | 
| 第七章 作家身份之三:阿特伍德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 
| 第一节 SF的基本元素 | 
| 第二节 SF的神学意义及文类分析 | 
| 第三节 走向疯狂的科学 | 
| 一、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及其后果 | 
| 二、追求永生的梦想——现代科技发展的深层原因 | 
| 三、疯狂科学家——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者 | 
| 第四节 乌恶托邦(Ustopia) | 
| 一、乌托邦地理位置的变迁 | 
| 二、乌托邦与恶托邦的对立统一关系 | 
| 三、阿特伍德对自己笔下乌恶托邦的分析 | 
| 本章小结 | 
| 结论 | 
| 附录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年谱简编 | 
| 附录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目录 | 
| 附录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研究着述目录 | 
| 附录四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获奖项与荣誉 | 
| 附录五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汉译情况总表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四、100块大油污逼近法国(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器翻译错误类型与译后编辑方法研究 ——以《失衡:经济生活中价值的重新诠释》为例[D]. 王玲玲. 浙江大学, 2020(08)
 - [2]侠盗蒙纳克[J]. 马克·沙利文,饶梦华. 译林, 2017(04)
 - [3]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J]. 高金业. 时代文学, 2016(02)
 - [4]机车黏着智能优化控制研究[D]. 李宁洲.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8)
 - [5]医道[J]. 李发锁. 作家, 2014(23)
 - [6]江河水(上)[J]. 杜卫东,周新京. 中国作家, 2014(13)
 - [7]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身份意识的三重解读 ——以非虚构类文集为中心的研究[D]. 邬震婷.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8]阵痛[J]. 张翎. 中国作家, 2014(04)
 - [9]大海作证[J]. 郝敬堂. 中国作家, 2014(02)
 - [10]419[J]. 威尔·弗格森,秦红梅. 译林, 2013(06)
 
